我曾经问过自己
作者:李元胜 为你读诗:李依晓|演员
我曾经问过自己 一个人需要经历多久 需要多少次 看着白天被抽走色彩 直到变成一丝泡沫 在黑暗边缘周围颤动 我一直试图明白 这一天被掏空的意义 等待的意义,苍老的意义 当我只能 无所事事地独自面对落日 更多的往事 是否会使我感到更充实 就像秋天的向日葵 因为密匝的葵花子而饱满 选自《纸质的时间》,中国书籍出版社
- 关于作者 -
李元胜,诗人、博物旅行家,曾获鲁迅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溯生活,希望你感到欢欣而非虚无 「留言」:你觉得生活的意义何在?
随着秋天日渐一日走得更深,夜也是逐日催逼着早来。时常忙碌了一下午,走出办公楼的那一刻白日已经隐没。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消逝,有时难免恍惚自问:这样忙碌的生活究竟有多少意义?
如今,时间恨不得以秒为单位往前追赶,白天的忙碌成为多数人的日常。但有时候,忙完之后不是满足,反而有种空虚感席卷而来,甚至感到忙碌的目的只是忙碌。
对于这种空虚感,李元胜同样深有感受,他怀疑和追问着忙碌的意义,写道: 在许多的一生中人们不过是满怀希望的司机 急匆匆跑完全程 却不知不觉 仅仅载着一车夜色回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可如今忙碌和重复才是生活的主旋律,我们不过是将昨天复制粘贴到今天罢了,生活的热情麻木于不断重复的日常,意义反倒成了一种奢侈而又可有可无的东西。
因为忙碌,我们错过了秋叶飘落,错过了日落黄昏,错过了好好吃每顿饭,错过了和家人共度……错过了生命中许多重要的时刻,有时也需要停下来想想,这样的忙碌到底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还是让我们失去得更多。
毛姆以艺术家斯特里克兰德放弃世俗一切,义无反顾投身绘画的故事,反复咏颂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的追寻自由和理想之精神。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疯魔不成活的斯特里克兰德当然高不可攀,我们也无需成为那般遁世离俗的奇人。六便士和月亮也并非对立的事物,他们一同支撑和组构起生活。
我们需要的,只是在被日程填得密不透风的生活里,寻找一些空白去思考你是否想这样继续生活。
希望我们始终能从生命的缝隙之中,找寻和追逐一些生活的意义,使生命随着岁月流逝一起殷实。 当某天回忆过往,心底发出的是满足的欢慰,感慨往事充实“就像秋天的向日葵/因为密匝的葵花子而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