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0246|评论: 573

[玄龙门阵]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大致呈北斗遗迹与成都太阳神鸟金箔是可合为天文文物研究...[已转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针对跨2019-2021年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再度大发掘,称其代表中国2020年考古的最高水平。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三星堆先民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强烈影响,也清楚表明,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中原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巍归纳说,此次三星堆考古,实现多学科融合与多团队协同工作、实现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同步。
这里的“多学科融合”,即指跨学科、多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而交叉学科等,是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现阶段的三星堆考古,是否需施行“颠覆性技术创新”?
针对三星堆文化(广汉属三期文化和成都金沙属四期文化)因考古长期低效,有很多不到位、甚至扭曲或错误,却多推卸于“神秘”而放任与泛滥;现择部分问题予颠覆。
先问于此:1、“三星堆”地名和三星堆博物馆馆名由来,与古天文或古天象有关吗?
2、三星堆博物馆用清代“三星伴月(堆)”语,释夏商周三星堆文化涵义,孰是孰非?
3、夏商周已有三星堆的三大堆黄土,它们“是三星堆城墙、还是三星堆祭台或观星台”?
4、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存留的“三星村、中兴乡、南兴镇”地名,隐匿有天文属性吗?
5、三星堆青铜太阳轮,是十月太阳历的原理展示仪吗?
6、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王冠中心的圆圈,是模拟的太阳图案或太阳历吗?
7、金沙遗址头戴十三道光芒“太阳冠”头饰的铜小立人,是在宣示十三月太阳历吗?
8、太阳神鸟金箔文物,是十月太阳历的功能演示仪吗(或它是经典的《夏历》模式)?
9、三星堆金杖与金沙金冠带两文物中,均存在反映古蜀有三种太阳历的不同图案?
10、三星堆祭祀区2021年公布了“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它像北斗轮廓的天象吗……
后解于下:1、“三星堆”一词,是主语“三星”与谓语“堆”相结合的用语;其重点为“三星”,“三”是数词,“星”是名词。“星”的本义属天文学,指宇宙间能发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即夜空中有光亮的自然小星体,后也指单独的星体。古代所说的“星”,包括现代所说的“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星”字,属“由‘日’而‘生’”的字形产物。“三星堆”词语以“星”为核心,主要指夏商古蜀王国鱼凫王朝的一处重要遗址。
广义“三星堆”,以天文学的星体作为其社会性的主要功能,更因三星堆存在由鱼凫人创制大量天文文物群能反映古蜀的太阳历系统、并分别馆藏在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博物馆;则“三星堆”一词本身,是表达古蜀在夏商周存在星斗崇拜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狭义“三星堆”,指四川广汉“由模拟三颗星体或祭台所筑巨大黄土堆”而建构,可表现星体的形态、位置、寓意或天文内涵(如“观测‘太阳、北斗、星宿’三种中星天象的观星台”);因该三星堆实体的历史始于夏商,可能是由古蜀人建筑与天文有关的遗址。
向细节要真知:“三星堆”一词,浓缩在鱼凫人观察“太阳、北斗、星宿”的天文中。
2、清嘉庆《汉州志·山川志》载,“治西十五里,有三星伴月堆”;这是在清朝第七位皇帝执政期(公元1796年至1820年),由广汉地方志首载“‘伴月三星’或‘三星伴月堆’”词语;是从文献中找到已知最早,关联“三星……堆”的出处。该词语属文学性。
三星堆博物馆用“三星伴月(堆)”,阐释夏商“三星堆”或三星堆文化归属的涵义为其名称由来;结果,造成“三星 + 月(伴月)= 四星 ≠ 三星”的尴尬。几十年来喋喋不休、自欺欺人的麻醉与误传,有悖“三星堆”文化的真相。捅破此窗户纸,行胜于言。
3、两年前我们发表了《与广汉三堆著名黄土在夏商周称“三星堆城墙”而商榷》,以“考古靠实践,不能靠猜测”之多个段落的解析,举证该三大堆黄土在对比西安汉唐古城墙的形制和功能、对比河南省郑州商城的城门大小与距离等,皆不同步。
4、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存留的“中兴乡、南兴镇”乡土地名,可按古语“声近义同、声同义通”之理、去理解“中兴(星)乡、南兴(星)镇”地名,具有天文属性。同理,当地“三星村”之三星用语,因与上述“1”解释的“星”义相同,则也必具有天文属性。
5、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六件青铜太阳轮形器,其直径约85厘米的那件文物,可称一号青铜太阳轮形器;学界多认为:这是太阳模型;我们却认为,这是古蜀原创与传授十月太阳历知识原理的展示仪。
此商代晚期的青铜太阳轮形器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布列的五道芒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此十月太阳历实物模型,将3600圆周视为一年大致的360天,再五等分成720,以划分一年的五季或五行;一季,分两月;每月弧长360,日期36天。  
作为十月太阳历原理模型的青铜太阳轮,先以此器物圆周部分,模拟全年共十个月的360天;阳部中心一小圆孔与晕圈等距分布五个小圆孔,每个孔均表示一天;将圆周可拟的360天、加上对应五道芒由五个小孔代表的五天过年过节日,分配给平年,等于365天;当出现4年一次的闰年时,应是360天加6天过年过节日,等于366天;这闰年应比平年多一天的过年日,就将青铜太阳轮中心小圆孔所拟的一天、添加在平年的日期计算之上;即得闰年日期:由平年365天 + 1天 = 366天 。此十月太阳历原理的展示,真是天衣无缝。
6、青铜大立人王冠中心的圆圈、以纹饰模拟太阳图案,可代表三星堆的太阳历系统。
7、金沙遗址头戴十三道光芒“太阳冠”头饰的铜小立人,既是生动表示十三月太阳历的演示仪,又是突出此仪在三星堆文化中、体现着祭奠创造13月太阳历先祖的文物意义。
8、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文物,除表面上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文物标识的辉煌,还隐匿着更深厚的天文资源需尽快相对完善予补充。此金箔双面图案,各镂空5只太阳神鸟:其文物正、反双面,每面均有四个太阳鸟绕一日(金乌)飞行、各拟“五个太阳月”并代表半年,组成以三维、双面反映十月太阳历图案的经典标志。认识此国宝级文物“太阳神鸟”的真相,请尊重该文物结构的原貌为双面、镂空;绝不应单用该文物某一面图案,去作为所谓“标准图案”;从而否定或忽视、或隐藏着另一面图案的客观存在。
以此文物为据,可推理20余条新知:一在三星堆和金沙两博物馆中,现有“太阳神鸟”之图解多空泛,遗漏了很多内涵;二是“太阳神鸟”文物承载着显现十月太阳历成熟的科技,是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外在资本,可惜少触及本质;三是对太阳神鸟金箔的解说,不释其神鸟是何物,缺乏对被认识主要对象系“日、乌(太阳鸟)”等合理表达;四是现有相关解说,不顾其镂空技术已使该文物形成“阴、阳双面图案”的视觉存在,却只认同一面图案的表达有重大缺失;五是现有解说词需改写,方能正确界定该文物的内在用途;六是该文物原表达着“由四只神鸟加中心太阳按‘东西南北中’之五方汇为一体的图案本义,遭武断改为“四方神鸟与中心太阳相对应”的图案结构而产生歧义;七是该文物有阴、阳之分的双面图案,其任意一面皆存在五只神鸟(日或乌或太阳鸟),它们都代表日、都是太阳鸟或金乌,但只有一只能被人看见在天空值班与飞翔,其余因未轮值的太阳鸟在金光中等待而不发光、相对暗淡,则表现为‘乌’”;八是该金箔面世的最迟时代是西周,那时神州仍还无四季概念;九是该金箔任何一面“太阳神鸟”的完整图案不代表四季,均表现十月太阳历半年的五个月,四只飞翔的神鸟与发光的太阳一样,都各自代表一个太阳月的36天;十是四只飞翔的神鸟也不代表四季,因该文物被创作时的夏商至西周至战国之前的神州历法、只有春秋两半年,而古蜀太阳历法是五季【三星堆第二次大发掘出土新青铜神坛中、有多个“立发人(均梳‘五道竖发’,系典型表现着十月太阳历的五季)”】——有关该解说词出现不当的“四季或四时”,与商末文化不符;十一是“太阳神鸟”图案中心由发光的太阳喷出十二道光芒,不表示商代阴阳历一年十二月(阴阳历的平年才十二个月、若闰年则十三个月,且十九年有七闰),而是古蜀施行太阳历中组成一个太阳月的1/3时间,即一个属相周(以十二日为周期)或一个太阳旬,共十二道光芒;其任意一光芒,都代表一个太阳日;十二是一个太阳旬十二天,三个太阳旬构成一个太阳月、共36日,即“太阳神鸟”图案中发光的太阳要持续三次喷出十二道光芒,才完成一个太阳月的值班(金沙遗址“铜带柄有领璧形器”文物能与太阳神鸟文物配套组成文物链、反映一个太阳月由三个太阳旬构成);十三是四只飞翔的神鸟与中心发光的太阳一起,在天空各轮值一月,半年后就由“太阳神鸟”金箔文物另一面图案的五只神鸟依序、轮值半年,一个太阳年才结束,再周而复始;十四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不当限制了“太阳神鸟”文物有双面图案的表达,隐匿了该文物有两面、方向相反图案的事实;十五是《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公告,未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八条原则中的第二条;十六是金沙博物馆在展览“太阳神鸟”中随意变造该文物的背景,需自律;十七是对“太阳神鸟”图案的原图,可发展出三种新类型图解(我们已“复原发明”成型);十八是社会流传原对“太阳神鸟”文物标准图案的图解多谬误,需澄清;十九是疑能揭示“太阳神鸟”之鸟图腾、来自古蜀柏灌王朝的“鹳”,从而将十月太阳历的起始前延在四千多年前,早于已知源于商代;二十是“太阳神鸟”原型鸟可疑为红鹳、是火烈鸟;二十一或许“太阳神鸟”文物,是中国失去约四千年的夏朝十月太阳历、即蜀都或夏都(夏王朝都城)之一,创制出《夏历》最经典载体的“太阳神鸟金箔文物”……
9、三星堆金杖图案,有一个头戴“五齿高冠锯齿纹、模拟十月太阳历在一年中分五季”之完整的笑脸人像,经此为中心、向鸟与鱼射出了箭【此“箭”若改为“稻”,能解决识图问题】;其笑脸人像中心两旁,各有一相似的半幅笑脸人像,可分别表示比十月历早的十三月历和十八月历;此三图的组合,是在一并反映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有以金杖中的“一 个 + 两个半个”的王者笑脸,保留下古蜀存在三种太阳历和文物图案与实体(看图1)。
金沙金冠带图案,有从冠带“双圆圈”图案中心射出、并射向鸟和鱼的箭【此“箭”改为“稻”,能解识图问题】;其“双圆圈”图案中心,有三组“各由两个表示半年历法的相似方框”,共寓古蜀发明有十三月历、十八月历和十月历三种太阳历系统的文物图案。
10、三星堆祭祀区于2021年4月,亮相了“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遗迹,留下四千多到五千多年前的北斗天文轮廓,大多相像后面“图27右:5000年前河洛古国用9个瓦罐摆成北斗九星”。这至少证明,5000年前河洛古国留下“北斗九星天文遗迹”,有可能成为后来再出现在三星堆遗址“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中、摹拟北斗之同类天文的历史先例。
由古羌古夷古蜀氏族同在四、五千年前发明的十月太阳历,主要以观测太阳运动来确定春与秋两半年更替,以北斗斗柄指向来确定大寒与大暑的季节变化。此编创,先命名太阳历,又在太阳历运用中形成最大民俗即北斗崇拜。此星斗崇拜,都是古蜀历法的部分由来。
时光荏苒,三星堆文化在近年再度苏醒中,我们以学习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导为动力,先后在三星堆博物馆发现“三星堆‘三种太阳历’和三星堆数字(0~9十个自然数)”这两大发明的天数一体,在三星堆与金沙博物馆中、均发现多个文物群相佐证;又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三星村、中兴(星)乡、南兴(星)镇”这三个乡土天文地名;特别是在三星堆祭祀区发现像北斗轮廓而构成的“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颇有深意。现拾掇这些散落数千年的资源、用天文考古链接,创新出“三星堆天文古国”新形象呼之欲出。
研究三星堆又来到十字路口:能否增添天文考古而继三星堆之绝学,取决学界抉择;以整合三星堆天文古国的价值、以天文考古去做创造性转化,记录下古蜀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句话,简单地提醒:今天进行的三星堆遗址考古,人们若仍然不及时为三星堆地名由来于天文的涵义而正视听,将可疑为是在浪费三星堆的考古资源并消减三星堆文化的真谛。


                           四川省南充市中学退休十来年的历史、地理高级   教师夏权民   刘金凤     2022年9月16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三星堆天文古国”新词语并非空穴来风   

璀璨非凡的古蜀三星堆祭祀坑经1986年一醒惊天下,其众多旷世神品的文物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博物馆参加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的“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项目、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获得精品证书。可惜,此宣传夏商周三代“灿烂的古蜀文明”项目,却附庸于清代语“三星伴月”而牵强附会于“四星”;其缘由,是对“三星堆地名由来”囫囵吞枣。曾以为:①当地有三个土丘,与星形分布相似,故叫“三星堆”;后证明这三个土丘是城墙遗址中不完整的一部分。②相传玉皇大帝在人间撒下三捧土,落在成都平原北部而凸出三堆黄土,像一条直线上的三颗星,即叫“三星堆”。③因当地旧有三星村,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进行考古的工作站、被命为“三星堆考古工作站”;1986年因发现两大祭祀坑而轰动,三星堆由此驰名。
三星堆一词最重要是“三星”主语,其“三星”必与某星象相关、与天文有重大关联。三星堆古国或三星堆博物馆,皆是中国唯一以夏商周时期古蜀人以其地域内古天文或古天象作其主语“三星”的对象;若长期不解此名与天文、天象相关,便有“稀里糊涂”之虞。
君不见,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之龙身人手中,镌刻有属夏商的“三星”图案,这疑是三星堆最早成型的“三星”图腾标记,又显现于“龙身人手”的文物构型中;能寓意为“人神文化的特定集合体”,而不宜以为此标记出自偶然。因三星堆出土有青铜鸟头冠饰三星与尾饰三星,有青铜鸟背部饰三星;另有鸟形金箔的尾部也饰三星……模仿上天三星与效法三星上天,成了三星堆文物风格与文化遗存中的某些约定俗成。“三星”或“三星堆”这样的旧称,并非只出现于现代,而是早在夏商周及汉初广汉雒城故地、蔚然成风。

第一节  三星堆遗址与文物中有很多可誉“三星”的星级标记

这里著名的三堆巨大黄土,疑是当地人先后为创建三种太阳历(从老到新为“13月历、18月历、10月历”)而在夏商时期修建的三个观星台;它们不可能是前述“三个土丘是城墙遗址(批注:旧称的‘三星堆城墙’、不符合商代的城墙形制)”,而可能被作为古蜀效法上天所必须观测三种天文时钟的“中星(日中星、太阳,昏中星、北斗,夜半中星、12星次或28宿)”对象,能逐渐演绎为三星堆遗址核心区域的“三星村”、“中兴(谐音天文的‘中星’)乡”和“南兴(象意‘南星’——传承着战国《鹖冠子》‘斗柄指南、天下皆夏’名句中的‘南星’)镇”三个天文地名的由来。这三大堆黄土,也或是祭奠古蜀已亡三位先王:蚕丛、柏灌、鱼凫的祭祀台。三星堆祭祀核心区,留有这三个天文地名,成为保存记录此地古老天文学史的乡土文化储存器;但这一类地名遗存,长期被人忽视。
然而,近年来我们在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几乎同时发现古蜀在夏商周三代,发明了多种太阳历文物【三星堆有13月历、18月历、10月历,金沙有13月历和10月历,其太阳神鸟金箔,疑是可代表已佚失三千多年的“夏历、即十月太阳历演示仪”】。
三星堆博物馆馆藏此类具有太阳历涵义的多样文物群,可信手拈来(另文中将对此举例成倍增长):①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太阳轮形器,是演示10月太阳历原理的展示仪;②三星堆金杖与金沙金冠带均是三星堆文化中不同的王者之物,两文物中都有象征王权的“三种太阳历”图案;能证明古蜀国的天文技能,是其社会兴盛的重要支撑并普及着“天数在蜀”等太阳历民俗。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脚下底座,既模拟大暑-秋分时段北斗斗魁轮廓开口向下的“‘’形斗图腾”,又表现当地秋祭、女王以“跣足交斗”站立在“‘’形斗图腾”之上的虔诚姿势,象征青铜大立人是指挥鱼凫族人秋祭的女王与大祭师【金沙遗址“戴太阳冠小铜立人”脚下的“U”形小斗图腾,代表斗魁开口向上;模拟大寒-春分时段北斗斗魁轮廓开口向上的“斗图腾”,象征着小铜立人是指挥杜宇族人春祭的王者或祭师】。④三星堆青铜神坛下方的一对青铜神兽,是综合体现“三星堆有‘三种太阳历’与特异‘三星堆数字’”两大古老发明的最典型文物【其“三星堆数字表现‘0-9’十个自然数”的系统、比同类阿拉伯数字系统早两千年】。⑤《四川文物》2021年第2期发表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这篇由吴小红、冉宏林、雷雨三人执笔的文章,首次公布了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的鸟瞰图;它是来自不完整(间隔≥150~200年、可能在摹拟春祭鸟瞰图的北斗九星结构中、系有意不显示看不见瑶光星坑位)的北斗九星。鱼凫人喜用世间北斗九星的秋祭星图,疑被巫术“倒错”为像阴间春祭图筑于地下。
是苍天有眼与三星堆人具有制作精美文物之工艺相结合,使得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即表现为“十日神树”,启发了后世《山海经》的传播;即《山海经》奇异文献是对古蜀文化的演绎与衍生,而非三星堆文化相仿于《山海经》。此因果,在现有宣讲中疑本末倒置。
三星堆祭祀区2021年出土一枚玉琮,两侧各刻有一神树图形:其顶部的三朵花蕾,疑象征十月太阳历的三种文物“十日历法树(左)、太阳轮形器(中)、戴十绺辫索冠青铜人头像(右)”;其中部的两朵花蕾,疑模拟十三月太阳历(左)、十八月太阳历(右)。
三星堆工匠通过青铜大立人文物之形体与衮衣绣裳,以无声语言暗示该文物也像青铜神兽那样,能同时表达“天数一体”之“三星堆有三种太阳历和‘0-9’十个自然数”的两类古老发明;使该文物可模拟为鱼凫女王并兼天文大师与大祭师的灵魂所依。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是当代中国天文考古的领军人物,著作等身。他指出: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王权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宗教观等政治、思想、文化的基因,它的源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甚至是中国医学,也是源于天文学。
冯时研究员在按李约瑟称“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王权政治的基础”之核心演讲中,成功地虚拟了一个特殊人物: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远古社会,人们对自然茫然无知,突然氏族里面有一个人通过自己辛勤的观测,发现了星移斗转规律并和时间建立起一个固定的因果联系,且把这个时间告诉氏族成员,你们什么时候去播种,就会有收获。这样的活动本身我们把它叫观象授时,即观天象、授民时。这样一个能承担观象授时工作的人物,在氏族社会成员中,在对天象茫然无知的人看来,他(她)就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久而久之,每次报的时间与事项都很准,氏族就有收获了,人们就觉得这个人是了解天意的人,又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这样的人就确立了在氏族中的统治地位。从观象授时而来的活动,渐渐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王权基础。
——这个虚拟人物是谁,冯时虽未举证,却被我们2015年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后,开始套用在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表现的文物意象中;经初步检验,恰如其分:此大立人,正是一个可承担观象授时的古夷人物……到可与天沟通的人,发展成“能‘展示13月历、18月历和10月历三种历法并构成太阳历体系’的女王兼天数大师”;成为一件“用数来概括天文意象、历法事理”的女巫,能以“象意·象数·数理”等方式,仅以其身姿与穿着“衮衣绣裳”龙袍,所塑造出鱼凫女王特型的文物意蕴,就能聚合演绎约百种天数意向的功能(内容载于本丛书之二对应的文章中)。现对“青铜大立人文物涵义”的天文功能举三例:
①青铜大立人奇异大手的第一个功能,是让臣民观察人的每只手有14个指节,双手共28个指节;此“28”是三星堆人在夏朝或五帝时、首创13月太阳历的每月日期数,最早可比喻妇女月经周期28天并命名为“妇女月经历法或第一人体历法”、至今称“13月太阳历”;即用一年365天 ÷ 28天 = 13月零1天(此1天、为过年日)。②青铜大立人赤祼的双手与双脚,共20根手指和脚趾;此“20”、是三星堆人可能在夏朝原创18月太阳历的每月日期数;即用一年365天 ÷ 20天 = 18月零5天(此几天为过年过节日),可喻“第二人体历法”、至今称“18月太阳历”。③青铜大立人一双巨手的另一个功能,是突出双手有十根手指,以此“十”、拟在夏商原创10月太阳历在一年分十个月;即一年365天 ÷ 36天 = 10月零5天(此几天为过年过节日),可喻“第三人体历法”、至今称“10月太阳历”。
第二节  “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渐更新为《天问三星堆考古》丛书

一、以八年考古情愫著六本合集丛书、超百万字探索三星堆天文资源的考古与演绎
经笔者2018-2019年在凉山州养老期间向有关部门多次专题举例展示,受赞许;在2020年4月,获四川省凉山州民族发展基金的支持而出版“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内部资料)”:之一《成都太阳历大发现》(黑白版本)【揭示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是能演绎古蜀古夷与古羌共创的十月太阳历演示仪(36万字)】,之二《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彩色版本)【揭示三星堆出土有共同反映古蜀发明了“三星堆的三种太阳历”和“三星堆数字(特指0-9十个自然数)”、并服务于其太阳历系统编制与应用的多个文物群涵义(40万字);书中有多处表述,预测了“三星堆祭祀区曾有‘组成北斗轮廓’的建筑结构”】。当年,这些书籍用信函与包裹、或当面赠送等方式,交流于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及凉山州、西昌市、南充市、成都市、广汉市等等。
2020年11月,为迎接三星堆准备增建博物新馆,特补编了之三《“三星堆数字·太阳历”新馆解说词》(彩色版本)【即表达“天数一体的‘新馆解说词梗概’”(25万字)】 。
2020年12月,应四川广汉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主办单位,以广汉市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为承办单位和征集人,向社会宣传:筹建三星堆新的博物馆分馆;从而向社会征集策划修建三星堆新博物馆分馆的设计方案。于是积极参与:于2021年3月2日,书写(模拟北斗轮廓)《设计方案呈报》(彩色版本、系本丛书之四)【2万字——征集单位对此投稿,无回音;但其新馆建设,已于2022年3月29日开工;预计其主体工程,于一年后竣工】……

2020年3月-2022年7月,我们在“麻辣全球四川人的网络社区”之“广汉论坛、成都论坛、南充论坛”等发表了十多篇短文,可合集为该丛书之五《三星堆考古误区之疑》(彩色版本)【重点针对三星堆考古释疑或曾有误的“痛点”而论述(15万字)】。
现正写作的此丛书之六,书名《天文考古:打开三星堆之问》【重点针对2019-2022的三年来、在再苏醒的三星堆文化中所获“像‘北斗九星鸟瞰图’”,去运用《四季星座》仪等知识、解析该鸟瞰图的天文意象;强调:这或是回归求解三星堆古国富饶天文资源本原的价值所在(11.6万字)】。
二、向历史深处追寻“三星堆星斗崇拜与应用”功绩和古蜀的祭祀民俗  
从相传蚕丛王教民栽桑养蚕、柏灌王教民捕鱼狩猎,到鱼凫王教民鱼猎与农耕;尤以鱼凫女王经众多天文历练并兼作历法大师的青铜人像为代表,其表达的文物蕴涵、是引导氏族学历法与生产结合的知识;即不懈地向古蜀古羌古夷人传授顺应自然与社会的生存之道。一代代鱼凫王者雒临天府,一个个古蜀先贤造福众生,成为为族人谋福祉的人神集合体而凝华天养。让三星堆文化在古蜀延续两千多年不中断,实为世界之罕见、天文之奇观。而前文列举“青铜大立人文物涵义”,便是我们针对三星堆文化,去“化神秘为特定天文解释”的一个切入;以探索出能站得住脚的解释,逐步靠近遥远古蜀国的部分文化真相。
2019年,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了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中,四川省文旅厅与省研究院促进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在三星堆一、二号遗址核心区布置新探沟,于12月发现新的铜器,三号坑发现了;2020年3月12日,又发现四号坑;随后一个月,其余四个坑全部发现。2021年4月,三星堆1-8号祭祀坑群的鸟瞰图在考古报道中,对外正式公布。
四川广播电视台面对再次苏醒的三星堆网红之地,以新祭祀坑3-8号坑的发掘为依托,以考古人和重要文物为故事支点,全面记录三星堆历时三年的发掘准备与过程;全程跟踪记录此次考古盛事,于2022年4月,制作出六集超高清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
截止2022年6月13日,在三星堆博物馆公布了三星堆新祭祀坑3-8号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但7、8号坑现还处于文物提取阶段),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有文章评价:再次苏醒的三星堆出土新文物,再次颠覆人们的想象;这是比较中肯地。但我们,更鉴赏作为夏商时期神州南方最大城市的三星堆古都(在汉初称“雒县、雒城”)的遗址核心区,既留下地表象征北斗斗柄三星的三大堆黄土似指向标,更在祭祀核心区筑有1-8号祭祀坑群轮廓、略相像于夏商周三代之中的北斗九星鸟瞰图——这是古蜀人留给今人的时间之书、天文之书;三星堆人将祭拜北斗之俗筑于地下三千多年,诱人万千思绪。
北斗,是神州古今所崇拜的天区:它一般由斗魁四星和斗柄三星,组成北斗1、2、3、4、5、6、7共七星;既是大熊星座臀部加尾部的一片明亮的天区,又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也有在五帝时期至夏商周三代直至宋代,在该天区中,时或还出现一弼星一辅星相伴,共构成另类的北斗九星天区。
就北斗七星的称谓而言,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它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北半球夏秋季节的夜空易观察,有利秋祭。
耀眼的北斗,属著名的星辰。
著名之一,是因它像天上的时钟,其星区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天球绕天北极做逆时针圆周旋转,即以一日为周期、形成绕极轴的“周日视运动”。北斗星一日一夜,在十二时辰中相对运行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会有不同的变化。依据如此一日中北斗的位置变化,可定出一日十二时辰的各时刻。这种以斗柄所指一日的“定时”,是古人最常见的应用方法。
著名之二,是因耀眼的北斗也会受地球公转影响,在连续若干年中某同一时间,皆会逆时针出现于夜空中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常据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决定历法的季节,这就滋生出北斗七星“周年视运动”的月历或年历。若按十月太阳历每月36天计算,其斗柄方位每天西移1°(0.986°),每月移35.496°;即一周年移动一圆周,又回到原处。
著名之三,北斗崇拜在中国古老的三大星辰崇拜中之所以突出,是由于它既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最悠远与最易于辨识,又因北斗在星空中存在明显周年运动与周日运动的星象变化。因而,被古人相信:“北斗能指示季节、是天体时间的坐标之一”。
虽然神州星空在上古是人间事物的天上版本,但它与希腊神话却大相径庭、即绝少有神话;中国几乎在任意盛大古老仪式的背后,都有关于运用北斗崇拜信仰作为理论的支持。
在古人看来,天上北斗的运行可能预示人间的生存信息。北斗作为天象中的重要星辰而在崇拜中倍受古人关注并演变为北斗信仰,成为华夏上古先民最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
在与夏商同期的古蜀国先民意识中,北斗神曾是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大神,受到最高规格的祭祀和膜拜。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就是以鱼凫王朝女王兼巫师在身穿华丽龙袍进行举国祭祀星斗时的情景再现。此客观存在的重要文物,让人惊奇发现该女王正用“跣足交斗”的肢体行为,异样而醒目地以该文物的人体姿势,进行与北斗神灵的交、通而形成“脚神秘”。金沙遗址的“脚形器”,是另一种“与北斗相交”的“交脚”形式,而四川凉山州原州委所在地昭觉的原名,就是“交脚”(昭觉 ≈ 交脚 ≈ 交角 ≈ 以脚交神≈ 彝族英雄支格阿龙模仿“金沙‘脚形器’”的经典动作)。这说明古蜀古夷存在“与北斗交脚”的习俗,不仅是文物、且也可以演变成地名,成为古蜀古夷祭奠星斗的文化实例。
三星堆玉边璋线雕文物出土于一号祭祀坑,它比二号坑出土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的时间要早。因此可推测:玉边璋线雕文物图案表示女巫群体“以双脚后跟相对”的“交北斗”姿势,开启了以人的特定肢体语言表达祭祀北斗的方式;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以“赤足‘交北斗’”的姿势,则是对玉边璋线雕祖俗的一种承传;即在学习“交北斗”的普通姿势后,方发展为“跣足交斗”的特有肢体行为;即向天神施虔诚地“祭星斗”之礼。
为便于更多人们观察,古人常选择傍晚的时间进行。三代的蜀人早就认识到,可利用斗柄周年指向的不同,去确定季节。
是现代社会于四川与云南的彝区在近几十年来,被多批学者陆续发现一些乡村、仍零星应用着数千年前由古羌古夷古蜀共创的一月36天、一年分十月、剩余几天安排夷人过年过节日而不计入月份的太阳历;因而有了以彝族作为古夷后裔的续补文献为主,解析此太阳历是以直接观测日中星太阳位置周年变化和通过夜半中星间接推出太阳的周年运动,可证明太阳在恒星间不断移动的“宇宙背景”,来确定春秋或冬夏“两种半年”的划分。再以北斗斗柄指向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寒暑:当太阳直射点移到最南点时、为冬至,再反向到最北点时、为夏至;以冬季(农历十二月)傍晚观测北斗斗柄正下指时为大寒(大寒前后过彝历年),以夏季(农历六月)傍晚北斗斗柄正上指时为大暑(大暑当天过火把节)。
有关古羌古夷古蜀共创的十月太阳历,估计至少有四、五千年;但各族的后裔对十月太阳历的利用现状,很不相同:①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的羌年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羌年是以太阳十月历为年的依据,现只有传说,没有直接证据。②云南省楚雄市,既有唯一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又有较多的衍生文物与文献,却几乎没有来自三代的古老文物实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皆有能表现十月太阳历的文物群,都秉承着相似的技术和知识体系,都属三星堆文化、仅是分期不同;可惜这两个博物馆的管理者并不知、甚至是不愿意认同其馆内有十月太阳历的文物证据,或不愿意分享来自民间率先发现三星堆的十月太阳历天文资源。
本书追溯三星堆文明可以考证的天文资源与历史,绝不可能是想回到过去,而是借古鉴今;通过回首三星堆天文财富曾有的荣光,继承三星堆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基因,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重要文章,去落实这三项建设的考古学任务。
三星堆1-8号祭祀坑群鸟瞰图惊现于三星堆再度大发掘之中,虽是并不完整的北斗九星轮廓,却不失其展示三星堆是鱼凫王朝天文古国之都城的里程碑意义;其文化的薪火相传,其精神的创新焕发,便是去加入“我们正在走向考古强国”进程中亟需要的新动力。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归纳三星堆近三年采用新科技进行第二次大发掘时指出:此次三星堆考古实现多学科融合与多团队协同工作、实现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同步,具有考古发掘与保护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特点。
我们理解“此次三星堆考古实现多学科融合与多团队协同工作”,即指跨学科、多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也许还可有其它跨学科方式,去从事新的有效的探索。
本书书名《天文考古:打开三星堆之问》,所运用的“跨学科”,是来自对三星堆博物馆由“青铜大立人、图案最多的玉璋和青铜神兽”三件文物组成特定文物群的解读,发现这三件文物都以相似的技术和知识体系,复合成不同形式的“三星堆天文(创制有三种太阳历)和三星堆数字(发明有‘0-9’十个自然数)组成的共同体”;此“天文与数字”科技共同体,可交叉应用,简称“天(文)数(字)一体”——重点指:用三星堆数字(体现着“象形、象意与数理”),服务于三星堆三种太阳历(天文)。   
三、更新本丛书书名之缘由
就在三星堆美名日趋提升之际,本书以《天文考古:打开三星堆之问》为名,作为将原有《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改为《天问三星堆考古》丛书。提出对三星堆增添天文考古新倡议;针对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建议在应用交叉学科考古中增添天文科学应用,去以补写古蜀在夏商周三代文明史的实践,汇入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大格局之中”。
引起此倡议的缘由,来自需解决三星堆考古现存的众多问题。举例如下:
1、摘一篇流行《三星堆为什么叫三星堆》文章(作者很多、却无真名如“db”等)称:
① 三星堆这个名字是考古学家根据发掘现场的三堆黄土小丘命名的,意思是形似三星堆的土墩。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1年的几次考古调查和发掘。
②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鸭河南岸,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5000年至3000年。它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丰富的古城、古村和古蜀文化遗址。现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墙保存完好。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属于中华文明之母,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③出土文物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文物群体中,属于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具观赏价值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些古蜀珍宝中,有一个2.62米高的青铜巨人,一个1.38米宽的青铜面具,一棵3.95米高的青铜圣树,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和以饰有花纹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则是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
2、求证三星堆地名由来需要尊重其名称本义与天文、与数字均相关联
①在三星堆地名、三星堆博物馆馆名或原“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现改名“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的名称中,“三星”一词必是各名称中的重点;而其“三星”的核心,在“星”。
“星”字的本义,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体,后也指单独的星体。按顾名思义的常识理解“三星”一词的意思,就应与天文有关;即三星堆考古或考究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博物馆馆名的文化本质等,都是可考虑引入天文考古的工作序列;这才对得起三星堆博物馆是神州唯一以“上古天文含义之‘三星’、命名其‘三星堆博物馆’”之馆名。可惜,现今以“三星堆”为各自名称主体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等,目前还基本未认识到这是新时代、新机遇赋予自身应当弄清楚其得名之由的新文化、新任务。
②三星堆博物馆常以当地清代“三星伴月”的文学语,作为对外宣传得名“三星”美谈的基础、并借此介绍古蜀在夏商周的灿烂文化。殊不知张冠李戴:清代“三星伴月”语,怎能解释三代的上古文化?其口头禅“三星伴月”的实质,却约等于四星。如此荒唐,还悠哉游哉在不求甚解、懒得工作的一时轻松,即被眼前利益所诱惑的涣散之中。
③三星堆遗址核心区,保留有三个老地名“三星村、中兴(星)乡、南兴(星)镇”,这是当地天文传统之声近义通历史遗存或文化储存器的一部分;至今,无他人涉猎其蕴含。
④三星堆博物馆展览着绘有两幅“三颗星从外向内聚合”(回看图43-1、图43-2)的现代图案,这与馆内“一号青铜神树龙身人手的手掌”、存在“三颗星从内向内外辐散之‘图腾三星’”的古文物图案,恰恰相反(回看图43-3);这两种“三颗星”的图案,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文物的,都在表达“有‘三颗星’在古蜀时空中、表现为特有的物质形式”。但三星堆博物馆与研究三星堆文化的大咖或行家,却基本未关注“图腾三星”存在于青铜神树龙身人手之中的重大客观事物。
然而,此“图腾三星”图符在三星堆文化中,揽括了三星堆中的氏族三星、祖先三星、文物三星、历法三星、天文地名三星、天文观测之三星等等的“星级价值”,相当出彩。
三星堆博物馆不重视乡土的“星级价值”,放弃求索“图腾三星”之义;疑其不正常。
⑤早在2018年春节期间,笔者就向三星堆博物馆汇报:经多次实地考察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系统性发现三星堆博物馆有能反映古蜀创造太阳历系统的三种太阳历(13月历、18月历和10月历)之专题文物群。2020年重阳节前后,笔者又一次在广汉考察三星堆,直接向三星堆博物馆的两位副馆长、赠送了自己编著的多套《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可出乎意料,此系列汇报被漠视:2021年3月三星堆博物馆以文件形式,回绝了笔者向四川省省长信箱信访、呼请三星堆博物馆认真对待民间建议对三星堆文物进行天文考古。但随后,该博物馆以“广博【2021】9号”文件、正式回复与拒绝:“……第三,关于天文考古研究,已经超出我馆学术研究领域……”成了不求解自身的三星堆馆名,长期误导“三星堆”名称由来的文化常识,从而成为麻痹社会的明证与问题。
⑥没有想到:《四川文物》2021年第2期发表了由吴小红、冉宏林、雷雨三人执笔的文章,首次公布了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的鸟瞰图。2021年4月,有网民“蜀三少”针对“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考古成果,称为“北斗轮廓”并制作出这方面抖音的视频传播。
笔者在“蜀三少”的认识基础上,由本书将北斗知识结合古蜀太阳历的编制须运用北斗在星空中的移动规律、去判别太阳历一回归年中的季节更替;即以应用《四季星座》仪器的功能予验证,解析出该鸟瞰图是被三星堆人用巫术将此地原盛大的秋祭图(回查图28-2)、按巫术供奉鱼凫王亡灵所需,倒错为“像在阴间”的春祭图(回查图28-1)。
此被巫文化倒错的“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让人乍看时多迷惘,不知其图案像何物。学者“蜀三少”虽最早判别其鸟瞰图像北斗轮廓,却不知此北斗轮廓为何显现“以八个祭祀坑坑位、代表北斗的八个星位。”此问,又让部分读者进入新的迷糊之中。
十分巧合,就在“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公布前不到一年的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双槐树遗址的“河洛古国”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其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关联着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
三星堆的古蜀文明,是长江上游5000年文明的源头之一;2020年三星堆附近发现的联合遗址,是三星堆周边首次发现有着完整古蜀文明序列的遗址,涵盖了从新石器晚期至明清王朝连续不间断的区域发展史而对应出土的文物证据,有近5000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河南郑州双槐树古国存在“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这既是肯定了的古天文信息,又与中国上古北斗星图存在“北斗九星”的传统相一致。而在年代相近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的北斗轮廓”,应当与双槐树古国北斗九星的遗迹相似;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让具体星图,产生了不全一致的图象差异。
从应用《四季星座(300N)》仪器中可知,在中国大于300N地理位置的地方,夏季皆可能见到完整的北斗。但因三星堆只地处300N多一点,在大寒时节的民用昏线时,将有一个时辰左右看不到北斗的第七颗星即瑶光星;而就在此时段,原按古法进行春祭的上古三星堆人,只能看到不完整北斗的八颗星——“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的鸟瞰图”的存在,并不是三星堆人在建筑该地祭祀坑群出现对北斗星图掌握中的遗漏或失误,却恰是科学与真实描绘三星堆当地:在大寒的民用昏线时,所见北斗图案、就只能是不完整的八星轮廓。
新近的三星堆考古,因发现“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像北斗轮廓、所反映的信息为天文属性,既告诉了鱼凫王朝与古蜀文明同天文的关系密切,又以该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属天文的事实、反驳了三星堆博物馆拒绝对自身馆名由来于天文的举止,似盲人摸象。
三星堆博物馆储存有大量专题文物群的涵义系于天文科学,管理者却不对其进行天文考古;反将来自民间爱好者建议对三星堆遗址、文物与文化进行天文考古的创新,以三星堆博物馆出具正式文件、列入“超出我馆学术研究领域”而排斥。这既疑真是乱作为,枉将博物馆内的国家宝贵文物,当作像私人财产那样去实行垄断,任性滥权。
历史性解决三星堆考古需要运用天文、历法科学去良性循环,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分配。突出考古责任部门(含专职的文物收藏单位、即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自我实行考古方法上的科技创新,避免出现技术性失忆——譬如三星堆博物馆对自身馆名或地址名称中所涉“三星堆”的词名词义,加上所涉“三”与“星”各自的字义,均与天文或历法有着多样的关联性;却闭目塞听,或有意回避。反而对来自民间学者建议对三星堆研究工作引进天文考古的创新很反感与蔑视。
三星堆博物馆宣称“关于天文考古研究,超出我馆学术研究领域。”此行为,严重打击民间提出的工作创新建议;既让个人的创新考古意见、遭遇机制性梗阻与政策性否认其创新的问题,又拒绝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这是以损害三星堆良性持续考古创新的方式,保护三星堆博物馆管理者松懈于本职研究,从而能得到偷懒的小利。
⑦笔者8年实践天文考古三星堆遗址、遗迹与文物和文化的点滴体会
我们就读的大学专业,是重庆师院历史地理系。毕业后一起在四川省南充市从事中学的历史与地理教学三十多年,直至退休。是退休之后才有空,去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因为在中学地理教研中,我们一直偏爱于天文、地理是一家,全家老师天文观察迷。于1990年,发明了新的、能夹在书中的地球仪,获国家专利【专利名称:多功能时刻、地球运动意义演示盘。专利号:90 2 12536.2】,1991年获中国六届发明比赛银奖。此发明,后延展发明出十多种综合的天文仪器,更名为《图解天地仪系列》。1997年,此系列天文发明物参加了第88届巴黎国际发明比赛获银奖,为国争光。1998年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带着创制天文仪器二十多年实践的经验积累,当2015年先后走近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古蜀文物,那些带有天文特色的精美文物、仿佛对我们特别有吸引力: 灵感交汇,灵犀相通;梦回上古,穿越时空;巴蜀后人,拜我祖宗。神秘不再,思如泉涌;谋篇不断,标题立意;排兵布阵,遣词造句。引线穿针,洞见事理;结构连贯,气象万千;古意今释,引玉抛砖。当我们从“神秘”中惊醒,便认识了自身的局限——8年实践天文考古三星堆,可试解:在三星堆“神秘文化”的背后,是人们对古蜀天文真知的渴望。
夏商周时期“三星堆太阳历与三星堆数字”的两大古老发明、作为三星堆文化其车之两轮与太阳鸟之两翼,推进鱼凫王朝与金沙社会的再度繁荣,曾铸就古蜀极大地荣光与文化丰碑而震古烁今。
三星堆“一至八号祭祀坑群鸟瞰图”虽属于不完整北斗轮廓、通过应用《四季星座》看二至与大寒大暑图,观察北斗斗柄指向或斗口朝向的变化,识鸟瞰图来自人间秋祭转阴间春祭的北斗轮廓。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制式不同,上帖中“《四季星座(300N)》仪器中可知,在中国大于300N地理”,应为30度N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解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焦点在天文历法
                  
2021年02月1日刚进子夜,中国《红星新闻》发布“《国家宝藏》走进三星堆:世界最大金杖是用来干啥的?”文章。在该文章做此评介的几小时前、刚由中国中央电视总台3台播放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带领着观众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解读“金杖、青铜纵目面具和一号青铜神树”这三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由演员刘浩存饰演着担任“金杖故事”中的巫神角色,成全“飞鸟与鱼”两族群的融合,戏剧性表演着李白诗句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之两大部族——鱼、凫,一起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原因;此国宝守护人以“金杖杖灵”的演员身份,带领观众走进古蜀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探寻该鱼凫王朝社会之秘“有上万个可能性之一”的某种答案。
该“金杖之秘”节目的旁白与解说词称:金色如光,以杖为神话。那遥远的想象,有着吸引我们不断探寻的魔力。究竟它身上发生过什么?谁铸造了它?谁拥有了它?谁埋葬了它?它为什么如此精美而且上面还有图案纹饰?它真的是三千年前的古物吗?这些既是此国宝守护人刘浩存探觅“金杖之前生”的疑问,也是所有观众的疑问。
节目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担任“金杖的今生讲述人”;既为大家解密金杖上的纹饰是“王者之器”,又针对“三星堆文化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建立的”等网络上盛传的猜想。雷站长表示不相信三星堆遗址与外星人相关后,直接用四川话,喊出“老子是四川人”的解答;指出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
作为观看《国家宝藏》演绎三星堆“金杖故事”的观众,因金杖与金冠带两文物图案很相似、建议做一体化探索:它们,蕴含着古蜀原创太阳历系统及“食物链”等重要文化?

第一节  金杖与金冠带上纹饰的考古需探寻其和合之美   

近年,阅读到陕西省文博考古类学术期刊《文博》2006年07月21日发表黄剑华研究员所著《金沙遗址金冠带图案探析》(简称《探析》),重点对金沙遗址金冠带和三星堆遗址金杖的图案,做了联合式探析。其探索金杖文物的内容,有开先河之义;值得学习。
《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02期发表了文博专家蔡运章《三星堆文化的太阳神崇拜——从古蜀金器“人头、鸟、鱼和羽箭”母题图案谈起》(简称《母题图案》):三星堆和金沙商周祭祀坑分别出土的金杖、金冠带,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上面的“人头”是太阳的象征,“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羽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些对该《母题图案》之“人头·太阳”等用语,均可予讨论……
现援引《探析》一文两段落:①“金杖与金冠带上的主体图案虽然构成图像一样,都刻画了一箭一鸟一鱼,数目也相同,都由四组相同的图案组成,但在排列方式上也并不一致,亦有明显的差别:金冠带上的四组图案为单行对称排列,金杖上的四组图案则是双列同种排列;分析各自原因,这也是由于两种金器不同的形状和使用形式所决定的”;②“在金杖上,位于主体图案下边,还雕刻了前后对称排列的两个人物头像,其形态为头戴锯齿纹或花瓣状王冠,耳垂上挂着三角形长串耳饰,弯眉大眼,兽耳阔口,圆脸和五官呈现出开怀欢笑状……”《母题图案》中这两文物相似图案,大致描述一幅“人头(注:日或太阳历)、箭(注:宜‘稻’)、鸟(注:鱼凫或鱼鹰或太阳鸟或太阳神鸟)、鱼”的关联图。

一、先解三星堆的金杖开始,再析金沙遗址金冠带图案与之相比较的异同
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7月31日第7版,发表《三星堆博物馆述说瑰丽的古蜀文明》,解释了三星堆金杖图案“……下方图案为两个头戴五齿高冠、耳戴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可补称“太阳历的拟人化”);另外两组图案为两头相向的鸟和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有学者推测,这段图案可能表现的是以鱼和鸟为祖神崇拜的两个部族结盟,建立了三星堆古蜀国,渔猎曾作为当时的经济生活手段。也有学者认为那是‘穗形物’,反映当时较为发达的水稻种植。”
以上“锯齿纹王冠、人头·太阳、穗形物”等用语益智开窍,可让人针对三星堆金杖和金沙遗址金冠带共有“《母题图案》”集思广益、拓展解读;以和合之美,提出新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像箭的‘穗形物’”疑为三星堆文化第三、四期农业盛产水稻的稻穗而非“箭”
先摘录三个段落:2018年2月6日成都商报电子版第06版面,记者宦小淮以《从旱作植物到改种水稻  成都平原的人口增长决定主食变迁》(以下简称《主食变迁》),介绍了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成都平原先秦遗址的植物考古工作提上日程,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对5000多份样品中的1000多份样品进行了分析。 
在对上万粒的种子“验明正身”后,考古人员发现,早期的巴蜀先民种植旱作植物,到了4000多年前,就开始引进了水稻种植技术,一场“饮食革命”最终在巴蜀大地掀起,而推动这次变化的原因就是,人口大量的增长,原有的旱作植物因为“水土不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这以后,水稻毫无悬念地“问鼎”了成都平原的主食地位。
从事植物考古的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姜铭介绍说,先秦农业演变从时间上先后经历了什邡桂圆桥遗址、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晚期巴蜀文化这五个阶段,在什邡桂圆桥遗址这个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其第一期样品中发现粟和黍这两种旱地谷物占有绝对优势。认为,这种纯旱作的农业传统,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能够找到影子;综合多种研究,成都平原的这种旱作习惯应该是伴随着西北地区人群迁移而来。姜铭认为,成都平原以水稻为主食出现在4000多年前,这也是受到了长江中游文化的影响。一直到晚期巴蜀,水稻的主食地位依旧牢不可动……
我们赞赏前文介绍此“穗形物”观点的记者,是因能在周围评议由三星堆遗址金杖图案与金沙遗址金冠带图案,值学术界长期处在“人头(日)、箭(稻)、鸟、鱼的古蜀关联图”为主流时,能针对其中“箭”的旧识发出“穗形物”的新观点。但此观点无后续,戛然而止;虽被刘裕国一旁提到,却仅一带而过而被边缘了。我们支持此不同观点,是因其出现在成都平原先秦遗址植物考古未公布“以水稻为主食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论断之前,属难能可贵;又因我们能运用研究成都平原的古天文历法去拓展,将“‘箭’的用语、改为水稻‘穗形物’”;并举证《母题图案》的“笑脸人面”,是拟人化的古蜀太阳历。
1、此“箭”非箭、而是水稻之稻杆与稻穗连为一体的线绘图
(1)此“箭”的箭羽过长与相对复杂化而不能视其为箭的羽部
从商到西周,中国“箭”的传统形态多双翼扁体型,多为两羽、三羽,很少超过四羽。而在“‘人头(日)、箭(稻)、鸟(太阳鸟或鱼鹰等)、鱼’的古蜀关联图”中,所谓箭杆后部的“箭羽”,结构是:三星堆的箭为六羽(见图1-1),金沙的箭为四羽(见图2)。
从理论上讲:箭羽在箭杆后部的意义,能在箭的飞行中起到平衡和保持方向的作用。通常箭的重量越大,箭羽越宽越长;若是箭的射程短,箭羽就应当短、小。
图1-1的“箭羽过大、箭杆有两处不必要环节与未见箭簇”,这三处皆疑;则此箭非箭。
图1-1中,在靠近四组“箭、鸟、鱼”的图示边,我们增加了一幅水稻“稻穗简笔画”;其“箭羽(六羽及顶端再加一点)≈水稻稻穗(稻粒有序排列至成熟)”的图案,有神似。
(2)此“箭”的箭羽长、其箭簇就应大,但文物中无可印证其箭簇图案的丝毫迹象
此“箭”,穿过水鸟的颈部,再插入大鱼的头部,既未裂口,又不见其箭簇;至少说明该“箭簇”不大。结果是本身不大的“箭簇”,为何要长长的、偏重的箭羽?此置疑,宜反过来解读该“箭羽”为虚;宜改以水稻、由其主茎杆破口抽出的“稻穗”图案为实。
2、水稻生育期会在稻杆上留下有效抽穗、拔节等的生长痕迹
请仔细关注三星堆遗址金杖的线绘图案中,其每根“箭杆”图案中,均规范存在两处奇怪的、由两条短线表示的划痕或“节点”;值得考究。
(1)原解释的“箭杆”,其“箭杆”有这两处“节点”,算是奇葩;或将起副作用。
此“节点”若是“箭杆”上的划痕,将影响“箭杆”的结实性,易折断。
此“节点”若是“箭杆”上的负载物,将增加“箭杆”重量,影响箭的射击。
(2)因本文“一”所引三篇文章中的“箭”字有误,即此观点错:此箭杆,宜改稻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3、此箭若不改为稻而仍视“由‘笑脸人头’射向‘鸟、鱼’”的箭必不是王者之器
在金杖纹饰“人、箭、鸟、鱼”的四种图案组合中,其人、是射箭之人,是射杀“鸟、鱼”之人。此人若是鱼凫王者,就是用箭在射杀自己族人鱼族与鸟族或二者合并的鱼凫人;由这样四种图案组所体现的图示关系,必不是王者之器,而是杀戮之箭;其杀手、即王者,其被戮者、是王者的臣民鸟族与鱼族。这样的王国能存在吗?答案,显然应是否定的。
看来,该金杖纹饰共表现其四种图案的图语,应简称“人、稻、鸟、鱼”的组合,才对。

4、鱼凫王朝时成都平原已主产水稻可形成“人、稻、鸟、鱼”之能量环节的食物链
前文《主食变迁》,已引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姜铭介绍:“成都平原以水稻为主食出现在4000多年前……一直到晚期巴蜀,水稻的主食地位依旧牢不可动”。在此两千年间,三星堆古地多沼泽与河溪;能多水鸟、多鱼,这很自然。图1、图2中的“鸟与鱼”,都是相同的:其鱼,可以有多种。其鸟,疑是三趾鸟的鱼鹰或鱼凫、很像青铜神树上的太阳鸟(日乌或太阳神鸟);它是捕鱼的水鸟,又称鱼老鸹。三星堆的古老氏族,就是鱼凫人。鱼凫鸟是鱼凫人的初级图腾鸟(鱼凫王朝长达约两千年、或拥有多个级别的图腾鸟而不无可能性),鱼凫王朝统治者能指导鱼凫人用箭去射杀自己的图腾鸟吗?显然不能。何况鱼凫人有饲养的鱼凫鸟用于渔业的生产经验或民俗,为何还要特别地用箭、去射杀鱼?此理不通。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旧说中“人、箭、鸟、鱼”的图示,改为“人、稻、鸟、鱼”。此一字之变,能化解“日(拟人化的‘三星堆人头笑脸像’或‘金沙的圆圈状人头像’)、箭、鸟、鱼的古蜀关联图”中旧矛盾,从而捋顺为“人像(日或太阳历)、稻、鸟、鱼的古蜀关联图”。
此关联图,实质呈现出成都平原在先秦社会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良性生态与食物链关系图。在“日(人头像)、稻、鸟、鱼的古蜀关联图”中:“人头”,是太阳与太阳历的象征;“稻”,是从成都平原古蜀植物考古反映“三星堆农作物构成以水稻为主”的结果;“鸟”,泛指以鱼老鸹为代表的百禽与牧业;“鱼”,是多种鱼、泛指渔业。这就是鱼凫王朝社会既能得到长久繁荣的基础,又能制作出大量精美的文物传世于祭祀坑;再时隔三千多年,现被今人所发现,若在被人识得其真相并达成共识价值后,能傲立于文物界:
广汉古地即三星堆有良好气候与肥沃水乡,经勤劳三星堆人农业劳作,既种植水稻为主粮,又喂养鱼鹰等牧业、发展渔业,还有约两千年和谐环境;三星堆社会岂能不繁荣?
在简单梳理出这样的生态环境与能量食物链关系新图结构之际,有一重要问题,需要同时说明其合理性:三星堆社会的治理与鱼凫人的农业劳作,是否是勤劳的与有效的?
本文,有两个新观点:①三星堆人原创了“天数在蜀”的上古朴实科技,让王者能运用先进太阳历去指导农业;②三星堆人比周边氏族更了解农时农事,辛勤劳作、富甲一方。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金杖与金冠皆能体现三种太阳历又相似古羌古夷的头饰

一、金杖“笑脸人像”与金冠带“大圆圈图”中皆隐匿有三种太阳历
1、将金杖图案一端人头像放大、如图5左侧戴五个锯齿纹王冠的“人像笑脸图”,可能是反映鱼凫人的女王;是她及世袭的王族,原创有能指示“五行(木、火、土、金、水)”或五个季节的太阳历。这样的太阳历,既能以表现五个季节的10月太阳历为主,又蕴含比10月太阳历更早而记忆朦胧的13月历、18月历;此二历,故各只用半个人头像表示。
《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范围,有“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的词语。其汶山即四川阿坝羌族自治州的汶川一带,南中为云南一带。此汶山、与三星堆遗址近在咫尺,其上古历法是十月太阳历(其古老的羌语,还零星保留“蜀左言”方式、称“太阳十月历”);2009年,羌历年被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既有十月太阳历文化园,2018年3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十月太阳历文化保护条例》面世……让人惊讶,古蜀国北面羌人与南面彝人应用的历法,都留下十月太阳历的痕迹,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三星堆金杖与成都金沙金冠带中的《母题图案》,竟证明三星堆文化创造了太阳历系统的文物证据,两遗址珠联璧合——或能破解系列的千年谜题。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三星堆金杖“笑脸人像”头饰中的帽沿纹饰、耳饰及甄别
1、金杖“笑脸人头像”王冠左右两侧的帽沿纹饰,乃羌人或西夷人戴的羊角帽之衍生
回看图1-1:三星堆金杖(右侧的线绘图),体现有“中心的笑脸人头像”王冠,该人头左、右两侧的帽沿中,有双层羊角纹饰的事实。此“双层帽沿纹饰”,略像于三星堆玉边璋文物中跪立着三位履行祭祀职责的女巫:头戴窟窿冠,双耳旁边均有双层羊角头饰物;其帽沿下的双耳,各戴有双环耳饰物。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