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12月27日消息,近日,四川省广安市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广安邻水实验学校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变相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给学生家庭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经查,群众反映问题属实。自2015年以来,邻水实验学校分三个阶段实施基于使用平板电脑的信息化教育,涉及学生13274人次,共收取平板电脑及软件服务费2437.65万元。
12月29日,教育部也对6起教育乱收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通报提到,山西省太原市21所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名采取与教学管理行为挂钩等方式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课程资源,共涉及5207名学生。学校违反了“不得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的规定。目前,相关学校已清退违规收费2608.99万。
消息引发舆论热议,“教育信息化一定需要平板化吗?平板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必要?”“有多少家长会自愿购买,又有多少家长是被区别教学所裹挟而购买的?”“到底是为了教育信息化还是变相牟利?”
跟帖中,不少网友反映这类情况并非个例,“我表妹的学校也要求每一个在校生‘自愿’购买价值上万的平板电脑。”“山东临沂也有,买了平板之后就是买课程。”
对此,有观点认为,此类事件屡禁不止意味着相关部门可能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舆论建议,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收费的监管和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健全追责、督查机制等,这样才能遏制住打着教育旗号变相牟利的恶劣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