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北客运中心将停运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汉口北客运中心目前是武汉最大的客运站,占地面积超过100亩,总投资近亿元,于2020年投入运营,至今不到3年时间。
据了解,汉口北客运中心自运营以来,客源就一直处于低位,车站附近商铺,不少都处于关停状态。有市民称,汉口北客运中心之所以人少,最大原因是不方便,远离市中心,“原来从新荣车站,到老家红安县要1个半小时,搬到汉口北客运中心后,即使不堵车,也要两个多小时。”还有网友评价,出站去武昌换乘地铁都要一个小时出头,更不用说坐公交车了。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数据显示,全国公路客运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355.7亿人次,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近两三年,客运站关停仿佛开启“加速度”,今年开年3个多月,就有海口汽车东站、湛江汽车南站等多个车站接连宣布停运。
针对客运站关停风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客运交通方式的转变是其中关键原因,“原来公路客运中长距离出行的需求,比如从省会到地级市,或从一个地级市到另外一个地级市,被高铁逐步抢占;而从地级市到县或者从县到乡镇这些100多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则被私家车或顺风车挤占。”
在评论区,有网友留言,“不要关停!老家镇子离县城里高铁站有80公里,不靠客运还靠什么,一个镇子又不可能给你修铁路,公交也不会跑这么远。”“现在乘坐客运大巴的多数是农村的中老年人,还是要重视这个群体的出行需求。”
还有网友建议改进客运大巴,“建议好好规划线路,通了高铁的县城大概率不需要长途客运了,可以开通村村通公交,固定时间运营,并开通网络购票,既能辐射周边地区,降低运营成本,也方便了群众规划出行时间。”“客运大巴体验不好,进去里面一股很难闻的味道,不透气,窗户是封闭式的,如果在这方面下点功夫,还是有人还是愿意坐的,毕竟大巴比顺风车便宜很多。”
订阅麻辣新舆情 查看更多热点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