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石笋山无字碑后面与武则天有关的的腥风血雨
在乾陵,有一通武则天立的无字碑,非常有名,历史上众说纷纭,对武则天不在上面留字的做法大惑不解。在邛崃石笋山石窟的西方净土变石窟旁边,也有一块无字碑,这块石碑在崖上凿出碑的形状,离地约两米左右,碑首为螭龙,碑座为莲花,与武则天立的文字碑形制非常相似。这通碑的规格应该是很高的。但仔细观察,从碑的下面部分莲花来看,这通碑其实没有完工就停了。碑面没有字。只是现代被人在上面用石灰在上面写了两个字“封山”。为什么这里会出现无字碑,志书中无记载,长久以来,它对人们与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被一层厚厚的迷雾包裹着。 大家都在探寻谜底的时候,感谢文友狼烟诗影,不辞辛苦,寻找到了民间留存的两件重要的历史资料,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灵山大佛碑记》和民国一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邛州李氏家族祖谱本源》,解读两个历史资料,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石笋山石窟建造的由来和历史,以及造成石笋山这通无字碑的可能原因。 两个文本都说,石笋山古称灵山,石窟是由唐高宗的皇后,王皇后开凿的。这个石窟,居然有皇家的背景,不过仔细一想,这也好理解,没有皇家的介入,这么浩大工程,很少有个人能够承受。 王皇后是石是石笋山石窟开凿的关键人物。那么,王皇后是何许人也?其实稍微知道历史的人,对王皇后并不陌生,因为她与武媚娘即后来的武则天的宫廷争斗在历史上非常出名。 据记载,王皇后(?—655年),为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最初为了压制萧淑妃,引荐武媚娘即后来的武则天入宫。永徽三年(652年)武媚娘被封为昭仪,于是王皇后又联合萧淑妃诬陷武媚娘。武氏扼杀自己的亲生女,诬为王皇后所杀。王皇后因此被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废黜。唐高宗不顾大臣长孙无忌等的强烈反对,废掉皇后王氏和淑妃萧氏。册命武昭仪为皇后。武后并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幽禁起来。不久,即被武则天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将她们斩去手足置酒瓮中数日,又斩之。又将其家族更姓泄愤,改王氏姓为蟒氏,改萧氏姓为枭氏。 观察王皇后与武媚娘的斗争,王皇后没有亲生的孩子,这成为她一生最大的缺憾,也是唐高宗多年萦绕心头的一块心病。所以在与争取高宗的宠爱和与武媚娘的争斗中,王皇后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她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孩子。《灵山大佛碑记》和《邛州李氏家族祖谱本源》都说石笋山石窟是王皇后请求高宗所建。也把修建原因说得非常清楚。就是为了祈佛求子。这符合王皇后一生无子的历史背景。 据《邛州李氏家族祖谱本源》记:“永徽三年。。。。王皇后登临慈恩寺塔阅玄奘经籍,玄奘撰有益州临邛有灵山,山有石钟山兀峰而直立,东汉迎佛入临邛,有汉末佛塔。山住神灵,有仙人疏,润千千年,武王封也。王皇后无子嗣,启求于高宗曰,临邛灵山凿佛佑生龙子。时临邛为僚人据,上金领军中大元帅印,即可捒兵护在临邛灵山凿造佛像。上金即促使临邛灵山造佛,佑王皇后求佛生子。”意思说是王皇后看到玄奘撰有益州临邛有灵山的记载,请求高宗,在临邛灵山凿佛佑生龙子,大约高宗同意了,并要自己的第三子李上金,遥领益都大都督,负责这项工程。 如此看来,邛崃石笋山石窟最早应该开凿于永徽三年(652年)。现在大家普遍所谓的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说法,是下面一块功德碑上的记载。有人认为,石笋山石窟,其实是分两个时期开凿,上层为永徽三年(652年)左右,下层为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左右。跨时100多年。 王皇后与武则天争斗的时间,与开凿临邛石笋山石窟的时间基本同时。说到这里,那块无字碑的原因就可以猜到了,历史迷雾就可以解开了。永徽三年(652年),临邛石笋山石窟开始动工,那块无字石碑原来是专门留给王皇后或者唐高宗的,它等着皇帝皇后御题的,它是王皇后开凿佛像的功德碑,是为了千古留名,是为了祈求有子子孙孙继承大唐的江山,是为了皇图永固。但是,历史在腥风血雨中开始拐弯,在长安城里的政治斗争中,心狠手辣的而美丽的武媚娘战胜了美丽但不高明的王皇后。永徽六年(655年),武媚娘独宠于高宗,大获全胜,下令将王皇后的手脚剁去装在酒瓮中,称为“醉骨”,几天后,见装在酒瓮中的王皇后仍然没死,武则天便逼着唐高宗下诏赐死王皇后。此时,石笋山石窟已经开凿三年。 武则天要从肉体上消灭王皇后,也绝不会让关于她的其它的任何正面的痕迹遗留下来。临邛虽然偏远,但是政治站位必须正确。佛像也许可以继续开凿,开凿者不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有关王皇后的文字刻在碑上了。 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请示汇报,另外改刻其它文字呢,改为歌颂武则天呢?可能主持石笋山石窟开凿的是李上金,武则天讨厌其母,也反感他。李上金虽然为皇子,但经常遭武则天修理,最后在武则天如日中天的时候,被梁王武承嗣和酷吏周兴诬告谋反,自杀于狱中。 也许,李上金对武则天与王皇后之争,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宁可将碑空白起来,也不改弦易辙,颂扬武则天,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但这一空白,一晃就一千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