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的文明
文/南湖居士
早几天,偶然看见一则网络新闻,说是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西安某街道禁止村民栽种蔬菜瓜果,并由村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直接拆除。在此事暴光后,虽然官方对这个不当倡议做出了相关回应,已经批评纠正村干部的错误,不过,负面的影响确实逐渐产生,不少网友回帖评论称之为荒唐的笑话。
若是稍微留心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抵不难知晓,因为评比文明城市而搞出的笑料,岂止一件两件?从今年二月份,三亚城管没收小孩写作业的书桌、多地城管清理居民和商户的春联,到三月份,天津市不让商铺在门口打开照明灯、湖北仙桃市有一队捕捉“流浪犬”的城管辱骂殴打商店店主……一连串令人气愤的无理取闹的背后,“创城创卫”活动都是源头上的推手。
那固然是形式主义惹的祸,又是大家诟病已久的老毛病了。然而,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我们对文明的理解,其实一直停留于十分肤浅的层次。真正的文明,在于人们的言语举动和素质修养,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体现,不仅老百姓的思想境界高,而且执法者的精神水平更加高。一个讲规则、守法律的环境里,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相互尊重与人文关怀,市容市貌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眼前的情况呢?要急迫地解决传统定义下“无知无德”引起的矛盾,就通过野蛮和暴力,强行掩盖一系列可能破坏良好形象的因素。结果是野蛮的不断滋长和扩散,无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统统与文明的真谛越走越远。
采用野蛮的手段,即使短期达到了“文明”的目标,一般表面上的先进,也是毫无意义的。之所以习惯于简单粗暴,根本上而言,是完全不知道文明为何物的缘故。心中没有文明的种子,偏偏喜欢装腔作势的传播文明,一路演变成了瞎折腾,其实是不奇怪的。倘使虚假的文明,只是带来一些滑稽的话题,作为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倒是无伤大雅。可怕的是,借助“文明”的外套,甚至是“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把实质的野蛮深深植入所有人的血液,又是细思恐极。
我以为,衡量是否文明,主体应该是人,而不是把城市当作改造的对象。要实现全国范围的文明,不需开展任何花里胡哨的所谓建设,可行的方法唯有一个:兴办教育。必须清楚一条,没有其他的捷径可取。除非公民的意识中,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否则,社会的整体文明无从谈起。想来,摆脱野蛮,迈向文明,尚需许多代人的不懈努力。
2023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