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483|评论: 3

[生活资讯] 巴山蜀水 万物萌动 | 距瓣尾囊草的“绝处逢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7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86113961936.jpg

距瓣尾囊草因其蓝色花瓣上有“距”而得名,为夏枯型植物,冬季开花,花朵艳丽,叶片和花瓣随季节不断变化,是迄今世界上仅存于我国极个别地区的十分罕见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在绵阳江油,从它第一次被发现到再次“重现”,相隔整整80年。为了延续它的种群,投资30亿的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延迟近1年,随后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栽植,又是11年……以距瓣尾囊草为代表,近年来,四川在极小种群植物的迁地保护上持续发力,坚持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人工培植和野外回归。

“今年的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宣布对距瓣尾囊草这一极小物种的保护有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除了日常的监测管理,就得靠他们自己生存繁衍了。”5月6日,立夏,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工繁育基地迎来今年第一次采种工作。从2011年至今参与保护工作的观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勇,带着记者重温这段“绝处逢生”的物种保护故事。

1686112879731.jpg
距瓣尾囊草原生地全景(王勇供图)

一株小草

在抢救性保护中迎来新生

“你们真的要上山拍采种哇?我们没得问题,那个路你们走得了吗?”上山前,王勇再一次跟记者确认。

进山途中,王勇不时跟山上的村民打着招呼。立夏的观雾山上阳光分外明亮,前一晚的细雨让本就崎岖的山路更泥泞难行。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攀爬,采种队伍才到半山腰的基地。

1686112911713.png
悬崖峭壁间盛开的距瓣尾囊草花朵(俞文晶 摄)
1686112943903.jpg
悬崖峭壁间盛开的距瓣尾囊草花朵(俞文晶 摄)

经过几层“关卡”,在悬崖峭壁下,记者终于见到几株还开着小花的距瓣尾囊草。蓝紫色花瓣已渐渐泛白,纤弱的根茎从岩壁间向外攀爬。最为独特的是它每片叶子的前端“裂”开两条小缝隙——就像被锯子锯过一样。“你们运气很好,这应该是5月还开着花的最后几株了。”王勇介绍,“你看,这小小的颗粒就是种子,还不到芝麻大小的一半。”

1686113031106.png
采下的距瓣尾囊草种子(杜佳佳 摄)

收集好种子,工人们又查看起基地里培育的幼苗。墙上白板上,记录着从2012年开始的育苗、成活等数据,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默默的付出与坚守。

多年的保护工作,王勇渐渐摸清了距瓣尾囊草的习性,人工繁育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回忆起2012年第一次育苗,王勇依然印象深刻,“当时真是五味杂陈。”在育苗的第一年,大家按照种花种菜的经验去种距瓣尾囊草。“入冬的时候明明发芽了,还没等到2013年入春,这些小草又冻死了。后来看到工人安置在帐篷边的十几盆活了下来,我们才知道这育苗还要注意保温问题。调整之后,育苗成活的情况才开始稳定下来。”

1686112993991.jpg
王勇向记者介绍距瓣尾囊草的生长环境(俞文晶 摄)

2016年开始,保护区启动野外回归复壮试验工作。“我们总结的情况越来越多了,包括去年四川的持续高温,让距瓣尾囊草损失了一部分,也给保护工作带来经验教训。这十年小草数量达到4500多株,我们还是有不少收获的。”王勇说。

一场救援

“重生”凝聚着多方力量

驱车赶往离基地90公里的武都水库,王勇指着武都水库上游的一片光秃秃的崖壁告诉记者,那里就是距瓣尾囊草的老家,也是基地里小草要回归的地方。

1686113075865.jpg
距瓣尾囊草就生长在这里的岸边(王勇供图)

时光回溯至2011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库蓄水在即,而距瓣尾囊草就生长在设计淹没线以下。为保障淹没区内1529株距瓣尾囊草被顺利移栽,经过反复协调,这座投资 30 多亿元的国家水利工程延迟蓄水 9 个月。

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到就地保护与繁育研究以及野外回归,12年来,小草的“重生”凝聚着多方力量。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环保厅组织了该物种的专项科学考察和抢救性保护工作,中科院及高等院校专家对该物种进行专项科学考察,绵阳武都水引局每年都会提供后续管护、育苗等费用……

1686113102423.jpg
移植前的科学考察(王勇供图)
1686113136051.jpg
移栽现场(王勇供图)

“移栽工作需要当天挖掘当天移栽。当地村民们搭起脚手架,用切割机切、电钻钻、凿子敲。他们其实就住在半山腰上,但为了抢时间移栽,他们就在山下搭帐篷,吃住都在下面。”王勇说,“你看到基地的、包括移栽点的所有材料,都是他们人工背上来的。在保护工作中,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保护行动为了这个小物种,更为了大环境。“人有生存的权利,动植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也是属于大自然的一环,延伸着自然界的食物链。”王勇说,“我们考虑的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让它们生存下来。”

1686113159293.jpg
距瓣尾囊草育苗基地建设(王勇供图)

望着小草们即将回归的家,“等今年我们把种子种下去,整个工作就告一段落。”说到这里,一贯干练的王勇难掩不舍,“如果说之前我们是人为地介入保护,那以后更多就靠它们自己了。”

一份共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生不息

2021年10月,距瓣尾囊草保护工作作为四川省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面的案例,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上展示。

如今在江油,距瓣尾囊草的种群数量从2026株恢复至4500余株,灭绝风险已经大大降低。江油人也从对距瓣尾囊草“视而不见”到和谐相处,更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才能生生不息。

1686113181307.png
基地里工人正查看距瓣尾囊草生长情况(杜佳佳 摄)
1686113200357.jpg
王勇与基地工人的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李白清、雍远华、缑阳国、王勇、钟一安)(俞文晶 摄)

村民雍远华从2011年就开始参与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工作,“我现在啥感受,就是自豪啊!”观雾山上的村民告诉记者,随着大家对小草的保护,周边的动植物也多起来了,大家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晓得要保护环境,老年人都经常给小娃儿讲保护距瓣尾囊草的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时嘱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正筑起一条生态保护屏障,95%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90%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珍贵的原始森林和高寒泥炭沼泽地保存完好,珍稀动植物相继归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工作已至阶段性收尾,王勇思考得更深更远,“我还想如何从中提炼出适用性经验做成范例,这样也可以用于其他极小种群物种保护。”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越来越多的物种在巴山蜀水间自由生长。

出品人:雷和斌

总策划:楚彦 唐明

统筹:蒋娜 侯敬文 刘亚宇 雷雨

策划:刘亚宇 卢永洪 田莉 李雪艳 赵梓君

采写:李雪艳

拍摄:俞文晶 杜佳佳 卢卓鑫

剪辑:杜佳佳

设计:代红 吴鉴桥 李佳俊 雷垒

运营:陈浩 卓灵 曾浩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6-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6-8 17: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8-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