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南、吉林增速领先
目前来看,大多省份在上半年实现了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其中有13个省份增速超过6%。
上海是目前的增速“冠军”。上半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0.1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二、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5.1%、8.2%。不过,上海增长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2022年上半年,上海是唯二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
吉林则是另一个在去年上半年负增长的省份。今年上半年,吉林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位列第4。
吉林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是消费。上半年,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5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61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
从旅游数据来看,吉林“五一”接待游客数量也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6.3%;实现旅游收入67.11亿元,同比增长433.04%。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航班量为2019年的116.4%,累计恢复率居国内千万级机场第一。
海南则凭借自贸港建设优势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海南省GDP同比增长8.6%,增速位居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4%。
海南上半年增长强劲(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社零之外,海南工业的提升也让不少人感到惊喜。
“今年以来,海南立足自贸港建设,狠抓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实效。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5%。不仅如此,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8%;反映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工业用电量增长15.8%。”海南省统计局局长杨雷表示。
苏浙鲁增速均超6%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去年同期以中部省份增速领先为主,东部经济大省重新找回增长的节奏。浙江、江苏、山东上半年GDP增速分别达到6.8%、6.6%、6.2%。
当前,经济大省整体呈现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的态势。从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江苏(8.3%)、山东(6.9%)、浙江(4.7%)均快于全国水平(3.8%)。
其中,江苏省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电气机械、汽车、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1%、20.8%和17.6%。
浙江则以9%的固投增速,明显高于于其他几个经济大省。其中,浙江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7.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0%。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3%;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16.2%。
图源:图虫创意
从经济大省的经济恢复中可以看出,以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作用正愈发凸显。
“传统制造业有所回暖,制造业投资持续高增态势是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0.5%和36.3%,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33.7%和62.6%,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9.0和8.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在分析中谈到。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7月20日,浙江在乐清湾畔召开了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场会,推动浙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举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60亿元。
山东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也在近日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聚焦冶金、化工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目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