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佤族的文化风俗和特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服饰装饰、生活习惯、婚姻家庭、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它的文化风俗和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文字
佤族的民族语言是佤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佤族人也会说汉语或傣语,以便与其他民族交流。
2,服饰装饰
佤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帽子上缀有银饰或珠子,象征财富和美丽。佤族妇女喜欢穿长裙,裙边有彩色花纹,腰间系有银带或铜带,手腕和脚踝戴有银镯或铜镯。佤族人还喜欢在身上刺青,以示勇敢和美貌。
3,生活习惯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巅,房子随山势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佤族的房屋主要有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和土木结构的“四壁落地房”两种。
佤族人以农耕为主,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也养殖牛、猪、鸡等家畜。佤族人喜欢吃糯米饭、猪肉、鱼虾等食物,也喜欢吃酸菜和辣椒。佤族人爱喝米酒和茶水,也爱吸烟。
4,婚姻家庭
佤族人禁止同姓的结婚,一般由男方提亲,女方同意后由双方家长商定婚事。婚礼一般在男方家举行,新郎要给新娘送上彩礼和聘金,新娘要给新郎送上衣服和首饰。
婚后夫妻一般按男方祖籍居住,也有少数按女方祖籍居住或轮流居住的。佤族人尊老爱幼,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长辈对晚辈有教育和照顾的责任,晚辈对长辈有尊敬和孝顺的义务。
5,节日庆典
佤族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赛龙舟节”等。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是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与关门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开门节是佛教徒向僧侣道歉、祈求平安和幸福的日子,也是人们互相拜访、欢聚、娱乐的日子。
关门节:也称“入夏节”,是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与开门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
泼水节:是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与傣历新年相同。泼水节是佛教徒清洗佛像、祈求清净和吉祥的日子,也是人们互相祝福、欢乐、狂欢的日子。
赛龙舟节:是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公历的六月初六,与端午节相同。赛龙舟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祭祀水神和龙王的日子,也是人们展示体育技能、增进团结友爱的日子。
6,宗教信仰
佤族人信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魂,山神、水神、龙王、雷神等都能影响人类的命运。佤族人也尊敬祖先,认为祖先能保佑后代的安康和幸福。佤族人有自己的巫师,称为“阿咪”,负责祭祀和治病。佤族人还受到傣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宗教影响,有少数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7,文学艺术
佤族人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谚语、歌谣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佤族人的历史、生活、思想和情感。佤族人喜欢唱歌跳舞,有许多传统的歌舞形式,如“阿咪歌”、“刀舞”、“竹竿舞”、“鼓舞”等,这些歌舞既是娱乐方式,也是传承文化和增进友谊的手段。佤族人还擅长雕刻、编织、刺绣等工艺,制作出各种美观实用的器物和装饰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