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大雪飘飘,气温再次突降。但与暴雪一起让人担忧的是司法公开领域的一个“突变”!
近日,最高院公布了《关于建设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的通知》。该《通知》称:“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拟于2024年1月上线运行,支持全国法院干警在四级法院专网查询检索裁判文书”,立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显然,这意味着,以前面向社会的“裁判文书公开网”将被仅为法院人员查阅的“裁判文书库”所取代。从此以后,裁判文书就不再向大众公开了,阅读裁判文书成了法院的“特权”!
其实,从今年8月份开始,各地法院已经要求判决文书原则上不公开不上网,之前在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书等也大量下架;而庭审直播网的公开数量今年也开始减少,大家对司法公开领域的这一“突变”感到百思不解。
有人说,裁判文书不公开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这不是扯淡吗?现在上个网都要实名制,IP地址都要公开这都没事,一公开裁判文书就泄露个人隐私了?其实,以前裁判文书网也不是全部公开,最高人民法院还对公开的案件范围、时限和程序等均作了相关规定,何谈泄露个人隐私或国家秘密?
人人皆知,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是世界共识,不仅我国、欧美和日本等国也实行公开裁判文书,这是因为公开裁判文书是公众参与和监督司法的重要渠道,把监督渠道堵死,司法何来公正和公信?
裁判文书上网是一种“看得见”的程序公正,如果大家都“看不见”了,又如何能保证正义的实现?裁判文书是法院的“产品”,这个“产品”的“质量”如何,仅由法院人员自己鉴定,这岂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大家不会忘记,2021年女辅警许艳扒下灌南官场群丑的底裤,一人拿下小学校长、卫生院副院长、妇幼保健院工会主席、派出所所长、县公安局副局长、市公局某分局副局长等九个公职人员,创造了中国县域反腐的新神话,这都全靠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一份刑事判决书。如果裁判文书不许公开,能有这样反腐佳绩吗?
我不知道谁害怕公开裁判文书,但我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公开裁判文书具有“倒逼”功能,可以促使法官重视裁判文书的“质量”,减少和预防司法不公。如果裁判文书成了不许示众的“秘密”,在当前本来公众了解司法的渠道并不多,且司法腐败严重的情况下,法官们自然一身轻松,正好为所欲为!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裁判文书公开承载着法治的目标。要让法律在阳光下运行,为什么裁判文书不公开,不让人看,这是见不得光,还是法院判决经不起社会的检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说:“谁关停裁判文书网,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以前,裁判文书公开上网曾被视为中国司法公开一个重大进步。如今,裁判文书却从上网公开转为“内参”,司法公开又碰到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