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600年前,朱元璋诛灭蒙元喊出的响亮口号!
然而他历经大小几十战,亲手创立的大明王朝在维系了276年后,却轰然倒塌!
不过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其实并没有。不为人知的是,大明的气数并没有完全灰飞烟 灭,他们在江南地区继续存在了40多年,而这段时间史称:“南明”
没想到吧 1644年所谓的明朝灭亡 实际上是这个格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 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凭借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继续抵抗清兵。先后经历了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从1644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到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朝才在真正意义上灭亡。
弘光政权时期的铜钱
纵观整个南明前后居然长达39年,这期间曾出现三次较好的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都没能改写历史。
第一次机会: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群龙无首,被清军追着打,但他们依然坚持抗清。靠单打独斗当然坚持不了多久,于是面对南明的“邀请”,他们欣然接受。永历政权与残余的大顺军合二为一,实力大增,面对清军不再是防守,而是主动进攻。
当时大顺军的残余势力主要有郝摇旗、刘体纯和高一功、李过率领的两支队伍。新的永历大军向清军发起数次反攻,先后进入湖南,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上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分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大顺军残部和南明军队合兵一处
如果局势继续好转,南明很可能力挽狂澜,重新恢复大明王朝。
可正当局势一片好转之际,南明内部却出现了危机!这几乎成了历史的定律,每当国破家亡之时,总有一些人为了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朝廷的内斗把农民军给彻底地排挤了出去,其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
眼看刚刚组建的南明小朝廷就要灭亡,这时上天又给了它第二次机会:
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阵亡后,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为主的大西军余部,应黔国公沐天波之约入滇平定土司叛乱;大西军余部从此占据滇黔二省全境和川省一部分。
永历七年(1652年),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天下震动。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大西军五虎上将
不过,关键时刻历史却又开了个玩笑。孙可望见李定国声望超过自己,便坐不住了,开始处处掣肘李定国,最后竟派兵攻打李定国,可他不是李定国的对手,战败后投降了清军。这段内斗的时间又让清军卷土重来,白白丧失了战果。孙可望投降后,清军尽知云贵虚实,不仅第二次机会丧失了,还愈发的危险。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南明算是亡了,只剩下一个台湾岛。
所谓的第三次机会: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发生在顺治十六年,延平王郑成功称召讨大元帅,亲率十七万水路大军,倾巢而出,挥师北上,一举攻下崇明岛,接着沿江而上,一路直下瓜洲、镇江,随后便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郑成功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中了清两江总督郎廷佐的拖延之计。后来清军援军赶到,郑军不敌,只得退守厦门。
延平王郑成功是南明最后的象征
郑成功北伐之时写了一首诗,便是有名的《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可惜的是,这竟成了郑成功的绝唱,成了南明的绝唱!三次翻盘机会都没有抓住,而且都是内部原因所致,不得不叫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