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村小记(三)阅读完这篇文章,细品着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我心里顿生疑惑!碑上为什么没有字?碑面无字!村民们说,石碑立于二零零四年春节前夕,养猪致富带头人阙定明在全村群众发出倡议,为党立一块“功德碑”,立时赢得全村响应,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无字碑。原来是有字的,县里领导晓得了,说是碑文称颂了县委干部,不好,要大家把碑推掉。可村民们坚决不干,后来只好双方各让一步:碑留下,字抹去。于是就有了这无字碑。石碑后面是一个引人深思,催人警醒的故事。这个曾经是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批评的“烂村”,为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一举成为声名远播的文明新村,嬗变的动力何在?这个答案得从二零一五年三月份,蓬安县电视台发布了一则《长梁乡中坝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消息揭晓,消息称: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揭晓,四川南充市仅有三个村获此殊荣,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名列其中。获奖原因:中坝村坚持以水果、生猪、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村民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百分之九十五,自来水入户率达百分之百,并建成了村图书室、科技文化室、民间文艺队,积极开展电影、文艺、科技下乡活动,使村民享受健康向上的生活。与此同时,中坝村把对村民的思乡建设融入行动中,坚持村社大事让村民自己做主,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和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用勤劳和智慧,让文明创建之路结硕果。据悉,中坝村历经数载,从四川生态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和谐新村等,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村”的殊荣。听民情、化民怨、解民难、帮民富,蓬安的党员干部在“用心为群众办事”的实践中,从群众最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真情赢得了民心。村民们也渴望着有一个好的村风、民风。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干部进村入户多了,村民也不再躲干部、骂干部,而是主动和干部拉家常。村风、民风纯洁了。 对于中坝村而言,昔日,无数人因一个流传多年的人人皆知的“烂村”、“乱村”,让其臭名远扬;而今,又因一块“无字碑”、一个个白萝卜和获国家级文明村殊荣而此地声名远播,也因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一朵朵橙花、一幅幅美丽田园风光而令世人对此地心生向往。在那过去的年代岁月里,对于当时蓬安人来说,这绝对是非常羞耻的,后来的华丽转身和白萝卜产业的畅销及获最高荣誉,这绝对是非常值得称赞和骄傲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发展变迁,更是因为这些变迁和殊荣造福了中坝村一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