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ID为“战马行动”网红博主在网上发布视频举报南京某商场贴着日系的旭日旗的图案,要求商场赶快拆除这些图案,还声称“这里是南京,不是东京!”
相关视频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少网友指责这家商场崇洋媚外的行为。但很快“战马行动”遭遇“翻车”,有网友曝出,“战马行动”除了给人贴“媚日”标签外,还跑到人家超市进行所谓“价格执法”,张口就是“我是农民的孩子”,闭口就代表“老百姓”,然后威胁人家的产品卖贵了,“吸老百姓的血汗钱”。
随后,媒体介入报道:“战马行动”签约了杭州的一家MCN公司,团队约两人,长期在南京等地以碰瓷为卖点引流,比如在某艺术中心指责红色艺术造型为日本国旗、碰瓷某日料店为间谍机构、在某教培机构碰瓷英文书籍有问题等。
就在舆论纷纷指责“战马行动”利用爱国蹭流量、破坏营商环境之际,军媒、央媒、官方新媒体纷纷发声,把这个行动定性为“碍国”、“害国”。
@钧正平(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微博账号)评论称,有个别人竟把“爱国主义”当成“流量密码”,采取移花接木、恶意歪曲的行为进行碰瓷,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爱国不是生意,不是流量,更不是某些心术不端者的牟利工具。
@央视网刊发评论指出,近年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一些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的人肆意捏造事实、毁人名誉。更有甚者,一些人望文生义、夸大事实、生搬硬套、胡乱联想,故意碰瓷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同时为博眼球、刷“存在感”,渐成一种网络风气。这种泛滥式举报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社会可谓有百弊无一利。如何克制这种弊端,刹住这种风气?一是,要讲程序、讲证据。二是,要有惩处、追责任。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举报制度的意义已不需多议,但对其现实与潜在风险亦要预防。
@北京朝阳政法认为,这就是“碰瓷爱国”,这是在“害国”,也是在“碍国”;@央广军事则呼吁“碍国流量不能纵容”。
针对官方的集中发声,网友也纷纷表示不能纵容这种行为,“对于这样的‘爱国贼’及其背后的机构,仅仅止于批评与谴责还不够,还应当依法而行,触犯了什么法律条款,就依据什么条款来惩治,否则以后还会有人为了流量效仿,铤而走险,造成的后果可能也就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