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60|评论: 1

临邛故事:南宋石塔:古代抗震建筑的杰作与佛祖舍利之谜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2-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石塔:古代抗震建筑的杰作与佛祖舍利之谜
                                          杨辉祥

                  
                                一,古代抗震建筑的经典之作
   
   在邛崃,最古老的塔,应该就是南宋石塔了。
   1168年,也就是南宋乾道四年的一个秋日,一个游方的叫安静的僧人从邛州城出发,徒步沿着茶马古道向西而行,进入了火井县境内。一路上,他虽然看到水稻已经见穗,但“螟蝗叠生,田禾损伤,五谷不熟,人民饥窘,殊为难堪,”恻隐之心油然而起。晚上,他借宿在一户人家,辗转难眠,他走出屋外,环视周边,见群风四起,赫然有光。安静僧徘徊久之,喟然叹曰:“此乃无佛圣所居,故妖氛得以作祟耳”。他发下宏愿,要在此建一佛塔,以镇妖孽。安静驻锡于此,奏请朝廷在这里建立寺庙和修筑佛塔。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还说,朕闻佛塔佛教可以助国化乡。1169年,南宋乾道五年,在当地善士的支持下,寺庙和佛塔同时动工。到1172年(乾道八年),辛辛苦苦,历时三年,雄伟的寺庙和佛塔同时建成。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高兴村。
   岁月轮回,经过八百多年来的风雨侵袭,地震撼摇,宋代的木头材质的庙宇虽然已经消失了,但红砂石的石塔依然屹立在那里。石塔寺原名“大悲院”,就因为座石塔矗立其中,引人注目,成为标志,人们将寺庙称为“石塔寺”。
这座石塔造型奇特,已经成为邛崃对外的标志形象之一。它因为建于南宋,又称为南宋石塔。2001年被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为十三级密檐塔,坐北向南,通高17.8m。平面呈四方形,石塔在高大的两重须弥座上砌附阶围廊,12根檐柱支撑第一层宽大如雨篷的塔檐。
   我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顾问罗哲文教授曾评价说:“此塔在高大须弥座上设附阶(回廊),为国内古塔所少见。”第一层塔檐上出密檐十二级,每层塔身四面各刻拱形佛龛三个,内刻高浮雕坐佛1尊,共计144尊。塔身刻《大悲咒》、《观音经》、《地藏本愿经》三卷(已残)。塔身处形呈“梭柱”状,极显挺拔。须弥座四方刻花卉图案,极其精美。但我们要问,古人为什么要在高大须弥座上设附阶(回廊)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地震部门工作,曾经为了撰写《邛崃地区历史地震考察报告》,对邛崃很多古代建筑进行过与地震相关的考察。南宋石塔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南宋石塔就处在龙门山中南段地震带附近的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八百年来,当地或者附近发生的地震大大小小不知道有多少,但石塔却巍然屹立而不倒塌,这真是一个奇迹。     
    那段时期,我多次前往石塔寺,并爬上石塔,进行测量。我感觉,南宋石塔为什么有这种奇特造型,为国内古塔所少见,深究其原因,设计者其实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抗震需要。
    首先,石塔修了与其他宝塔不一样的巨大的须弥座,甚至觉得与上面的塔身比起来显得太大,头轻脚重,不协调,但这是为了让塔的重心下移,基座更稳定;还在第一层修了宽大如雨篷的塔檐,又在上设附阶(回廊),这个附阶有12根石柱,其实这是为了加固和支撑塔身而设计的。须弥座与上面的塔身的连接处,是受力点,是最薄弱的环节,最容易折断的地方。用了12根石柱,它相当于腰部病人用的腰托,相当于现在栽大树用木头支撑的原理是一样的。
   当年我去考察时,整个塔身只发现回廊檐板部分有些损坏,说明它是受力的地方。这个塔檐的还有另一个好处,它保护了第一层神像,避免它们遭到风雨的侵蚀。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上面的所刻图文还非常清晰。
    塔檐和12根石柱回廊的设计,是这座石塔抗震设计的精彩之笔。这也造成它独特的外形的原因。另外此塔的雕刻凶猛兽像的须弥座角,外伸得比其它建筑的须弥座角远很多,我当时初看到就觉得怪怪的。其实目的是将塔的的底边加宽,将三角形的底边加宽,其稳定性将更好。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石塔的底座更稳定,抗震能力更强。
   可以说,南宋石塔那些看起来独特的样式,如附阶(回廊),其实有它抗震的特殊的用意。我还觉得,南宋石塔的设计者,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抗震意识很强,而且对当地的历史地震情况可能也十分了解。所以才能设计出这样抗震的优秀建筑。邛崃南宋石塔,是中国古代抗震建筑的经典之作。当时考察时,我就对南宋石塔的精妙设计惊叹不已。
      
                                 二,佛祖舍利之谜

     进入21世纪,南宋石塔又遇到它临近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高兴村离震中很近,只有十公里,破坏惨重,很多房屋倒塌。南宋石塔,又挺过了这次地震,塔身仍然屹立,没有倒塌,只是有一半的檐板脱落,还有就是塔剎出现了错位。不过,就因为这次地震,出人意外地又震出了一个南宋石塔之谜。
    地震后,2014年12月18日,文物部门对塔顶进行维修时,他们把塔顶揭开,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圆形石函,内置一记事石碑,石碑两面均刻有碑文。上面详细记录了何时、何人、何因建塔。记事碑还记载 “……上塔顶宝珠头舍利佛牙等……”、“……佛牙一座并银合子铁铃四个在大悲院石塔顶内……”等文字。文中提到,石塔藏有舍利,还提到这座塔名是释迦如来真身宝塔。专家根据记事文字分析,塔顶可能供奉着佛主舍利。而供奉舍利的地方,很有可能在塔顶最高处“宝珠头”内。
南宋石塔供奉有佛主舍利,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当时引起社会轰动。
    2015年1月,文物部门也曾打算起吊塔顶,以求证实里面的舍利,但宋代能工巧匠建造此塔时好像早有预见,他们在宝珠头与塔顶之间设计多重结构,被十字锁扣牢牢锁住。如果贸然起吊塔顶,可能对塔身造成损坏。在进行了论证后,专家们一致决定以保护文物为重,放弃了寻找舍利的想法。
    塔顶恢复到了八百多年前的样子,但却给南宋石塔又蒙上了一层迷雾,人们要问,石塔里有没有舍利?如果有,那么舍利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个谜就这样封存在石塔里,藏在指向蓝天的那个宝珠头里了。如果石塔不倒,这个谜可能将永远存在下去。
    我多次站在石塔前,仰望宝珠头,它总会引起我浮想联翩,我想如果安静僧从八百年穿越回来,他会向我们透露石塔舍利的谜底吗?如果他走在现在高兴村的土地上,看到高兴村的现状,今昔对比,他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105401l955xqlsnnnfbs15 (1)_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2-1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