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民俗,按照算命先生说法,为了给儿女消灾,人们要将儿女拜寄干大,以求无灾无病。一家之内,父亲为大,干大之大,是为父亲。干大之意,就是干爹的意思。由此,当然也有干妈了。干大的确认,有几种形式,一是在亲戚中寻找,例如将舅舅叫干大。二是按照先生的建议,在社会的各色人等中选择,例如和尚道士叫花子杀猪匠等,如果先生的规定比较宽泛,也可以在亲戚熟人朋友中寻找。我的一表哥因为拜和尚为干大,所以大家都喊他幺和尚。最有意思的一种,叫撞门关,就是在桥头,烧好香腊钱纸后,碰到路过的第一个人,就拜为干大。
邛崃人将儿女在熟人朋友中拜寄的干大,也互称为亲家,不过在前面加了一个干字,叫干亲家,以区别于秦晋之好的那种婚姻关系的亲家,那叫湿亲家。不管是哪种形式产生的干大,可能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举行仪式的地点,好像很多选在南河坎的川南第一桥碑,那里还有一棵大黄桷树。人们带着幼儿,在桥碑和黄桷树焚香,向黄桷树挂红,在桥碑上挂弓箭,儿女向干大干妈作揖,然后跪拜祈祷。
2011年12月,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在川南第一桥碑前拍摄这种民俗现象,发现大部分是儿女的父母和祖父母与拜寄的干大干妈一同到那里完成整个仪式的。不过也看到了一次“撞门关”拜干大的过程。一个老太婆与一个怀抱孩子的年轻母亲在那里烧香,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经过,老太婆迎上前去,年轻人刚开始有些诧异,后来他们不知道说些什么,年轻人有点不好意思笑了,但好像同意了。他看着太婆完成一系列动作,然后拿出一些钱,交给孩子的母亲。听说,这叫拜拜钱。不一会儿,他就离开了。太婆对流程非常熟悉而到位,我当时甚至怀疑,她可能是专门帮人做拜干大这件事的。
那个拜了干大的孩子,我相信他(她)一定无灾无病,快乐成长起来。现在已经十三岁了,该读初中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