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女(1893—1927),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湖北汉阳人。
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挥代英等发起的利群社和共存社,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未几去四川创办重庆公学;担任《新蜀报》主编。
1924年任中央特派员,领导重庆社会重义青年团工作。
1925年到上海,与恽代英共同主编《中国青年》,积极支持群众的反帝行动,同国民党右派戴季陶进行斗争。
1926年到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专职教员,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4月25日壮烈牺牲。
193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向全国各党派提议:“创立抗日的人民阵线,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盗匪们的长驱直入,以反对汉奸卖国贼丧心病狂的无耻行为。”并提出下列条件作为共同行动的纲领:(1)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讨逆。(2)全国红军与全国海、陆、空军集中华北打日本。(3)召集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4)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信仰的完全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5)实行外交公开。(6)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与国家。宣言第一次将国民党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内,不再提打倒蒋介石。
日本侵占朝鲜后,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在朝鲜兴建军事工业,大肆掠夺各种资源,同时又在朝鲜进一步推行奴化政策,加强法西斯血腥统治。
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1932年4月25日,在金日成领导下,朝鲜人民建立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朝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中朝边境展开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游击队的根据地。金日成又将分散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游击队联合组成东满人民反日游击队。
1934年3月,抗日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朝鲜人民革命军。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是在中央政治局先后找34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工作,讨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报告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从十个方面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个重要问题。主要是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经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10个问题中,经济问题占主要部分。
这个报告初步探索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八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1949年上海解放后,八连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了热闹繁华的南京路,同其他兄弟连队一起警卫上海。他们在出色地完成了警卫、训练和生产等项任务的同时,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已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在南京路上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国防部在命令中指出,希望八连同志务必、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这一光荣称号。国防部号召全军官兵学习八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本色。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六)生。辽宁省海城县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1919年7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授陆军炮兵上校衔。1920年6月升任奉军旅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协助张作霖整军。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1925年春,率部进驻天津,升任陆军上将。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他不顾日本的压力,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他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1930年6月受蒋介石任命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见蒋阎冯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关东军占领。11月任国民党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4月,被迫辞职,赴意大利考察。1934年2月回国,主张拥蒋介石为领袖以复兴中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拾剿共”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10月,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猖獗,蒋介石一再妥协,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剿共”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认识到联共抗日才是唯一出路。1936年4月他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会晤,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催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西北军调往安徽。张学良多次宣言苦谏,要求蒋介石抗日,均被拒绝,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同时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14日,张、杨宣布撤销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经过中共代表周思来等的调解并同宋子文、宋美龄等的谈判,于12月24日达成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蒋介石承认六项协议,声称愿以人格担保。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押软禁,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次年1月4日在蒋介石授意下虽宣布“特赦”,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过着无限期的软禁生活。先后囚禁于浙江奉化、贵州、重庆、台湾新竹等地。后移居台北。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回归东北故里。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