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01|评论: 12

[文朋诗友] 月明好还乡

[复制链接]

月明好还乡

有一位文学家说过,"故乡就是那个你离开后想回去,却回不去的地方。"  
说起故乡,立马想起我的出生地坪河场,在这里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它是巴山深处的一座小场镇,据当地出土的一块《公议碑》记载:“坪河场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凡在场经商者,必遵守称平斗满尺足、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违者罚十,重者,撵出坪河场。”

坪河的历史悠久,《汉乐赋·三秦谣》中的"孤云两角,去一握,米仓千尺,离天四尺"的"孤云两角"就是指坪河镇三角山。汉王刘邦派"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截贤岭"上(至今还保留此地名)。并设置"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此"石碑记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没有寒溪一夜涨,那来汉家四百年",就是对这段历史高度评价和真实写照。(寒溪因萧河月下追韩信故事,现改为韩溪)

据米仓古道申遗专家考证,米仓道从汉中出发在桃园分东西两路,西路经槐树白头滩进入檬子滩,经打鹿场、麻石垭、西坝,沿空木河到达坪河,向南到五权后延伸至阆中或成都。(当时的韩信就是走的这条路)这是一条险峻的古商道。虽然没有东面米仓正道平缓、宽阔,但背二哥徒步行走的商人喜欢走这条崎岖捷径的山路(因为要节省一天多的时间)。这条古商道逶迤而来,穿越坪河场,犹如一根看不见头尾的长藤,伸向远方。坪河场就是这根长藤上的一个葫芦,也是商客们的歇息的福地,他们在这里住上一晚,驱除长途跋涉的疲劳,可以在坪河场休息打幺台,吃山珍野味,补充能量。也可以在坪河喝茶饮酒释怀。远道而来客商,背二哥都会选择在坪河歇歇脚,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赶往目的地。

穿流不息的各路客商,给宁静的坪河带来了热闹,送来了商机。小场镇因此而兴旺繁华。坪河前街上,酒肆、客栈、茶馆、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商号连连。后街上,烟铺、酿酒坊、铁匠铺、修车行、火纸店等许多加工作坊应运而生,一条长有800多米的街道纵横相连。

当时有这么一句民谣形容坪河场的繁华:“小小坪河场,三六九逢场,上街人又挤,耳朵挤落皮。”由此可见坪河这个山乡集镇的繁荣。经常往返于坪河这条古道上的人们,客栈酒店里常见他的身影。酒酣耳热之后,向店家要上一张纸,一支笔书下一首诗,涂抹一幅画,借以言志,排遣郁抑的情怀,消除旅途的疲劳。宋代的诗人李商隐经过此道后留下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著名诗句。赴长安赶考的学者或到朝庭叙职的官员,他们远道而来,会把坪河作为理想的歇脚之地。而背着二架子的背二哥、赶着马匹的马帮、一路前行的商贩和赶路者,他们来来往往,穿行在坪河这条古商道上。明清至民国时期,这热闹的景象天天上演,或饮酒喝茶于酒店茶坊,或歇脚于客栈中。把坪河的商贸繁荣推向了极致。勤劳而又富有商业头脑的坪河人自然不会放过这送上门来的生意,他们把地里收获来的苞谷酿成了酒,煮成了饭,把田园中的菜蔬经细致烹饪端上了餐桌,把捕获的野味,散养的鸡和蛋,圈中的猪羊制作成珍馐,还有的村民,会在山野之间,捡来了菌菇,采来了野菜,用来款待南来北往的客人。将这些山珍野菜转变成了金银,赚得盆满钵满。坪河场鼎盛于明清至民国,解放后,南江通了公路,来往人逐渐稀少。数百年来,这条古商道上人来人往,马蹄声声,把坚硬的龙古石板磨出了凹痕,至今,我们走在这条道上,随处可见当年人马踩踏的深深印记。

外婆一家是土生土长的坪河人,在前街上做小吃生意,她秉承了大巴山农村妇女典型的个性,勤劳、朴实、贤惠、达理。因外爷排行老四,同字辈称四嫂,儿字辈称四妈,孙字辈称您四婆婆,在老家享有崇高的威望,受人尊敬、爱戴。

因故外爷英年早逝,终身不嫁。几十年来,操持内外家务,多少次,家中快断炊的时候,她用捡回来的洋芋、红苕、碗豆、玉米等五谷杂粮,把全家人生活支撑了下来。多少回遇到困难和委屈,她总是默默地吞下苦水,克服了困难,给儿孙们带来慈祥安慰。有多少个围灯的夜晚,给我讲述断垭庙的传说,红军打“捧老二”(土匪)的传奇故事。在皓月当空的夏夜,教我唱大月亮,二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老少起来推糯米……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芭蒌……等儿歌。使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有这样一件事使我永生难忘。一次,本应她该吃的一碗包谷米饭,却盛给了一位乞讨者,她忍着饥饿,还上山扯了背猪草回家。饥饿劳累并没有使她倒下,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开门做生意。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对故乡的感情得到一次又一次升华。

正如王维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传统节日,我便回味家乡节日氛围。人到了老年总是喜欢叙旧,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激发快乐细胞的过往,都喜欢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回味、重温。故乡在人们的记忆中,是非常清晰的事物,一棵老树,一条小河,一条老街,或许是家中的一扇木门。朦胧又抽象,在思念中化作烟囱里倾泄出的一缕青烟,弥漫在空气中,或许是一幅黑白老照片,人未曾谋面,却又无比亲近,让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追忆。此刻,故乡升起了一颗圆圆的月亮,皎洁月光洒在大地上,它是时间的轮回,群山的呼唤,使我又一次来到故乡,回忆起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我走出故乡已经五十多年了,但这一切的记忆仿佛还刚刚发生,这可能是对故乡永不褪色的爱意与眷恋的原故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9-17 08: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9-1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场镇的回忆就是一部时代进行曲

发表于 2024-9-1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迟早还是要回归乡镇的

发表于 2024-9-1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回去的时间太少了

发表于 2024-9-1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节就会想家
发表于 2024-9-1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要上了年纪才能想起故乡的好
发表于 2024-9-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一个小镇能有那么多故事

发表于 2024-9-1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小地方赶场都是人挤人的,现在很少有这种光景了

发表于 2024-9-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边上的山还有历史故事

发表于 2024-9-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能留下的都是神鬼故事

发表于 2024-9-1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快乐!

发表于 2024-9-1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乐赋·三秦谣》中的"孤云两角,去一握,米仓千尺,离天四尺"的"孤云两角"就是指坪河镇三角山。汉王刘邦派"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截贤岭"上(至今还保留此地名)。并设置"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此"石碑记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没有寒溪一夜涨,那来汉家四百年",就是对这段历史高度评价和真实写照。什么寒溪因萧河月下追韩信故事,现改为韩溪、是 属误导,应正本清 源,还源历史本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