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18|评论: 1

许龙/文图 早期的学校管理——邛崃学校教育史话之三

[复制链接]

       为了加强管理,临邛(邛州)很早就设立了学正署,又名“学宫”,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学正署先置教授一人,后改学正,类似今天的教育局长,掌管本地生员学习事务。
       据《嘉庆志·学校·学宫源流》,“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诏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停祀周公,尊孔子为先圣……四年(630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此郡县学立庙之始。”孔子庙即孔庙,后人称文庙。按上述记载,国(儒)学存在于前,孔子庙(文庙)唐朝贞观四年才受诏在郡县官学中修建。
       《嘉庆志》对邛州学正署的早期所在位置有“在州治南,唐武德年间建”的记载。而同在州治南的文庙,最早也只能在贞观四年开建。说明邛州(临邛)先有官学,后有文庙,再后才有学正署。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知州牛大纬在原州治北鹤山书院中“改建试馆”,学正署才由原州治南文庙迁至州治北善政街原鹤山书院中。
       《康熙志》在记康熙四年、六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三十二年,官府维修改建文庙之历史时是这样叙述的:“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知州戚延裔重修明伦堂及两庑,并补筑学宫,周围墙垣,渐次修葺完备,规模轮奂,而圣灵获妥矣。”
       《嘉庆志》“圣庙图”绘了当年文庙全图,图中“补筑”的“学宫”标名“学署”,在大成殿之西、明伦堂之南,有屋两间。
       民国初年编纂出版的《民国县志》对其位置及存亡情况有下列表述:“学正署在文庙(院)之右训导所又在学正之右,民国裁撤……民国三年,以学正署为女学堂,训导所废为菜圃。”
       清代实行学校视导制,后改督学制。管理机关曾取名训导所和督学道,不过有人依旧习仍称学正署。康熙年的督学道有“大门三间、仪门三间、左右脚门……内直修高棚厂,上接正堂三间,左右廊庑各六间……堂后川堂,厨房居左,书吏房居右,后堂寝室三间,后有阅卷亭三间。”康熙三十四年知州戚延裔维修督学道,维修的建筑有“头门三间,二门三间,大堂三间,卷棚三间,川呈一座,寝室三间,魁楼一座,左右棚厂各五间,内外书房各六间,花厅三间,厨房三间,东口口房六间,鼓亭二座,官厅三间。”据以上记载,明、清时邛州的学校教育管理机构一一学正署(学宫)、训导所、督学道规模宏大,曾在原善政街鹤山书院和南街文庙两处设立,对当时全州的学校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职能和服务作用。
       随着历史的进步,书院和学校的管理机构随之变革。《民国县志》载:“宋朝故事,凡贮书、聚友、讲学之地,谓之书院……至清朝,有鉴于东林党祸,而以士人讲习之所为学舍……改天下书院山长为院长……至光绪末年,又改天下书院为学堂,而学政亦因以变。”又载:“民国改州为县……县视学一员,比学正……视学在县署南之左劝学所,即前州牧段以信改建鹤山书院旧地。”还载:“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视学闵鸿洲奉函成立(邛州教育会)在案。集城乡学绅三十人,票举张梓充正会长,曾光爔充副会长……民国元年,视学伍鼎辞职,李希亮任事,孙必得为正会长,庶务韩家荣副之,将教育会设在劝学所。劝学所的位置,前清州牧段以信改建鹤山书院于南街之旧地也。有石碑记,言之甚详,年久倾颓。光绪末年,州牧曾朝佑将临街院门地址改建孔子堂,从前书院门内两旁学舍今为视学及劝学员办公之所。教育会即附设其中。”这一段话,记述了清末民初学正署裁撤后的教育管理机构有视学、劝学所及教育会,设在南街今颐城小区原南街小学处。
20241008104705front2_0_7417959_Fn50ZUAfveoIRtGQ0uiLFrfnDHWK.jpg
20241008104705front2_0_7417959_FooiCVYsMU0im5OgmzWq_al5Qg_j.jpg
20241008104705front2_0_7417959_Fup1vMGcEPh8aaR3LdP0ugIjxAe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10-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