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百业兴旺,官府对酒业的管理虽然时禁时放,但总的来说宽松的时候更多一些,特别是对边远一点靠近少数民族地区的邛州管理更为松散,为邛酒酿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邛酒得以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柔绵醇厚、甘洌爽口、饮后留香的独特风格。
这从古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邛窑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唐代陶制彩釉酒具,如四耳壶、凤鸣壶、观音瓶、鸭嘴杯、鱼尾瓶、鹦鹉杯中,可以得到佐证。邛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如果唐时邛酒不成批量生产,没有好的酒质,不在市场上热销,就没必要在邛窑中烧造出如此众多精美的酒具来满足邛酒市场的需要。
唐初追随李世民转战南北的李百药,官至宰相,在其《少年行》诗中,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这大概是第一次出现在古诗词中的“文君酒”字样。唐末诗人罗隐在《桃花》一诗中也写道:“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倚宋玉墙。”该诗也提到了“文君酒”。唐乾宁年间进士、五代蜀相韦庄,在他写的《河传》一词中赞美邛酒中的另一皎皎者“临邛酒”,词中写道:“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说明唐末“临邛酒”和“文君酒”是邛酒中的上品,才被诗词名家落笔在他们流传千古的诗词中。
宋代重视经济发展,为了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不再限制酒业发展,而是在各州设酒官管理酒业,并征酒税,邛酒发展更速。宋魏了翁作的《承奉郎致仕李公侨墓志碑》文中有这么一句:“曾大父道安,大父泽,游学辟雍,以恩得官,监酒邛州。”称李侨的祖父和父亲,曾任邛州监酒官。邛酒的发展还表现在酒质的提高上,以至邛酒受到人们热捧。著名诗人陆游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时曾来邛十日游,高兴时畅饮邛酒,在酒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水精盏映碧琳腴,月下冷冷看似无。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陆通判在文君井畔的琴台上,用邛窑烧制的“泥酒杯”,喝着色香味俱佳“月下冷冷看似无”的邛酒,怎能不诗兴大发?陆游从邛州回成都寓所后,还念念不忘邛州州守宇文绍奕馈赠给他的临邛酒,写下了“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之佳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赞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以及与之密切相联的邛酒的诗句代表作还有:“浩荡风尘际,谁知酒熟香”(唐·杜甫·寄邛州崔录事);“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唐·李商隐);“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唐·李商隐);“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宋·田况);“滑稽还喜鸱夷在,欲取临邛美酒尝”(宋·钱惟演);“郎思沽酒醉临邛”(明·高启);“窈窕当垆只为贫,香泉酿出瓮头春”(清·章发);“千古琴心何所托,知音只有卓文君”(清·魏昭卓);“长门买赋金应贵,倾国当垆酒自香”(清·王曰曾);“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清·宁缃);“共醉出江水满瓢”(现代·朱自清);“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躯,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当代·郭沫若)。
邛崃人都知道,今天的文君酒是四川省文君酒厂(包括改制后更名的其它白酒企业)的主打产品,但文君酒厂的历史并不太长,那么古时名人诗客笔下的“文君酒”,是那时就有了“文君酒”的名称(今指产品商标),还是借文君夫妇“当垆涤器”买酒的名声泛指旧时邛酒呢?思之再三,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其中也包括“临邛酒”)。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