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05|评论: 2

[转帖] 我在美国干基层:每次大选要敲2000扇门、打上千通电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华裔选民在美国的处境与关切也日益受到关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和文化障碍使许多华裔选民难以全面参与政治进程,他们在移民、治安、经济等议题上有着独特的诉求。为此,像“华埠更好团结联盟”这样的社区组织致力于帮助华裔选民跨越这些障碍,通过双语服务和选民教育活动推动社区的政治参与。

  本次采访中,日新说编辑部对话“华埠更好团结联盟”的树溪,了解华裔选民在大选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及需求,探讨社区组织如何协助华裔选民更好地发出属于华裔自己的声音。

  受访者介绍:树溪(化名),“华埠更好团结联盟”公民参与资深经理,现居芝加哥市。树溪之前在国内做记者和编辑,工作几年后又来到美国读书,在UIC(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现在的机构工作——“华埠更好团结联盟”,这也是他的全职工作。

   1000

  阿K:您所在的社区目前有多少华裔选民?他们对于你们这样的机构认可度有多高?实际在大选的过程中,你们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树溪:在统计上,华裔通常被归类在整个亚裔群体中,作为一个类别。在芝加哥,主要将选民划分为四大类:亚裔、拉丁裔、非裔和白人。

  如果看整个芝加哥地区,具体的华裔选民数量可能很难给出确切数据。但至少在唐人街社区,也就是芝加哥市的第11选区,这个选区有大约5万多居民,华裔居民比例超过50%,在所有居民中大约有2.5万-2.6万名选民,华裔选民大概占1万多人,约40%。

  从我自己的感觉来看,社区还是比较认可我们机构在做的事情。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很多,社区中的许多机构都与我们有联系,一起推动社区的良好发展,比如,唐人街的新图书馆建设、新公园的规划等项目,都是有我们参与的。

  具体到选举方面,每次选举期间,我们会在社区敲1000-2000多个门,打上千个电话,推动相关事宜,今年的选民手册我们准备了600份,也基本上都发完了。此外,我们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去投票站,解决他们去投票站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至于我们的工作能让投票率提升多少,这比较难评估。但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大家对选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在一点点提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组织存在,现在芝加哥市议会出现了一位华裔市议员。

  芝加哥市议会有50个市议员,选区的划分每十年根据人口普查结果调整一次。美国的政治遵循属人原则,选区平均分配,每个选区大概有5万到6万居民,随着人口的迁移选区也会相应调整,因此每十年的人口普查后,就会进行一次选区重划。在2020年选举后的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我们成功推动了芝加哥市议会首次出现了一个华裔或亚裔占多数的选区,并诞生了第一位华裔市议员,华裔候选人和民选官员的出现,显著提高了社区对政治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2023年芝加哥市议会的选举中,芝加哥华裔投票率比全市平均水平要高,而过去华裔的投票率通常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15%。这是大家一起努力后产生的积极反馈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华裔开始参选,也带动了更多华裔关心政治、参与政治。

   1000

  阿K:根据您平时工作的观察,华裔选民主要关心的大选议题有哪些?包括哪些政策最可能引起民众关注?这些诉求背后的现实困境或原因是什么?您可以简单谈一下吗?

  树溪:移民、治安、经济、性别,这四个方面是我们观察到的比较突出的议题。

  经济方面,主要跟税收和通胀有关,这其实也是美国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关于经济诉求,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美国过去四年的通胀确实很严重。虽然从2023年底到现在通胀开始有所缓解,但大家的感受仍然是压力很大,特别是芝加哥的物价和地税涨得比较多。

  不过,有些税收问题,比如地税,是地方政府负责的,它跟联邦政府没有直接关系,但很多选民并不会去区分这些,他们觉得“政府收的税”就是一个整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不管是联邦、州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是“政府”,所以他们的诉求就是要求减税。但至于该怎么减、减哪些税,他们并不太清楚。

  其次是移民问题,在芝加哥华人社区讨论得非常多。举个典型例子,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来了之后政府还给他们发钱?”这种问题激起了很多民众的不满和愤慨。移民问题下有很多复杂的分类,但大家现在说得更多的还是非法移民。整个移民政策本身非常广泛,如果我们讨论“移民政策”,其实还包括合法移民的居留、入籍等问题,不同类别的移民属于不同的法律框架。

  但非法移民问题,其实和税收类似。选民看到的是,过去四年来了很多“非法移民”,实际上“非法移民”这个词的使用并不准确。美国的移民系统非常复杂,在所有进入美国的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难民或寻求庇护者,他们在法律上有合法居留身份,并不属于完全非法的状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区别,只是觉得这些新来的人占了很多资源。

  而且还有一些污名化的言论,比如认为非法移民都是犯罪分子、黑帮分子,或者说他们不工作,只是来美国享受福利。一个典型的谣言是:“政府每个月给非法移民发2000美元。”但实际上,我们在伊利诺伊州了解到的情况是,没有这种长期的福利项目,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一次性救济金,比如申请成功后能拿到1500美元,但这种补助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的,而且不仅仅是面向无证移民,也包括本地的无家可归者。

  在我们与选民沟通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概念混淆”。因此,我们会尽量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大家理解这些议题。不过,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移民问题本身就牵涉到共和党和民主党不同的价值判断,背后其实还涉及党派之间的政治立场。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很谨慎,因为作为一个非营利无党派性质的组织,我们尽量避免在政治倾向上表现得过于明显,不希望看起来是偏向共和党或民主党中的任何一方,但即便如此,依然会被许多社区居民误解。

   1000

  阿K:对于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等问题,或是面对针对华裔的排斥情绪,您怎么看华裔选民在论坛上表达诉求的方式?在本地或全美的政治环境中,他们的诉求是如何得到回应的?

  树溪:美国华裔群体本身也是很多元化的,有不同的教育、职业和移民背景,因此华裔诉求很难被一以概之。比较有普遍共识的是反对亚裔或华裔仇恨,这一类诉求在联邦和伊州的立法、司法过程中是得到充分支持的。2022年我们与其他亚裔组织还成功推动了亚裔历史进入伊州学校课程的法案。

  包括种族在内,归根结底都是对“公平”的诉求。但有一些议题是存在分歧的。

  具体来说,比如之前美国一些大学调整录取规则,当时有很多华裔家长表达了不满。毕竟华人家长普遍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他们对按种族分配录取名额的政策感到非常愤怒,要求改为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大家会觉得:“我孩子成绩高,却因为种族身份而无法入学,这是一种逆向歧视。”现在不少高校已经开始调整这一政策。

  同样,在移民问题上也有类似的“公平”诉求。比如,有人质疑:“为什么资源不优先分配给我们这些已经在这里的居民,而是用来照顾新来的无证移民?”这些问题反映了社区对资源分配的关切。

  不过,在芝加哥或伊利诺伊州的政治环境中,这类诉求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芝加哥是一个民主党主导的城市,进步派的声音占主导地位,虽然部分华人表达了这些不满,但这些声音还不是主流。

   1000

  阿K:您在公益组织工作了这些年,有什么心得体会吗?能否分享一些感悟,或者对国内读者说点寄语呢?

  树溪:虚假信息与公共参与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人们经常参加社区会议、聆听官员发言,或者在社区中建立起信任网络,就会更少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许多谣言往往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或事实支撑,只是一些空洞的观点,但由于缺乏信息渠道,很多人会轻信这些错误信息。

  如果一个社区内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大家就会更有能力抵御虚假信息的侵扰。当听到某个谣言时,人们可以通过邻居、社区机构或议员核实信息。这种互信关系的建立,能让社区更强大、更有韧性。

  我觉得未来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在地方层面推动更多的信任建设和参与机制。只有让居民之间建立起这种信任关系,民主制度才能更健康地运行,社区也会更加团结,不会轻易被错误信息和分裂言论所影响。

  所以我特别希望,国内的朋友们能关注到,真正重要的,是在社区中建立信任关系,对彼此多一些信赖,我想这也是民主制度的灵魂。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11-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大选,上上下下,热热闹闹,过节似的,有些意思!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