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取得新概念武器——跨介质导弹技术突破。
多年以来,中国先后发展多型“航母杀手”类武器,从传统的超音速巡航导弹、革命性的反舰弹道导弹,到最新的高超音速导弹,可谓是拥有全球种类最多、性能最全的反航母武器库。
香港《南华早报》22日透露,如今中国又在新概念武器——跨介质飞行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将成为改变未来战争格局的新武器。
早在2022年,中国科学家就在研制“又能飞、又能潜水的超音速导弹”,它需要实现难度极高的跨介质飞行,但一旦取得突破,将没有任何现有的舰载防御系统能应对如此快速的“跨介质攻击”,可以大大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这种导弹将能以2.5倍音速在1万米高空巡航200公里,然后在接近目标时转入掠海飞行模式。一旦与目标的距离进入约10公里的范围内,该导弹落入海中,转换为超空泡鱼雷模式,以每秒100米(约200节)的速度在水下行进。超空泡鱼雷是通过在鱼雷周围制造一层密集的气泡,大幅减小阻力进而提高航行速度,同时它还可以随意改变航向或紧急下潜至100米的深度,以避开对手的水下防御系统。
2022年11月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架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
据公开报道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过程全自主,无需人工控制。
但跨介质飞行器难度极高,对通信导航、流体力学、材料、动力均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动力系统要同时能满足空中高速飞行和水下高速航行的截然不同的需求。
中国为这款新概念发动机选择轻质元素硼作为燃料添加剂,它在部分中国研制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中也有使用。当硼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时,就会剧烈燃烧,能轻易使导弹加速到5马赫以上。但麻烦在于如何在水中引燃硼。中国研究团队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能让固体燃料有第二次燃烧机会的设计,继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效率。
如今中国研究团队称,相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最为关键的跨介质发动机测试成功。
在实验室测试中,这款发动机在潜航模式运行时,达到近90%的燃烧效率,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此外,中国科学家还针对进入燃烧室的水蒸气喷射量,以及燃料中如镁和铝等其他成分的比例进行优化,让这些活性金属使硼在蒸气中燃烧得更彻底。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发动机排气射流速度超过3马赫,而燃烧效率则达87%。
显然,如果跨介质导弹研制成功,将让中国的反航母作战能力得到全新提升——传统导弹主要瞄准的是水面舰艇的上层建筑,后者被命中后可能会被击伤,但基于现代水密设计的航母等大型舰艇通常具备较好的抗沉性,此前美国拿退役的“美国”号航母进行的测试就是很好的案例。而重型鱼雷具备更大的弹头,直接瞄准的是舰艇的水下部分,一旦被命中会导致舰体大量进水而沉没——因此重型鱼雷对于水面舰艇的杀伤力通常远大于反舰导弹。
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本质上仍是火箭助推鱼雷。
只是长期以来重型反舰鱼雷重量偏大、射程有限,常见的火箭助推反潜鱼雷也只能携带轻型鱼雷,只有苏联研制的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算是不成功的尝试。而能够在空中飞行和水下航行的反介质导弹,结合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快、有效射程远,以及超空泡鱼雷拦截难度高、威力巨大的优点,未来相关技术成熟后,还有望改造更多的海战装备,这也是它被称为改变未来战争格局的原因。
二,中国新型无人机动力电池技术突破。
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此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无人机搭载的高比能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瓦时每公斤,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升20%至40%,电池模组能量密度达340瓦时每公斤,可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宽温域环境中稳定工作。试飞过程中,无人机顺利完成起飞、爬升、高速巡航、降落等测试环节,高质量完成3小时飞行试验,全面验证高比能锂电池的高效能量储备能力与运行稳定性。
为实现如此高的能量密度并满足严苛的宽温域要求,研发团队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创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设计与负极硅碳复合优化,电池比容量大幅提升;同时优化正负极容量匹配,实现更高的能量存储效率;特殊配方的超低温电解液引入低冰点溶剂和功能化添加剂,显著降低冻结点,确保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离子传导性能和充放电效率;新型复合隔膜兼具耐高温与抗低温性能,不仅提升宽温域稳定性,还全面保障电池的安全性。此外,电池结构设计采用先进的多层复合策略,进一步优化热管理和封装工艺,大大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温度适应性。
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成功应用,为无人机在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巡逻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这不仅提升无人机的作业性能和效率,也为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为电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辟广阔的应用空间,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未来无人机产业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三,射程达四千公里覆盖关岛的长剑100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震惊美国。
航展曝光长剑100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美国“陆军识别”网站18日以“中国将东风-100(长剑-100)超音速导弹的射程扩大到4000公里,以进行战略打击”为题介绍长剑100性能。
西方媒体评估认为长剑-100的飞行速度可能在3-4马赫左右,在大部分飞行阶段以超音速运行,采用超过30公里的高弹道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阻力,但增加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猜测长剑-100采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场景匹配、卫星定位等高精度组合制导模式,能够攻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包括缓慢移动的海军舰艇。
该导弹由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末端阶段可达到5马赫的速度。它的飞行阶段包括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初始助推阶段、高度为30至40公里的巡航阶段以及末端滑翔阶段,最后的滑翔阶段具备高速机动能力,以增强其躲避防御和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
尤其让五角大楼担心的是,长剑-100的射程横跨西太平洋,能够到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设施,包括位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普拉海军基地。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和三泽空军基地,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弗莱斯营等美军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基地群也都在该导弹的打击范围内,因此“长剑-100对驻扎在西太平洋的军及其盟友构成直接威胁”。
同时长剑-100还具备与大型海军舰艇交战的能力,也使在西太平洋作战的美国航母打击群面临更大的风险,可能会迫使美国海军改变该地区的海上部署战略。
长剑-100的速度、射程和精度适合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这些特性可能会通过减少拦截响应时间和增加突防的可能性来挑战美国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长剑-100 代表导弹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射程、瞄准系统和作战多功能性的增强。因此它已经成为美军讨论地区军事战略和力量平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
长剑-100的4马赫速度及4000公里射程,使西太第二岛链内所有的美军基地处于危险中,难怪美国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