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开放大学一只无人认领的狗被保安打死,整个学校被社交平台口诛笔伐。
作为行动人的工作人员既无专业捕狗工具,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不确定在校园内无人认领(真的很好奇,那么多人口口声声爱却不愿带回家或者帮它找一个家)的这只狗有没有接种过狂犬疫苗,是不是携带狂犬病毒,为啥他不能采取能最保护自己的方式处置?
猫、狗出现在校园和景区,最先被追捧、被维护和传播是在国外那些已经几乎多年没有狂犬病发的国家。但是我们国情不一样,别说狗,就连被咬之后的人到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疫苗接种。
中国疾控的《2020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中,四川还是狂犬病报告病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更不要说啥学校里的狗那么久了都不咬人,看着也温顺不可能携带狂犬病,中疾控2020年分析显示,中国犬只平均免疫率只有28.84%,这还是囊括了家养和流浪狗的数据。
校园里无人认领的狗,百分之七十多的感染风险让处置人员和其他沉默的人来承担,显然是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在国内养狗人个人素质尚未达到完全给宠物免疫,杜绝弃养的情况下,包括校园在内的公共场所流浪狗一直都会有。学校的工作人员消除狗患,在全国多个高校其实都引起过争议。这种现实问题和冲突,不应由一线人员独立承担。出手不管是打是捕,都是处置的个人承担了所有风险——可能被狗咬、可能得狂犬病、可能被某特殊群体黑、可能还要被校领导调查处理,但他消除的是对其他师生的安全隐患。
绵阳多多所高校,应该尝试设置专门的报告机制和处理流程;
《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犬只管理职责
1、学校没有专门的犬只管理部门,应该跟相关部门沟通建立协同机制。
2、应配置部分工具,应对紧急处置狗患的情况。
3、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对流浪狗问题的认识,教育他们不要随意喂养流浪狗,以减少流浪狗在校园内的聚集。
4、可以鼓励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领养流浪狗,为它们提供温暖的家。
5、对已经成为常驻又无人领养的流量狗,可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主动实施绝育、疫苗接种。
总之,以非专业工作人员承担被咬伤和网暴风险的方式处置狗患确实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