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爆发式出现的“俄罗斯商品馆”引发网民广泛关注与质疑。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回应称已对全市42家俄罗斯商品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处置了俄罗斯商品馆涉嫌销售无中文标签食品、库房无三防措施等有关违法违规问题。
此前报道:网民反映“俄货”真假难辨 成都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是否到位?为此,群众呼声记者在春熙路实地走访了四家俄罗斯商品馆。
>>专项整治见成效 商品均贴“产地”标签
周三下午14:30,记者来到位于春熙路的名为“俄北熊俄品优选集市”的俄罗斯商品馆,据悉该门店于2024年11月开业。在川流不息的春熙路上,商品馆的蓝色门头尤为扎眼。
走进店内,大概上百平方的店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一眼望去,巧克力、列巴、格瓦斯等俄罗斯特色商品满满当当地陈列了出来,十多个消费者正在其中踱步选购商品。
记者注意到,虽然商店以“俄货”作为宣传,但店内还售卖着越南、埃及和国产等商品。现如今,在店内的各类货架的明显位置均张贴有物品“产地”标签,注明该区域商品产地。
在人气较高的“紫皮糖”商品区,每包紫皮糖包装正面印着俄文,背面则印刷了产品中文标签“KDV巧克力味夹心糖”,配料表、“俄罗斯”原产地等重要信息均有标出。俄文包装的“克拉科夫肠”背面产地一栏明确写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直接看货架上的标签,标签上写的是哪里,产地就是哪里”,店内导购介绍到。
网传俄罗斯商品店内存在“出口转内销”商品,记者在导购员的口中得到证实。
在店内,记者注意到摆放在国产区的驼奶粉、羊奶粉,原产地一栏却写着俄罗斯。“其实是出口转内销”,导购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原料先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然后再进口回来生产。”
>>商店门庭冷落 消费者多为“不看标签”的老年人
对比刚冒头时的俄罗斯商品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盛况。现在的俄罗斯商品馆倍显“门庭冷落”。消费者们的好奇心随着热潮般涌来的商品馆逐渐消散。
当天下午,记者走访了春熙路四家俄罗斯商品馆。半小时内约20到30人进店,消费的市民不足10名,且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在一家名为“俄货百货馆”的店铺门口,一对刚在该店消费过的老年夫妻告诉记者,半年前他们就在手机上了解过俄罗斯商品馆,“这是第一次来消费,主要买了肉肠、巧克力等商品。”
“应该都是俄罗斯进口的吧”,这对夫妻说,“因为他们店门口写了俄罗斯的嘛”。同时他们也表示并未仔细关注商品标签上的产地,“我们来购物主要是想体验一下俄罗斯商品的风味”。
而年轻人则表示,不管商品是国产还是进口,所有俄罗斯商品馆内的东西都“大同小异”。对于这些商品,满足了好奇心后的年轻人们开始有了“审美疲劳”。
记者手记:不断扩张的俄罗斯商品馆并未带来预想的更多人气,野蛮生长后对于商品馆们的质疑声量也逐渐增大,想要实现长久经营,最终还是要凭商品“质量”说话。
(川网传媒·麻辣社区 记者:陈玉楼 实习记者:潘璐游 庄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