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12|评论: 8

[转帖] 六成主权基金转向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路透社7月14日报道,美国景顺集团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正转向主动型基金管理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以应对动荡的全球环境,其中六成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增加对华配置。
报告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大幅回升,近60%的基金计划在未来5年增加对中国的投资配置,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其中,北美基金的这一比例高达73%,而欧洲仅为13%。
“主权财富基金如今正以昔日投向硅谷的战略紧迫性关注中国的创新驱动型产业。”报告写道。
景顺集团机构负责人林格罗表示,市场对中国存在“错失恐惧症”,这是一种“我现在必须进入中国市场”的想法,因为中国正逐渐成为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媒:各国民调:各国国民认为威胁最大的三个国家。
日本:1,中国(53)。2,美国。3,朝鲜。
韩国:1,朝鲜(40)。2,中国。3,美国。
澳洲:1,中国(52)。2,美国。3,无。
加拿:1,美国(59)。2,中国。3,俄国。
法国:1,俄国(50)。2,美国。3,中国。
德国:1,俄国(59)。2,美国。3,中国。
英国:1,俄国(49)。2,美国。3,中国。
墨西哥:1,美国(68)。2,俄国。3,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25-7-2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有铁矿,第五的稀土矿和锂矿但设法挖出这些原材料,也无法直接使用。其中六种关键矿物的加工技术目前只有中国掌握。印度所需的锂、钴和镍100%依赖进口;即便是铜、硅和石墨,进口依赖度也在90%。主要供应国都是中国。
中国已中断对印稀土,化肥,盾构机的出口。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队夺得2025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第二名是美国华人队,日本第四,印度第7名。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俄最新研制的巡航导弹,核心动力装置居然来自中国一家民营企业。
这款被称作“导弹心脏”的发动机,在淘宝上就能买到,售价仅25万元人民币。
俄罗斯的S-8000隐身巡航导弹,投入战场后乌军分析其残骸后发现,其动力核心居然是中国玄云公司的SW-800Pro-A95发动机。
无独有偶,美国马赫工业公司为美军展示的“战略打击”巡飞弹,也偷偷装同款发动机。
两款分别来自美俄的先进武器,居然共享同一款中国民用发动机。
玄云SW-800Pro-A95本是民用航模市场的常见产品,2022年就曾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主要面向航模爱好者和小型无人机制造商。
它重量仅10到15公斤,推力80公斤级,全功率运行时每分钟耗油量2到3升,寿命50到100小时,在民用领域相当实用。
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淘宝上标价25万元人民币,现货供应还能打折。
这是一款性价比相当不错的动力装置;可谁也没想到,它会被美俄军工盯上,变成导弹的“心脏”。
俄罗斯的S-8000巡航导弹,这款导弹长度5米,弹径300毫米,采用隐身布局设计,巡航速度520-560千米/小时,最快能达650千米/小时,射程约600公里,战斗部重115公斤,含近50公斤炸药,足以摧毁坚固目标。用于代替伊斯坎德尔导弹完成打击低价值目标任务。S-8000凭借600公里射程和隐身设计,多次突破乌克兰防御。
俄罗斯之所以选择这款中国发动机,核心原因就是低成本和易获取。
俄乌冲突需要大量巡航导弹,而传统军用发动机价格高昂、生产周期长。SW-800Pro-A95作为民用现货,价格不到军用产品的十分之一,能满足低成本消耗需求。
美国马赫工业公司的情况也类似。
这家初创军火公司为美军展示“战略打击”巡飞弹时,装的也是SW-800Pro。
马赫工业研发一款专用军用发动机不仅要花几年时间,成本还得翻好几倍。
而中国这款发动机现成可用,25万人民币成本低,而换成通用电气的J-85等本土军用发动机,成本涨到10万美元。
俄罗斯这种“实用主义”让S-8000快速列装,成为替换昂贵伊斯坎德尔,Kh-101等导弹的低成本选择。
俄罗斯“柳叶刀”巡飞弹里,有中国产的红外传感器和芯片,这些零件在淘宝、eBay上都能买到,售价只要几十美元。
不止美俄用中国产品,台湾自制的巡航导弹被曝用大陆的发动机,而印度的无人机也被发现用的是中国宗申动力的发动机。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民用工业的全球影响力,2024年,中国工业产品产值占全球30%,全球15%的航空工业产品来自中国。
中国在低成本巡航导弹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仅能生产SW-800Pro-A95这样性价比高的民用发动机,还拥有完整的巡航导弹研发和生产体系,在这一领域,中国已能碾压美俄。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歇表示,德国在人工智能和原材料开采领域对中国缺乏“充分应对”能力,因此有必要修改德国对华战略。
该部长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FAZ)采访时说:中国在经济、技术和军事方面的影响力增长惊人。我们低估地缘政治主张和技术实力的结合。例如,在人工智能或原材料领域,我们对中国缺乏充分的应对。我们在该领域没有与其值得一提的竞争对手。
德国的对华战略需要重新审视,以确定其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赖歇表示,对包括稀土金属在内的中国原材料的依赖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
该部长在回答关于德国在稀土金属领域对中国依赖的问题时指出,“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我们必须再次更加关注欧洲的采矿、原材料提取以及加工和精炼。这些环节都非常耗能。此外,我们还需要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例如中亚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防卫省昨天首次发布太空防御指南,称中国和俄罗斯正在研发能够攻击他国卫星的杀手卫星,所以日本也要增强防御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中国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只有11家,其中还包括香港和台湾的企业。
2024年,日本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仅剩40家。最高时达149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水涨船高,中国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至135家,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从2000年到2024年,除加拿大外其它发达国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都是减少的。毕竟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发达国家企业是必然的。
但不同发达国家上榜企业减少的数量和比例却截然不同。从2000年到2024年:
1、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39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21.9%;德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8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21.6%。
2、日本上榜企业数量减少67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62.6%;英国和意大利上榜企业数量分别减少22家和5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56.4%和50%。
3、法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13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35.1%。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登政府时期高官,前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华事务主任杜如松发表文章:
在现代史上,美国还是头回遇到一个在多数关键实力维度上拥有更大体量的竞争对手——中国。仅凭美国自身国力,可能已不足以应对这一挑战。《纽约时报》在9月7日发表的长文中再次炒作起中美竞争。
两人称,美国仅靠单打独斗,已无法在规模和能力上匹敌中国,中国在经济、制造业、科技和军事等多个关键领域已超过美国。美国若想保持全球主导地位,必须发挥“盟友优势”,联合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经济、技术与军事力量来对冲中国的规模优势,否则下个世纪就将由中国主导。
世界正处于这样一种时代,衡量美国霸主地位的真正标准将是华盛顿能否构建所谓的“同盟规模”,即与其他国家联手,在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进行全球竞争的实力。
然而,美国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奉行单打独斗、以关税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已经疏远盟友,还给中国加强盟友体系的机会。
在整个20世纪,美国通过产能与创新力击败德国、日本和苏联。但中国不同。在最关键的战略竞争指标上,中国已超越美国。
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近30%。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是美国的两倍,汽车、船舶、钢铁、太阳能板的产量都远超美国,还生产全球70%以上的电池、电动车和关键矿物。在科技领域,中国的活跃专利和高被引论文数量超过美国。在军事上,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多倍,并且正迅速成为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和量子通信领域的佼佼者。
数量本身就代表一种质量。
大国兴衰常常取决于规模,随着生产力水平接近,人口更多、领土更大的国家最终会后来居上。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最终被美国和俄罗斯追赶并超越。20世纪,美国一度让敌人心生畏惧:希特勒称美国是一个“拥有难以想象生产能力的巨人”,而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则承认,他在太平洋上只能短暂横行,因为美国工业力量最终会压倒日本。
如今,这种规模优势正是对中国的最佳描述。美国若想与中国匹敌,必须依靠联盟放大自身力量。美国的自我更新固然必要,但光靠自身远远不够。毕竟单独来看,美国在许多重要指标上都弱于中国,但如果与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联手,美国就能对冲中国的规模优势。
可伴随着政府推行的强硬政策,美国的全球声望大幅下滑,在许多国家都低于中国。如果真要加强盟友规模,可能会依赖更多施压。这或许能在短期内迫使一些伙伴让步,但长远来看会耗尽信任。
要求盟友多做一些并没有错,但他正在把宝贵的筹码浪费在错误的目标上。与其满足于含糊的贸易承诺,他更应推动盟友在能引发美国再工业化的关键领域进行长期且明确的投资。
坎贝尔和杜如松最后再次警告政府,现在构建盟友规模体系为时未晚,否则只会让美国走向萎缩与孤立。
如此一来,除非自身出现重大失误,否则下个世纪必将由中国主导。
今年4月,坎贝尔在美国《外交事务》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警告政府不要“低估中国”,同时呼吁美国拉拢盟友,构建“新的联盟”来对抗中国的挑战。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认为中国会超越美国的悲观情绪中转向过度自信,觉得中国不可能超越“上升中的美国”,而这极有可能“危险地低估”一个世纪以来唯一GDP超过美国70%的竞争对手的实力。
此后,他又在一场由香港美国商会主办的研讨会活动上表示,政府误判中国的实力,美方此时应当对中方开放沟通渠道。
中国是一个硬核玩家,而且在未来几十年都将如此,其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在发明和机器人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在座的各位都清楚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坎贝尔说,中国将是、并将继续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参与者。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