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广安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领导: 您好! 我是辖区内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现就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方式的问题向您反映情况,希望能得到重视与协调解决。 本学期期末,孩子所在学校以等级(A、B、C、D)呈现期末考试成绩,未提供具体分数及试卷详情。据了解,下学期起,统考成绩可能不再具体反馈给学校、老师及家长。目前学校采用的等级划分跨度较大(15分一个等级),这种模糊的呈现方式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了诸多困扰: 一、模糊的等级制影响家校协同育人效果 85分与100分同属A级,家长难以通过等级准确判断孩子的真实学习水平。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期,我们需要精准反馈来定位孩子的薄弱点——是计算漏洞、阅读盲区,还是概念混淆?缺乏这些信息,“针对性辅导”“暑期巩固”便成了无的放矢,可能让孩子错失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 同理,若今后不再向老师反馈具体分数,教师也难以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便无从谈起。中考、高考终究以分数为重要参考,国家人才选拔亦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广安当前教育水平与其他市州存在差距,若因评价方式不当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可能加剧广安初、高中生源流失问题。 二、回避分数不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10岁的孩子已能理解“结果与努力”的关联,而等级制的模糊处理,实则剥夺了他们直面真实成绩的成长机会。让孩子正视具体分数、分析得失,并非制造压力,而是教会他们“直面问题”:考得好时总结经验,有差距时明确方向。这种坦然接受、理性应对的态度,正是抗挫折能力的起点。若现在回避分数,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如何承受更复杂的挑战?这种片面的“保护”,可能让他们因缺乏面对真实的底气而迷茫退缩。 我们理解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的政策初衷,也愿意积极配合教育改革。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适应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当前以宽泛等级替代具体反馈的做法,看似“减负”,实则可能弱化家校协同的有效性,错失培养孩子抗压力的契机。若改革导致家长无法精准助力孩子成长、孩子失去直面真实的锻炼机会,恐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关于优化成绩反馈方式的建议 结合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1. 细化等级划分标准,缩小分数跨度。将现有15分一个等级的范围调整为10分,或设置更细致的层级(如100分为A++,95-99分为A+,90-94分为A,85-89分为B+等)。这样既能避免“唯分数论”,又能让家长通过层级差异判断孩子的具体表现,精准分析薄弱环节;孩子也能通过细致等级感知努力成果与差距,保留直面结果的成长机会。 2. 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为有需求的家长一对一提供具体分数,能提供试卷错题明细更好,这样便于家长和孩子共同分析知识点掌握情况,实现精准提升。 这种细化并非纠结分数差异,而是在政策框架内寻求更科学的反馈方式,让家校形成合力——既帮孩子巩固知识,更让他们从小养成正视问题、积极改进的心态。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恳请领导考虑上述建议,期待能找到兼顾政策要求与教育实效的平衡点。感谢您对教育细节的重视! 此致 敬礼! 反映人:一位对广安现行教育感到焦虑的家长 2025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