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周口市第六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自杀身亡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网帖称,邵医生曾持续遭受一名患者的网暴,8月1日,其发布一条视频后自杀身亡。8月5日,周口市卫健委发通报证实了网上信息,当地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
据多家媒体报道,邵医生的丈夫称,邵医生生前因三起医疗纠纷遭遇严重网暴。这三起纠纷核心在于:一名产妇因羊水栓塞切除子宫,家属认为“绝后”;三胎产妇执意顺产导致子宫破裂、胎儿死亡,家属在医院大闹无果后,转而指责邵医生;婴儿出生两天后缺氧,两年后确诊脑瘫,家属将责任归咎于医院。起初,前两个患者家属发布的视频关注度并不高,但后来这三起纠纷的家属在抖音上相遇,开始互相关注并推荐作品,进而引来大批网络水军对邵医生展开长达7个多月的攻击。在这期间,邵医生不堪其扰,曾两次报案,但警方起初未立案,后来立案了也未明确解决办法。
在社交平台上,此事舆情热度直线上升,网民对邵医生的遭遇深感惋惜,同时齐声谴责网暴行为。“网络恶语把一名医生逼上绝路,那些发起网暴的人就是杀人凶手。”“网暴杀人不见血,逼死人的案例都发生几起了?”其中,不少网民将矛头指向了平台与相关部门。“邵医生遭受了长达7个多月的网暴,平台没有及时管控,警方也没有第一时间立案,要是有一方能早点出手,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此外,还有一些网民担忧网络暴力对医疗行业的负面影响,希望加大对网暴的打击力度。“医生原本就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如今还要承受网络暴力的威胁,以后谁还敢当医生,谁还愿意拼尽全力去救死扶伤?”“一定要让网暴者付出沉重代价,给所有医者信心。”
《新京报》刊文分析,医疗纠纷成因复杂,虽有规范的投诉调解程序,可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结果期望过高,一旦不如愿就生怨恨,即便纠纷未被权威机构认定医生有责任,仍持续在视频平台声讨。而网络曝光作为舆论监督形式,信息发布弹性大,部分博主发布的信息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却成网络断案“证据”,形成“有理全靠声高”的怪象,邵某某面对三家患者同频的网络声讨,难免精神崩溃。文章提醒,要制止网曝滑向网暴,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避免网民偏听偏信,以同情的名义制造网络暴力。
《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本案的网暴在本质上是医闹,是针对妇产科医生医闹的网络放大。互联网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却也不断成为诬陷诽谤性质人身攻击的场所,而医闹借互联网扩大攻击性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保护互联网舆论监督属性的同时,要坚决遏制恶性网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