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川剧花脸
作者:袁诗成
川剧的行当是齐全的。生,旦,净,未,丑都有。不象黄梅戏,越剧。只有生,旦,末三个行当。
其他的行当按下不表,单说川剧花脸即净行,川剧花脸从艺术造诣总体来说肯定不如京剧。京剧的裘,金,郝,候各派名净好戏是其他剧种不及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少数有特色,有内涵,凝聚几代人心血智慧的川剧花脸戏也有超过京剧的。
如:五台会兄。
幕布徐徐拉开。一个醉酒的和尚踉跄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明月,松涛,山风,鸦雀声声。好一幅空灵,寂静的山水画!杨五郎苍凉,悲愤的胡琴二黄唱腔,述说着杨家父子忠心耿耿,血洒疆场的故事,动人的唱做念舞由衷地感染着观众。
禅房中兄弟多年分离,互不相识,彼此试探。五郎讲述杨家从火山王到扬家八将的经历。川剧独到之处,匠心独具就在这里。它为唱腔设计了十八罗汉的造型。让剧情此时此刻达到高潮。
有兴趣的话,可以把京剧五台会兄找來听一下,那就叫做:一般般,与川剧五台会兄的水平高下之分立即显现。
川剧五台会兄之所以成为名戏。吴晓雷老师功不可没。他以川剧胡琴二黄为基调,有机地融入了京剧,滇剧,杨琴的元素。刚演出时,一些保守派大肆批评。说他是:贵州骡子学马叫。
但实践是捡验真理的标准。观众接受,喜爱。几十年来,川剧五台会兄都走的吴晓雷的路子。
195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川剧集锦》三个折子戏就有五台会兄,由吴晓雷蒋俊甫主演,另外两折:评雪辨踪由曾荣华许倩云主演,秋江由陈书舫周企何主演。
可见五台会兄的花脸戏之艺术价值是被认可的。
川剧还有一个花脸戏牧虎关也可以同京剧比美。
我个人的看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名花脸首推吴晓雷。接下来他的三个学生:蔡如雷,金震雷,罗亦雷。
还有:梅春林,唐彬如,辛大全。都不错。
川剧还有一个特色。有本事的名角可以跨行当唱戏,这可不是偶而的反串,而是有驾驭两个戏曲行当的本事。如川剧须生名角贾培之兼唱花脸。他的花脸戏檄文诏,霸王别姬解放前还由上海百代公司灌唱片全国发行。
由于本人接触面不宽,只举出上面的例子。我不知道的好净角肯定还大有人在。没提到的,敬请谅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川剧有四个中年名花脸:王厚盛,何伯杰,谢正新,徐寿年。
三个青年名花脸:孙普协,谢国锋,刘世虎。
他们各有千秋。均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里单表何伯杰和王厚盛。
何伯杰。唱腔韵味十足。耐听。念白叫板有虎声。身段台步吸取京剧的功夫。刚劲潇洒。缺点是有些唱腔象须生。
王厚盛老师退休前任成都市川剧院业务副院长兼一,二联合团长。这可是个务实不务虚的活啊!要安排戏和调配角色。首先是肚皮头东西要多。了解观众喜好,其次是掌握全体演职人员的水平和优势,才好安排角色。弄得不好就影响上座率和票房收入。
王厚盛老师参师蔡如雷,辛大全。深得名师真传。加之,身材魁梧,基功扎实。嗓声洪亮,文武兼备。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花脸。
最难得的是王厚盛演戏是演人物。他深入分析人物的环境和特征。塑造不同的舞台形象。就曹操而言,杀奢中的曹操他着重体现其多疑,凶残,霸气,果断。
而烧濮阳中的曹操则体现其老谋深算,困境中的镇定自若。
2022年7月中国川剧节在重庆举行。王厚盛以老艺人的身份应邀出席。一段五台会兄的演唱曲惊四座,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表演最忌讳的就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我们成都市某院团一个青年小生演员,他演的杨广,陈商,王魁,,,都是一个样头儿。所以说艺无止境。演戏就是拼文化。
时光流转,到现在,谢正新,徐寿年,谢国锋,孙普协,均已仙逝。
刘世虎临近退休。其他的也退休多年。
现在活跃在川剧舞台的花脸演员也有。但与本文所述的名家比较,水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借用川剧营门斩子中薛丁山的一句台词:你娃娃还要操!
所以,希望在贯彻《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的过程中重视各个行当的协调,平衡和匹配。使之更好的为川剧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服务。出精品,出新人,出新作。推动四川文化旅游工作不断前进。
2025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