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官腔,居高临下的俯视人民群众,对于监督质疑问题一字不回。 官方话谁不会说?官腔还这么重,服务群众的社会工作部门,一点也不接近群众,但程序合规≠实质公平!,况且人为的把主观评分抬高,实质控标”
你们回复里强调“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及竞争性磋商办法”“全过程留痕备查”“程序合法、过程透明、结果公正”——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谁不会背? 但老百姓要看的不是你们照本宣科念条款,而是实际操作中有没有真正落实法律精神!
第一,程序合规≠合理! 一个178万的项目,要求“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是《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明文规定(第四条、第六条),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可你们倒好,要么直接排除中小企业参与,要么让投标靠“降价3000元”这种象征性让利来“中标”,这叫什么?这叫用程序外壳掩盖实质不公平! 3000块连项目零头都不够,中小企业降的是价,亏的是本,你们赚的却是“程序走完”的安心——合着法律规定的“扶持中小企业”成了摆设?
第二,党委部门别当“甩锅侠”! 作为社会工作部,你们本该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现在却成了某些人“分蛋糕”的遮羞布?“程序合法”四个字,不该是掩盖利益输送的挡箭牌! 老百姓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招标文件评分近80分来搞主观评分,报价10分(南充大部分公招项目报价评分都是30分),降价3000块就能拿下的百万项目,背后有没有“打点关系”的潜规则?有没有“萝卜招标”的暗箱操作?你们不认真回答下你们的所谓的程序吗,请问综合评分的规则是谁制定的?文件确认挂网有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吗?
第三,招标文件是不是量身定制?评审专家是不是“看人下菜”?这些关键问题,你们只字不提,反而用一句“全过程留痕”敷衍——留痕就能证明没猫腻?留痕要是能杜绝腐败,天下就没贪官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 我们质疑的不是程序本身,而是程序背后的公平与良心! 如果“按规矩办事”就等于“对问题视而不见”,我们要的不是只会念稿子的“程序正义先生”! 包包里要是真挣到钱了,建议你们摸着良心想想:这钱,挣得干净吗?
你们就敷衍了事吧,你们就大胆上马吧。我们的监督没有终点,网络发声不行,就继续向有关部门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