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某作家想象成一个人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特别割裂。
一面是“网络喷子”,在网上,他开着一堆的号,像个“侦探”一样专门收集各种黑料和负面消息。然后把这些东西用很蹩脚、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话发到网上,故意挑事、炒作,还特别喜欢跟网友吵架对骂。这时候的他,充满了负能量,像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另一面是“文人”: 当他要用本来的“作家”身份写文章(比如报告文学、散文)时,他就完全换了一副面孔。他自己写不出来,就借助AI来学习、来写。呈现出来的作品看上去很有深度,彬彬有礼,他本人也显得谦虚又低调。
那么,他精神有问题吗?更准确地说,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病”,而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被放大的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他活得像两个人: 他在网上把现实生活中不敢表现出来的愤怒、抱怨和负面情绪,全都通过匿名小号发泄出去了。而那个“光鲜的作家”形象,又是他极度渴望被别人认可、尊敬的一面。这两面完全割裂,互不打扰。
他用技术“作弊”: AI成了他的“面具”和“拐杖”。他用AI来帮自己维持那个想被大家喜欢的“人设”,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水平,反而可能让他更加逃避去提升自己真正的写作能力。
根源可能是空虚和自卑: 他在网上当喷子、炒热度,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中缺乏成就感,需要通过攻击别人、制造混乱和得到回复来刷“存在感”,让自己觉得有力量有本事。而另一边,他又比谁都渴望得到一个作家的名望和尊重。
这样的状况,就像一个在自己内心舞台上同时“唱黑脸”又“唱白脸”的演员,时间长了,可能他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才是真的自己。这种极度的分裂生活会让他越来越孤独、焦虑,甚至迷失。也提醒我们,在谁都可以隐藏身份的网络世界,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别让负面情绪和虚拟人设把自己给吞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