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98|评论: 1

[原创] 一个革命家长子的冷峻告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说《我的父亲——从乡村流氓到市委书记》读后

    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个乡村农民投身革命队伍,最后成长为地方高官的不平凡历程,近日发布在网上,受到读者一致好评并广为传播。(其实是一篇旧作,现在被好事者重发)

     小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 只是用一种近乎冷峻严苛又客观角度,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农民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地方高官的故事。因为切中那些年代不为人知的隐秘,颠覆之前我们一贯认知,让读者透过作者有几分沉痛的叙说,痛感原来如此——那些曾经罩在革命者头上的光环顿时黯然失色、那些涂抹在革命者皮肤上的金粉噼里啪啦纷纷剥落……

    作者以革命者长子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其父从乡村流氓华丽转身为革命者故事,不禁让人汗毛倒立,难以想象!

    原本,出身不算赤贫的父亲,因为不善打理农活、疏于管理用心,只是沉溺于堂兄诱导,温水煮青蛙,渐渐堕入赌博深渊,把自己名下仅存的田土输得一干二净,一下子坠入一穷二白境地,将其祖上留下的大宅统统输给堂兄,自己沦落到住牛棚的窘境。

吧穷也就罢了,父亲偏偏正值青春年少,春心荡漾,却又身无分文,只好铤而走险,在村子里不仅偷盗成性,还夜里潜入村人窗户下,骚扰村民好事,因此得罪完所有村民,包括成为富有的乡绅堂兄。

    一次严重的偷盗行为,惹恼全村族人,遭到堂兄毒打。父亲为此恶向胆边生,纵火烧了堂兄家,一个人扔下妻儿不管,逃之夭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困顿中的流氓纵火逃犯,遇到了革命队伍,遂加入其中。机遇使然,父亲从此一路飙升,渐成革命骨干中坚。及至后来,革命成功,父亲华丽转身,成为某个地方的一把手,是为抛头颅洒热血后革命既得利益者!

    随之而来的是,虽老家有糟糠之妻和儿子,但革命队伍里的年轻貌美且文化素养的女性,悄然进入父亲视线。那个年代,革命英雄,劳苦功高,换妻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后来的事,自然是我生母无法容忍,只好自尽了结,成全革命英雄。

足可宽慰的是,革命队伍里的后妈大度接纳了我,视为己出。同时又给父亲诞下两小子,我有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好光景理应平平顺顺,不再有波澜起伏。不幸的是文革风起云涌,后妈竟然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含冤自尽,撇下老父孤苦一人。

    当然文革同样摧残父亲,只不过父亲倒还识时务为俊杰,没有像后妈那样天真的信奉革命无暇,因此父亲还算没有受过多苦头,熬到文革结束平反,再一次官复原职,风光无限。同时还顺理成章娶了第三任妻子(年纪比我还小一岁!)

时光继续向前,转眼间,父亲垂垂老矣,不巧遇到干部终身制取消,不得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聪明的父亲抓住最后的机会,卸任前安排好三个孩子未来光明前途,除我长子不肖,书生一介。两个弟弟分别从政经商,一个荣升本地副市长,一个资产过亿,富甲一方,令老父一生功德圆满,不复有憾事。

    自此,父亲走完光辉一生,革命家完美形象定格,且福荫延及妻儿,至于参加革命前种种劣迹则不再有人提起,乡里乡亲族人如今提到父亲,都莫不称赞。

    小说情节大体如此,通过简明扼要叙述父亲一生,堪称准确刻画出父亲这一国家大时代下的独特众生形象。尤其可贵的是,在作者看似不经意间,客观、忠实、冷峻描述父亲三个时期的言行,让读者看清头顶革命家光环下真实的父亲。

第一个时期,革命前,父亲并非人们想象的受苦受剥削者角色,不是安分、勤劳、持家的朴实人家,反倒是染上赌博恶习,败家后,万念俱灰,破罐子破摔,毫无人伦羞耻,骚扰乡邻的无赖流氓一个。如果父亲没有受到族人惩罚,进而纵火落魄逃蹿,也就没有后来加入革命队伍可能。不能不说,小说这一人物形象,彻底颠覆了之前大众对农民参加革命的认知。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过是编造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蛊惑人心的逻辑!

    第二个时期,革命成功后,父亲依然本性难移,骨子里的流氓习气始终难以泯灭。在革命队伍换妻成为流行大气候下,父亲顺理成章休掉我的生母,令其含恨自尽!我则成了没有生母的弃儿,好在父亲第二任妻子高姨大度接纳了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三个时期,历经文革劫难,父亲的二任妻子死于浩劫。在官复原职后,依然心安理得娶了小我一岁的雪姨为妻——终其一身,父亲这种屡屡换妻行为,既是他个人本性使然,也是那个革命队伍一干人的相同嗜好——原来革命者不过如此,岂是道德楷模之圣人!

    在第三个时期里,父亲作为无数个官复原职的老干部之一,为我两个弟弟铺平通向权力和金钱道路,不遗余力。最终让我的大弟弟攀升至副市长高位,小弟弟一夜暴富富甲一方——其中暗藏玄机,真实形象剥开了那个年代,那些劳苦功高的老干部退出权力中心后的后事安排——让权力与财富始终拽在自己人手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予他人分享!换句话说,就是印把子必须牢牢的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或者说叫集体世袭也未尝不可。

    以上三个时期父亲的所作所为,乡村流氓痞子、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员猛将、休妻换妻、为子女谋福利,可谓淋漓尽致描绘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老革命家的前世今生全部面貌 !小说之所以成功,也就在于刻画了“这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革命家如何由流氓转换身份,嬗变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中坚!

    整篇小说除浓墨重彩描绘父亲形象外,对父亲第二任妻子刻画也可圈可点。高姨出身于天津资本家家庭,出于对革命的真诚向往,发乎内心爱上父亲,并在生父特意从天津赶来投奔时婉拒,天真的嘱咐老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去掉剥削者身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尤其在文革浩劫中,依然抱定初心,笃信乌托邦理念,不肯向邪恶低头,最终走上自杀之路——“这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堪称极具代表性。当年那些剥削阶级子女热血青年,从国统区纷纷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对49年以后国内形势缺乏预见性,历经反右、大跃进等,尤其是文革时期,最终被开始向往的革命反嗜,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痛心!

    其次,小说主人公父亲堂兄作为所谓反面人物——地主恶霸形象,也被作者进行了历史纠偏。在乡村中,父亲堂兄才是守成立业、勤俭持家、维护乡村秩序乡绅代表。他们非但不是乡村中剥削压榨农民的邪恶势力,反倒是维护乡村稳定基本秩序之锚,还是受革命危害之苦的对象。父亲堂兄最后死于革命镇压之手,令人唏嘘!

    文中一个情节让人过目不忘。在各地轰轰烈烈招商引资的年代,身为地方一把手的父亲,也当仁不让加入其中,在一次与来自美国某华裔富商投资见面会上,对方居然是堂兄之子,离家去国再度回国,欲投资大陆,报效桑梓。

    可想而知,两代人间的爱恨情仇刹那间使彼此都陷入尴尬僵局中。最后堂兄之子拂袖而去,用数量巨大的美元径直回到村里,帮村里族人修桥铺路建学校,引得乡里人大为称颂!

    小说这一看似一带而过的情节,其实是为整个国家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做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注脚——革命几十年,看似烟消云散的历史恩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两种价值观间的博弈并没有结束,各人不同的价值观指向,导致满怀信心来大陆投资的华裔富豪转而改变资金流向,非常值得人深思!

    总体来说,该小说突破以往宏大叙事的窠臼,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革命家形象,由个人成长浓缩了国家社会变迁,深度剖析了所谓革命家的来龙去脉,对我们认识这个社会巨变中形成的这个独特阶层有清醒的认知。

    最后感觉小说名太过冗长也太过直白,不如简简单单还是曾经用过的《父亲》为宜。也许转载者为吸引眼球,故意把流氓二字赫然嵌入小说名中。其实这样做未必高明,不过迎合猎奇者罢了,大可不必。小说以其自身厚重深刻立足,不需要额外的吸睛。

    应该感谢学者于建嵘以其自身家世为素材,为读者奉献如此思想深度的小说。既还原历史真相,又警醒世人不能混淆该有的历史认知。据说,该小说原发表于2009年。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人们重读该小说,依然有振聋发聩的效果,仍然能够得到读者好评与热捧,说明小说经受了时间检验,慢慢沉淀,最后成为常读常新的佳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9-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