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3|评论: 1

[热点事件] 不灭的明灯 精神的高地 探访石油工业遗产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9-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png

草鞋,瓷碗,布衣,火房……

在这里,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下历史的厚重。

9月9日,中国石油开放日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正式启动。在这方承载着中国石油工业记忆的空间里,多家媒体共同感受了当年“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下面就跟着小编的镜头,一起去感受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川中”“红村”石油大会战的火红岁月。

第一站: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

1958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冒雨视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在21号火房前,主席蹲下身子,一边仔细查看炭黑生产情况,一边与工人们交流、了解炭黑工艺流程。他指出“自流井用天然气熬盐,跑掉了炭黑,这里是收了炭黑却跑掉了热能”,并作出了天然气要综合利用的重要指示。1966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在毛主席视察的旧址上修建了纪念馆。

12.png

泛黄的照片,珍贵的资料,将小编思绪瞬间拉回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全国年产炭黑仅252吨,且全为软质灯烟炭黑,橡胶用的硬质炭黑完全依赖进口,给我国橡胶工业造成极大影响。但先辈们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一股子韧劲,在川南大地上挥洒汗水,在很多人对炭黑生产工艺知之不多甚至从未见过炭黑的情况下,硬生生的依靠收集的残缺资料,自行设计制作和安装,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批天然气槽法炭黑,取名“圣灯牌”,极大的缓解了橡胶工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炭黑生产第一大国,天然气槽法炭黑也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当年的火房,还矗立在那里,燃烧的火焰,还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13.png

第二站:四川石油会战红村旧址

红村,这个因石油会战而生的村落,如今还保留着部分当年的模样。“一切为了70亿一切为了找油田”,当年震天响的口号就在眼前。树林中,一条条横幅,再现了当年万人会战的壮观景象。

14.png

历经60年,石油人的豪迈不减。从1958年新中国的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川中会战,到1965年新中国第一次天然气大会战-红村会战,从当年的70亿,到如今的决胜500亿,一代代川油人砥砺前行,以热血与汗水生动诠释了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伟力,铸就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鲜明品格。

15.png

如今,红村的热闹已远去,其记忆却难以磨灭。红村的每一步,都是我国气田开发的探索性实践,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智慧与心血,彰显着石油人胸怀家国的担当。

第三站:威201井、威202-1中心站

页岩气,发展潜力巨大,开采难度极高。面对落后于国外五十多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勘探技术空白、关键技术匮乏,一代又一代石油地质学家们声声叩问大地深处,在与古老地层的博弈中突破认知局限,攻克各种难关,终于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开发模式,于2009年在威远钻成了全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实现非常规气“零”的突破,开启了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时代。如今,这口功勋井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早已实现了无人值守。

16.png

威202-1中心站,井场整洁美观,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传输着数据,与60年前简陋的生产条件形成鲜明对比,从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到红村旧址,从威201井再到威202-1中心站,一路的历程,如一扇扇时光之窗,让人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17.png

精神力量,光芒万丈,穿越时空,照耀前路。在这片气象万千的热土上,新的历史正等待起笔开篇,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宏阔目标已然明确,从过去,到现在,每一个或生动、或鲜活的细节都写满了川油人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与信仰——开发一个气田,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9-1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水不忘挖井人,向先辈们致敬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