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95|评论: 3

[转帖] 我在牛市,等基金回本

[复制链接]
lkq

发表于 2025-9-26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我买入的几只医药、消费板块的基金,终于快回本了。” 股市“9·24”拐点一周年,小王兴奋地分享了他持有的几只基金净值表现的截图,从基金走势上看,近五年来最低点时,这些基金净值较他买入时几乎腰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lkq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王只是近五年来基金投资者的一个缩影,伴随着A股上证指数创出十年新高,基金的净值也是水涨船高,几年前高位买入的基民又重新活跃了起来,但让他们高兴的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终于看到了回本的希望。

  在基金社交平台、微信群里,基民关于“基金回本”、“终于解套”的讨论越来越多,李玲看着这些讨论,又忍不住翻出了去年就扛不住“割肉”的几只基金持仓,后悔错失了今年的行情。

  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打出“政策组合拳”,成为A股市场重要转折点。2025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股市的叙事逻辑,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价值。随着从去年“9·24”开始的多项资本市场政策陆续落地,A股在今年以来走出持续上涨行情,以AI算力、半导体、创新药、红利资产等为核心的主线板块轮番发力。

  截至9月23日A股收盘,上证指数今年来大涨14%,创业板指大涨45%,两融余额创出历史新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

   641

  上证指数近一年日K线图

  今年8月22日,上证指数强势突破3800点关口,随后维持高位震荡至今,3800点除了关键点位意义之外,对于很多基民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上证指数终于突破了2021年2月3731.69点的阶段高点,在2020年、2021年高位入市的基民投资者在这轮牛市里等待着“回本”。

  不过虽然上证指数突破了四五年前的高点,但很多在高点发行的基金净值仍在“1”之下,数据显示,2021年主动型权益基金发行1174只,即便经历了今年的上涨之后,截至今年9月22日,单位净值大于1的基金有611只,单位净值在0.7-1区间的基金有435只,单位净值在0.7以下的基金有128只,可见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之下,在上一轮核心资产大涨行情下发行的公募权益基金产品还有接近50%没解套,而有13只基金单位净值还在“腰斩”。

   641

  四五年的时间倏忽而过,这是一次艰难的回本之旅,除了基民的持有体验不佳之外,那些之前被封神的顶流基金经理也从神坛跌落,像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等,即便在经历了今年大涨之后,其净值相比2021年高点仍有很大差距,这期间关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也一直备受争议。而很多基民投资者为“回本”已经等待了四五年的时间,期间不少基民已经“割肉”离场。

  情绪驱动的入市狂欢难熬的“回本”之旅

  “五年了,我的基金终于回本了。”刘芳展示着她2020年买入的军工板块基金,在A股上证指数创出十年新高之际,她的基金净值终于回到1以上。

  2020年7月,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刘芳被同事拉进一个微信群,名为“财富增值联盟”。群内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迅速扩张成上百人,群里不但有刘芳的同事,还包括前台、保洁阿姨和刚入职的实习生。

  据刘芳回忆,当时这个群内每日相当活跃。早晨7点,群里的理财顾问就开始发送当日基金估值预判,配以红色加粗的“军工板块爆发前夜”标题;上午10点,群成员自发截图晒收益,午休时段,群内转发着关于中国军工技术新突破的短视频,晚间还有固定开展“基金诊断”直播,镜头前的主播手持激光笔指向K线图,背景板写着“五年一遇的战略机遇期”。

  经过几天的信息轰炸,刘芳在2020年7月9日购买了鹏华国防A,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基金的投资。然而刘芳其实从来没接触过基金,她表示“当时我不是很了解基金,听别人说就买了”。

  2020年,军工板块的基金整体表现优异,多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幅跑赢了大盘。Wind数据显示,国寿安保策略精选A2020年净值增长率为98.17%,国投瑞银国家安全A2020年净值增长率为92.17%,多只军工板块题材的基金甚至有翻倍的收益。

  这种狂热持续到2021年春节前,2021年1月8号到9号,军工板块连续下跌超过6%,“清仓”“割肉”的声音持续出现,不过好在后续军工板块又迎来了一波反弹,2021年全年鹏华国防A还涨了13%,但接下来的两年,每年的跌幅都超过了20%。刘芳称,“那会儿天天看,最高都亏一半了,但抱着只要我不卖就不会亏的心理,一直持有到现在。”

  五年了,跟着当初的行情入市的刘芳的军工基金才刚刚碰到成本线。那些在2020年、2021年高位涌入市场的基民,还有很多仍在等待回本,这轮大涨是他们回本的希望。

  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跌落神坛公募“造星时代”退潮

  “坤哥,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度过的么。”一位2020年7月买入易方达蓝筹精选的基民在互联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持仓图,高位买入,乘着2020年张坤的风头,一次次觉得自己也有封神的判断,没想到后面净值一路下行,5年了,今年基金终于回本了。

  同样在高位入市的还有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李玲,回想起四五年前投资基金的日子,李玲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公募基金抱团核心资产,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被“封神”,趁着那波热潮,在2021年2月,李玲也冲了进去,买入了当时热门的消费、医药类基金,包括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买入了几只基金不久,市场就“画风”突变,基金净值一路走低。

  在净值下跌初期,李玲还尝试着不断的加仓去降低整体的成本价,而后还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定投,但基金净值毫无上涨的迹象,在坚持一年多之后,看着不断扩大的亏损,她终止了定投,又煎熬了两年之后,看着接近“腰斩”的基金净值,在2024年底,她最终选择了将部分基金“割肉”离场,​成了高位接盘、低位割肉的典型。李玲自嘲,这几年的基金投资经历堪称一部《基金小白的血泪史》,因为基金的大幅亏损,李玲的老公还跟她大吵了一架。

   641

  李玲清仓的某只基金截图

  不过即使李玲的基金没有清仓,持有到现在,只能说亏损缩小了,距离回本还相差很多,而她脱口而出的那些顶流基金经理也纷纷走下了神坛。

  那是始于2020年起的公募基金经理“造神”时代,看着榜单追捧“神化”的基金经理入市的人不在少数,但顶流基金经理的高光并没有延续多久就出现了集体的“破灭”。

  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属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他的代表产品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2020年凭借重仓白酒、互联网等“核心资产”,当年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5.09%,远高于当年沪深300指数的27.21%。当时张坤管理的基金2020年四季报显示,其整体管理的基金规模已高达1255亿元,成为首位管理规模破千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无数的基民喊着“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等口号冲进市场。

  2021年2月10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2600元,当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净值3.53元创出历史新高,随后以茅台为代表核心资产股逐步出现瓦解,开始一路调整,这期间茅台股价一度腰斩,张坤管理的该只基金也迎来了剧烈调整,2022年净值下跌16.03%,2023年净值下跌20.99%,2024年净值上涨1.7%,2025年至今净值上涨16.50%,但张坤依旧在坚守其价值投资的选股逻辑,还在重仓白酒股。

  在本轮A股大涨中,以茅台为代表的在上轮牛市中表现强势的核心资产股整体表现疲软,张坤被戏称为“在茅台里躲牛市的基金经理”,但其管理的基金这几年“跌的多涨的慢”的走势已经引发了很多基民的不满。

  这种不满从持有人户数上有着直接的体现,2025年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半年报显示,持有人户数为303万户,而在2021年半年报这一数据为713万户,可见四年间超过400万户持有人逃离了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而该基金的规模也从2021年半年报的899亿骤降到了2025年半年报的349亿,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了61%。

  跌落神坛的除了张坤,还有广发基金的刘格菘、中欧基金的葛兰、景顺长城的刘彦春、易方达的萧楠等众多顶流基金经理,这几年管理规模均出现大幅缩水。在A股趋势走高的行情下,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基金今年以来净值仅上涨3.38%,严重跑输大盘。

   641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代表基金净值表现

  9月10日,广发基金公告刘格菘卸任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经理,由今年8月增聘的周智硕独立管理该产品。而在今年3月25日,刘格菘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小盘成长基金宣布增聘陈韫中、吴远怡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连续出现产品增聘、卸任操作引发了刘格菘或因业绩不佳将离职的猜想,虽然公司称刘格菘并无离职安排,但这种“增聘-卸任-离职”的戏码已在基金行业多次上演。

  作为广发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2019年包揽了权益基金年度收益前三甲,在高光之下,广发基金在2020年1月17日为其迅速发行了广发科技先锋基金,基民认购规模超过900亿,而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最后确定配售比例为8.68%,足见当时基民的认购热情之高。2021年8月23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开售,刘格菘又轻松募集了148.7亿元,且投资人在持有基金份额三年内不能赎回。

  但这两只爆款基金的净值却辜负了基民的一腔热情,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2022年净值下跌25.88%,2023年净值下跌31.22%,2024年净值上涨6.85%,直到今年9月5日,在A股大涨行情的带动下,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净值才终于回到1以上,截至今年9月22日,该基金单位净值1.0692,5年多的时间,这只基金带来的总回报还不到7%。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在2022年净值下跌25.79%,2023年净值下跌33.97%,2024年净值上涨4.74%,截至到今年9月22日,这只基金净值仅为0.62,仍大幅亏损38%,持有这只基金的基民回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刘格菘的在管产品数量为5只,管理规模为295亿元,这一规模较其800多亿元的规模巅峰已经减少了六成。顶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规模的大幅缩水这几年成为常态,众多基金经理纷纷跌落神坛。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变革

  8月2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35.0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其中股票基金资产净值4.92万亿元,混合基金资产净值3.83万亿元,而在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4.77万亿元,其中股票基金资产净值1.30万亿元,混合基金资产净值1.89万亿元。

   641

  公募基金市场数据(2025年7月)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从2019年底至2025年7月底,5年多的时间里,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资产净值暴涨了5.56万亿元,在规模扩张上可谓高歌猛进,而这期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怪象饱受基民诟病,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深度变革期。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主体顺序,为公募基金降费勾勒了“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三阶段实施路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拉开序幕。今年9月5日,公募基金行业第三阶段费率改革落地,费率改革顺利收官。据测算,三个阶段累计每年将为投资者让利超过500亿元。

  今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施,强化公募基金行业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提升公募基金服务投资者的能力。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痛点,方案提出建立浮动管理费制度,对新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费率模式,彻底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经营模式。同时改革直指短期化行为,要求基金公司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考核权重提升至8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同时将投资者盈亏占比、业绩基准对比等指标纳入监管分类评价体系,标志着行业从“重规模”到“重回报”的系统性改革开启。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证监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

  管理规模是基金公司的重要指标,每发行一只基金就能带来稳定的管理收入,而一只爆款基金一年就可能带来几亿的管理收入,这造成了基金公司“规模至上”的生存逻辑,也造就了基金公司频繁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冲动,而基民最关心的是净值的上涨,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纷纷从神坛跌落,公募造星模式逐渐退潮,如何真正将投资者的利益和获得感放在首位成为核心问题,公募基金行业面临从"规模驱动"向"回报导向"的根本性转变。
dxp

发表于 2025-9-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基金行业靠“造星”冲规模,现在转向“回报导向”,加上政策持续优化,市场能少点投机、多点稳健,这样长期走下去,不管是基民还是行业,都能更踏实,韧性会更强。

发表于 2025-9-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牛市”?它会出现在经济危机之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