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6|评论: 1

底层的崇高与中产的荒诞,时代镜像下的两种饥渴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10-1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底层的崇高与中产的荒诞,时代镜像下的两种饥渴


                                         谢歌说事

        犹记得口罩如阴霾般笼罩的那三年,一则新闻似穿透乌云的微光,却也带着刺痛人心的力量在全社会激起层层悲怆。浙江湖州一位拾荒老人,以回收废品为生,在生活的泥沼中艰难前行,但却用“一个知恩者”的署名捐出毕生积蓄。

         2020年1月27日那天,寒风如利刃般割着每一寸空气,湖州市的社区里,一位身形伛偻、衣着朴素的老人,如同一片在狂风中飘零的枯叶,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他手中紧紧攥着1万元现金,那是他一生如细沙般积攒起来的积蓄,此刻却毫不犹豫地倾囊而出,只为给新冠疫情的防控添一份微薄却炽热的力量。

640
              
       视频中,他羞涩得像个犯错的孩子,用双手慌乱地遮挡着镜头,声音颤抖却又无比坚定地恳求:“不要报道我,不要写我名字,要写名字就写‘一个知恩者’。”当他的目光逐渐适应了镜头那冰冷的注视,眼中瞬间涌起滚烫的热泪,他哽咽着,却又字字铿锵地说:“国家有困难,我就应该支持。”

       那一刻,他瘦弱的身躯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如此渺小,可那挺直的脊梁和坚定的眼神,却又让他在人们心中变得无比高大,那是一种直击灵魂的震撼,更是一种令人心疼到窒息的悲壮。

        而在网络的另一端,在某音那看似繁华喧嚣、充满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里,却正上演着一场与这份纯粹崇高截然不同的荒诞剧。有博主不惜花费3800元进山采毒蘑菇,只为在朋友圈中打造出一种令人艳羡的中产生活假象,用那些精致却毫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艺术,展演着力量饥渴下那扭曲而空虚的精神困局。他们仿佛一群迷失在物质丛林中的困兽,拼命地追逐着那些看似耀眼却空洞无比的“深刻”,却不知自己早已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潭,越挣扎,越沉沦。

        这两种看似如同昼夜般对立的生存图景,实则宛如同一棵病树上结出的两颗畸形的果实,是同一套扭曲价值体系催生出的双生怪胎,共同编织着一幅荒诞至极、令人唏嘘不已的阶层饥渴症画卷。

        底层的崇高,是在稀缺资源挤压下无奈绽放的精神之花,是黑暗中那微弱却执着地寻觅光明的艰难跋涉。除了湖州那位倾其所有捐款的拾荒老人,还有一位95岁高龄的姜善庭老人,他骑着一辆破旧不堪、摇摇晃晃的残腿三轮车,二十载如一日地在街头巷尾穿梭,只为拾荒助学。

640

        那辆三轮车,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承载着他沉甸甸的爱心与希望,他的每一步艰难前行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持。这份坚持远不仅仅是自我价值的简单确认,更是对“被看见”的迫切渴望。

        在如今这个“明星偷税数亿却无人问责,卖菜大妈少找五毛便遭网暴”的道德双标世界里,底层的人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尘埃,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能获得同等分量的社会认可。他们心中那份与生俱来的崇高,便成了最廉价却又最珍贵的社交货币,就像给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强行装上一个华而不实的金车筐,看似光鲜亮丽,实则不过是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取尊严的无奈之下所做出的一种悲凉而又可笑的挣扎。

        更让人感到荒诞和心酸的是,这种崇高有时还会异化为沉重的枷锁。被救助的残疾人胡雷,他本就身处生活的困境,却依然用拾荒得来的微薄钱财坚持做公益。然而,当他拍摄视频记录自己的善举时,却遭到了无情的质疑,那些质疑声如同冰冷的箭雨,将他那颗炽热的心射得千疮百孔。最终,他只能含着泪删除作品,以求得一丝自保的空间。仿佛底层的人们连行善的方式都必须完全符合外界那苛刻而又荒谬的想象,否则就会遭受无情的指责与质疑,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那么中产的力量呢?它不过是消费主义精心包装的华丽幻觉陷阱,是繁华背后那无尽的空虚与迷茫的深渊。从价值8200元却毫无实用价值的巴黎世家塑料袋,到为万元智能项圈而花费巨资的宠物犬,中产们用物质堆砌起一道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阶层护城河。他们以为自己站在了财富与地位的高峰,却在拆封那些昂贵物品的瞬间,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空虚与迷茫之中。

       曾经看过一部名叫《万物皆备》的短剧,剧情里,住着江景豪宅的女主角,表面上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一切,然而她的内心却被失眠和社交障碍紧紧缠绕。她的储物间里堆满了各种奢侈品,那些昂贵的物品在灯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却容不下一封充满温情的手写信。这恰是这群中产人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外表光鲜亮丽,如同被精心雕琢的瓷器,看似完美无缺,内心却空虚寂寞,如同一个无底的黑洞。他们花几千元去体验所谓的田园牧歌,花上万元去感受沙漠中的孤独,本质上是把那些需要时间沉淀、需要用心去品味的人生体验简化成了可以随意购买随意展示的消费套餐。

       当“采毒蘑菇”的照片在朋友圈收获无数点赞时,他们以为自己买到了“深刻”,买到了人生的意义,实则不过是完成了消费主义精心设定的陷阱,就像笼子里的仓鼠,拼命地在轮子上奔跑,跑得越快却越逃不出那焦虑的轮盘,只能在无尽的疲惫与迷茫中越陷越深。

       两种饥渴的病根,都如同隐藏在社会结构褶皱里的毒瘤,悄然无声却又无情地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底层的崇高饥渴,源于价值认可渠道的单一化。当教育、职业等正常上升通道逐渐收窄如同一条条原本宽阔的道路被无情地封锁,奉献,便成了他们最容易触及却又无比艰辛的尊严出口。他们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盲人,渴望找到一丝光明,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哪怕那光明如此微弱,哪怕那道路布满荆棘。

       中产的力量饥渴,则是阶层流动焦虑的外化表现。在资产前10%家庭占有58%社会财富的残酷格局下,他们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的人,时刻担心自己会坠入深渊,只能拼命地用消费符号来证明自己还未被滑落,还未被这个残酷的社会所抛弃。更讽刺的是,这两种饥渴还会形成一种诡异的闭环:底层捐出的那可能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活命钱,最终却可能变成中产消费清单上的一项慈善抵扣项,成为他们炫耀自己“爱心”与“社会责任感”的工具;而中产为那些虚假的体验所花的冤枉钱,又如同无形的鞭子,敲打着让底层的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更加喘不过气来。这就像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让整个社会陷入无尽的荒诞与痛苦之中。

       在新闻舆论的舞台上,当拾荒老人的捐款被反复报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却少有人真正去追问他的养老医疗保障是否到位,他的生活是否还有其他的困难;中产们舍得为一场山野体验一掷千金,为远方的苦难流下虚伪的眼泪,却不愿花一点时间去建立真实的邻里连接,去关心身边的人,为身边人的成功真诚地鼓掌。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泡沫世界里,被那些表面的光鲜和虚假的情感所迷惑,却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纽带。

       我们该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社会健康,绝不是靠底层的悲情崇高来勉强维系,也不是靠中产的虚假消费来虚假支撑。唯有打破道德双标那沉重的枷锁,撕碎消费即价值那虚幻的幻象,让每个阶层都能通过正常、公平、合理的途径获得尊严与安全感,这场荒诞至极的饥渴游戏,才会真正落下帷幕。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责任为笔,以公平与正义为墨,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温暖的社会而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最真实、最灿烂的光芒。


       关注“谢歌说事”,看热点新闻事件,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10-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活着,等于死了没有埋,有些人死去了,却还活着!正能量!赞一个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