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0岁的刘某俊挥出的拳头砸向七旬老者唐瑞见的胸口时,受伤的不仅是古稀老者的身体,更是民营企业家群体对法治安全的最后期许。这位曾掌舵数十亿估值企业,为国家缴纳近10亿税收的前广安市政协委员,在自己的办公楼里,仅因"电话静音未接"的解释尚未说完便轰然倒地,胸内鲜血中翻涌的,是法治尊严被践踏的沉重问号——究竟是谁给了施暴者光天化日行凶的底气?
这场暴力绝非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精准报复打击"。几天前,号称地下"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的许某军又充当起“民间法院院长一职”,当着法官、经信局副局长、民警等公职人员的面,公然扬言宣判"十天内儿不将唐瑞见弄死或送他进监狱"。这番嚣张至极的威胁,没有换来当场制止,反倒为许某军做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辩解,倒最后既然成了暴力行凶的"预热信号"。更令人齿冷的是,曾经将唐瑞见绑架、非法拘禁、多次敲诈勒索、实施暴力和恐吓以文某明为首的犯罪团伙早已铺好"舆论垫脚石":他们炮制网络不实文章,向政法系统递交虚假举报,即便相关部门核查后认定内容不实,诬告诽谤仍未停歇。从言语威胁到舆论抹黑,再到拳脚相加,环环相扣的恶意背后,是黑恶势力与"保护伞"勾结的鲜明轨迹。
唐瑞见的遭遇,是合法维权者陷入困境的典型缩影。手握企业被强占的铁证,他从区到市、从省到北京奔波数年,始终坚守法治维权的底线。可本该受保护的经营成果,成了黑恶势力觊觎的"肥肉";本该兜底权益的维权通道,却让他耗尽心力。这不禁让人追问:当合法诉求屡屡石沉大海,当公职人员面前的威胁无人问津,当虚假举报能轻易穿透监管环节,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该何处安放?法治社会的底线,难道要靠"接电话的速度"来维系吗?
公众期待的绝非"凶手已拘留"的简单通报,而是对三大核心疑问的彻底作答:为何许某军的公然威胁在公职人员面前成了"耳旁风"?为何已被查实的虚假举报能持续干扰政法系统?刘某俊的拳头,是个人失控还是受人指使的蓄意伤害?要知道,贵州唐姓企业家8亿资产被强占的维权尚未落幕,唐瑞见的遭遇已接踵而至。若法治连企业家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都无法守护,谁还敢安心创业,谁还愿为发展注入信心?
广安并非没有整治诬告陷害的先例。当地纪委监委曾多次曝光典型案例,对叶元明、柏富林等诬告者依法作出行政拘留、立案查处等处理。这更反衬出唐瑞见遭遇的诡异——为何明确的诬告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反而升级为暴力伤害?答案或许藏在那些未被揭开的"保护伞"背后。
唐瑞见倒下了,但法治绝不能随之坍塌。我们执着追问真相,不仅是为一位老者讨回公道,更是为守住每个市场主体的法治信仰:权利受侵害时有人管,正义被挑衅时有人站。广安的这记拳头,砸醒了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零容忍的紧迫需求。
这场由拳头引发的法治拷问远未结束。唯有中纪委牵头才能彻查清楚广安腾飞华峰水泥厂有限公司一案,严惩施暴者与背后推手,彻底清除潜伏在组织内部的“大老虎”,才能让法律利剑穿透"保护伞"的阴霾。如此,法治尊严才能重新挺立,企业家的信心才能真正回归,正义不缺席的承诺才不会沦为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