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台的帷幕落下,当盛果果的文华奖盘被一分而尽,那些自诩为“艺术化身”的演员与导演们,是否曾侧耳倾听观众席上看戏的真实的声响?戏剧,这门本应与人共鸣的艺术,在某些人的操纵下,得奖竟沦为自我贴金的舞台,他们忙着为自己加冕,却忘了戏剧的生命不在剧本里,不在舞台上,而在千千万万普通观众的心里。 放眼当下戏剧界,多少创作者沉溺于自我感动的迷梦?他们用晦涩的符号编织所谓“深刻”,用矫揉的表演伪装所谓“高级”,用空洞的形式标榜所谓“创新”。他们陶醉于同行间虚与委蛇的恭维,满足于评论家言不由衷的赞美,却对普通观众的困惑与失望视而不见。这不过是艺术懦夫的自欺欺人,是创作力枯竭后的华丽遮羞布。 这些戏剧的“神坛祭司”们筑起了一座隔绝观众的高墙。他们傲慢地宣称“观众不懂艺术”,将任何批评斥为“审美低下”。然而,谁赋予了他们定义“美”的绝对权力?这种论调不过是暴露了内心的虚弱与恐惧——他们害怕在真实的目光下,那身借来的艺术华服会被看穿其下的空洞。 很高兴看到本届艺术节真正闪耀的经典,是与看戏的观众人心共振的,婺剧《三打白骨精》如雷的掌声叫好声响彻东安湖的夜空,越剧《我的大观园》开票不到半小时就被看戏的一抢而空。它们从不自吹自擂。 我所喜欢的那个冠天下的古老剧种,是时候拆掉那座隔绝剧场与观众的高墙了!艺术的审判权从来不在那少数自命不凡者手中,而在每一个走进剧场的普通人心里。他们的掌声与静默、欢笑与泪水,才是检验戏剧价值的终极尺度。当那些自我加冕的“大师”们再次沉醉于自己的“杰作”时,请记住——观众席上的一声轻叹,胜过所有矫饰的桂冠;普通人的一次摇头,比任何奖杯都更有分量。 继续自吹自擂,最终只会自娱自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