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6|评论: 2

高竹新区管辖调整引热议,北碚接手高竹,真的让广安离两江新区更远了?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11-8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生·评论
====

         高竹新区管辖调整引热议,北碚接手高竹,真的让广安离两江新区更远了?


                           谢歌说事


        高竹新区管辖调整后,引发舆论关注和网友持续热议。

640


      据光明网重庆频道消息,11月6日,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原属重庆市渝北区的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5镇划归重庆市北碚区管辖。新闻称,随着此次区划调整落地,茨竹镇、大湾镇的管辖权由渝北区移交至北碚区。川渝高竹新区的跨省共管主体变更为重庆市北碚区政府与四川省广安市政府。

      为此我写了一篇题为《北碚广安共管高竹新区,区划调整藏“甜”头
https://bbs.mala.cn/thread-16808720-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的新闻评论指出,这预示着川渝协同再提速,北碚牵手广安共管高竹,民生红利直达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可是,文章发出后,网友更激烈。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高竹新区调整后)其实对广安的负面影响更多,你想想,如果广安直接和两江新区接壤,是不是合作资源空间更大逼格更高,现在在广安和两江新区之间横亘着一个存在感实在太弱的北碚区,广安的任何一个区市县都不和两江新区接壤,这还是差点意思”。

640 640 640 640

      鉴于网友们如此关心关注并热议高竹新区管辖调整后的问题。那么,就再来个续篇,说说高竹新区在此前的渝北铺路和北碚升级管辖调整背后的广安-两江合作逻辑。同时也回答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重庆北碚区接手高竹新区,真的让四川广安离重庆两江新区更远了吗?

     我个人认为,网友关于“北碚存在感弱,阻隔了广安与两江新区合作”的热议,实则陷入了“地理接壤即合作高地”的认知误区。因为,川渝高竹新区从渝北区共管到北碚区接手,并不是简单的管辖主体更替,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战略升级。可以这样形容一下,如果说,此前渝北区以“破冰者”的姿态奠定了跨省合作基础,那么此后的北碚区则是以“赋能者”的角色拓展了合作纵深,两者各有侧重、一脉相承,是它们共同推动了广安与两江新区的合作从物理邻近走向价值共生。

      理由是,渝北管辖时期,高竹新区依托与渝北北部的行政关联,实现了与重庆中心城区的初步联通。通过打通南北大道三期等断头路,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缩短至30分钟,每吨货物物流成本节约60元以上,为85%的配套重庆企业搭建了基础运输网络。那个时候的地理关联,核心是解决重庆和广安两地“可达性”的问题,让广安企业能够快速融入重庆产业配套体系。而今天北碚接手高竹新区后,地理逻辑就发生了本质变化。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明确将北碚定位为“重庆中心城区北部门户”,其管辖的高竹新区不仅保留原有交通优势,更纳入重庆北部交通网络的整体规划。规划中的渝广铁路建成后,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仅需20分钟,渝广同城大道将成为重庆北上陕甘的物流大通道,而广安港通过井口枢纽建设可直接接入长江干流,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的立体通道。更关键的是,北碚的蔡家智慧新城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复兴街道地缘相近,产业配套高度契合,高竹新区可借助北碚实现与两江新区产业园区的间接联动和精准对接,而非单纯追求地理上的无缝接壤。因为,正是这种通道升级,才让广安与两江新区的合作突破了行政边界的物理限制。

      那么渝北区呢,它作为重庆经济强区,最先是为高竹新区带来了“政策高地+价格洼地”的初始优势。据媒体披露,在渝北的推动下,川渝两地累计已出台30多条一体化政策,实现53项税费政策统一,吸引201家企业入驻,培育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就高达58.55亿元。这一阶段的合作核心是“产业转移承接”,广安凭借土地、人力成本优势,成为两江新区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配套基地,四川方鑫科技等企业实现每日3趟往返两江新区的物流配送。北碚的产业赋能则更具“创新基因”与“生态优势”。作为西南大学所在地,北碚能深度释放高校创新策源功能,为高竹新区注入技术研发动力,近期引进的翰吉德新材料项目,填补了新区高端显示材料领域空白,正是这种创新协同的体现。同时,北碚新增的华蓥山、统景温泉等生态资源,也与高竹新区形成“产业+生态”的互补格局,实现了可探索文旅康养与智能制造融合的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北碚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协同联动,让高竹新区得以接入更大的创新网络,不仅能配套两江新区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还能借助科学城的技术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升级,形成“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高竹新区”的三角协同体系。这种从“单一配套”到“多元协同”的转变,让广安与两江新区的合作维度更丰富、抗风险能力更强。

       渝北时期的核心贡献,是打破跨省行政壁垒,构建了可复制的合作机制。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医保服务站的设立,实现1073项服务“跨省办”,其创新的“管理机构+开发公司”模式,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提供了样本。这些制度创新让高竹新区从区域边缘跃升为投资热土,90%的产品销往重庆市场,印证了政策协同优于地理接壤的合作逻辑。如今北碚接手后,更是将这种制度创新纳入了更宏大的战略框架。此次调整明确,北碚要依托川渝高竹新区建设跨区域合作发展功能平台,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极。在政策延续性上,北碚继续深化“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同时叠加自身生态、科教政策优势,形成了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组合拳。从合作格局看,北碚的介入让高竹新区从“渝北-广安”的双边合作,升级为“北碚-广安-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的多边联动,这与广安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的定位高度契合。随着西渝高铁广安段2026年主体完工,广安至重庆主城区车程将缩短至22分钟,这种战略层面的深度绑定,远非单纯的地理接壤所能比拟。

      事实上,区域合作的核心其实根本就不是行政边界的物理触碰,而是要素流动的畅通无阻与产业生态的共生共荣。渝北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0到1”的跨省合作奠基,让广安与重庆的产业关联、民生互通形成惯性;北碚则承接这一基础,开启了“从1到N”的战略升级,凭借生态、科教、战略区位优势,将广安与两江新区的合作从产业配套拓展到创新协同、从交通联通升级到功能融合,对不?这一切都是我们看的见摸得着的现实变化与远景。

      再回头看网友质疑,就懂了。所谓“北碚存在感弱”的说法,其实是忽视了北碚作为重庆中心城区生态花园与北部门户的独特价值。随着高竹新区纳入北碚与西部科学城、两江新区的协同体系,广安正摆脱单一配套区的角色,而成为重庆都市圈北部物流副中心、新能源产业协作基地和文旅康养后花园。这种合作格局的升级,远比直接接壤渝北更具含金量,也更能支撑广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的长远发展。单就这一思路来说的话,你能说关于调整高竹新区这一块的战略考量,朝中没有大手笔?

      鉴于篇幅,暂停讨论,不服,再辩。散会!

与本文相关延伸阅读:北碚广安共管高竹新区,区划调整藏“甜”头
https://bbs.mala.cn/thread-16808720-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关注“谢歌说事”,看热点新闻事件,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11-8 08: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25-11-8 17: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