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9日上午9:00——下午5:30乘坐沈家坝村梁怀民先生客船探秘神奇的古蓬州八景之嘉陵江上乌马奔江。
上午9:00从蓬安嘉陵江周子古镇码头乘客船出发。
船上沿途拍摄秀丽的嘉陵江风光。
12:30分在船主人梁怀民先生家吃午饭。
下午3:00返回。
继续拍摄沿途嘉陵江旖旎风光。
752幅图片正在整理中。将陆续上传。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1334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为这方山水积淀下深厚的底蕴,自然给这片热土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557年设蓬州,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诗人元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在蓬安留下了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历代英豪。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追求和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乌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流连忘返。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生长在蓬安。如今,这座建制达2000多年的古县,处处充溢着相如文化的浓烈氛围。
在周(口)河(舒)一级公路上,新矗立起一个气势恢弘的古典式建筑———相如汉阙牌坊,它是由省博物馆魏学峰担纲设计,投资230余万元修建的,上有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题写的六个端庄汉隶:“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县在打造“相如文化”方面,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传,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任蓬州(今蓬安)州官,偕文君建琴台而居,创酒坊以酿;抚琴赏月,把酒为赋。明代蓬州提学副使卢雍曾作《琴台夜月》赞曰:“城内多美酒,琴台飘酒香。”秉承相如、文君酿酒之法,几年前,南充相如酒业公司就手工酿制出了相如系列酒。同时,“司马相如”在农村已成雪梨的形象代言人,几次品种改良后,以黄坪乡为基地的“相如梨”而今硕果满枝。县内河舒豆腐、杨家手工面、石孔贡米、利溪粉丝等地方名特优食品,无不围绕“相如”品牌进行精深加工,也彰显出相如文化的经济张力。
地以人传。近年来,蓬安县陆续开始兴修仿古建筑,在龙角山、大深南海建琴台酒坊,在司马相如出生地建司马墓,在白云山石崖上刻《子虚赋》、《上林赋》……1000米长、33米宽的相如大道两侧,都以仿古建筑为主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就此和谐统一。
去年蓬安县成立了司马相如研究会,将相如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为城市建设起到了智囊作用。关于相如文化研讨,7月上旬举办了省市名家赴蓬安的采风笔会;10月中旬,国际性专题大会也将在相如故里隆重举行。
蓬安县以建设“一山(白云山)、一县(古相如县)、一城(运山古城)、一江(嘉陵江)”为重点,以挖掘相如文化为龙头,恢复蓬安“古八景”,塑造蓬安“新八景”,确立了做好宗教旅游、历史旅游、人文旅游、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思路。如今,“相如古县生态文化旅游”已完成了总体规划,下河街、蓬州及相如县旧城(锦屏镇)的恢复与开发业已启动,恢复建成了司马长卿祠,并对古街道、古民居、古铺面进行了如旧修复。这一切,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前来蓬安感受相如遗风、体验民俗文化的游人。
源远流长的相如文化,让蓬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魅力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