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得民心得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将“民心”比作水,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此可见,“民心”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 同样道理,“民心”在我们***执政地位中也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如果各级政府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勤劳为民,执政为民,那么,地方的各项工作肯定会顺利开展;反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如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心”呢?执政者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实施“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广大人民群众要有“五心”,即“知心、真心、爱心、耐心、公心”。 知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要多深入基层,多和老百姓进行思想交流,要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要知其冷暖,知其苦乐,做老百姓的知心朋友。只有取得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了解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发现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 真心:各级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关心要真心实意,不能虚情假意。只有真心实意对待老百姓,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如果假情假意,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令人反感。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更不能下车伊始,颐指气使。 爱心:作为领导干部,应关心爱护自己的下属,要在思想上、工作上及生活上多帮助他们,让处在贫困阶段的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热爱社会,热爱工作岗位,提高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工作。 耐心: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许多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上级组织的学习和教育,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慢,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区域的一把手,应该耐心在对其教导,多采取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法,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能接受干部队伍的管理,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耐心教育,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其批评, 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能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公心:作为一名执政干部,一定要有一颗“公心”,一要在工作作风上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二要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不循私情。这样才能树立自身威信,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辛勤的努力,没有人民群众无怨无悔的劳动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今天的辉煌。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服务意识差、群众观念淡薄的不良现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多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 要把是否具有“民心”不作衡量政府工作发坏的标准,政府只有时刻重视“民心”,采取措施取得“民心”,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国家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