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10-3-30 9:34:39】 【来源:新华网广安分频道、广安在线】【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项目名称:广安港总体规划
建设单位:广安市航务管理局
评价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证书号: 国环评证甲字第3205号
如你有任何意见与建议,或者需要索取更加详细的信息,请于公示日10天内与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联系,联系方式为:
1、建设单位
名称:广安市航务管理局
电话:联系电话: 13982680049 邮箱:
luying2050@163.com
2、环评单位
名称: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十八号
电话:028-85510850、028-85554742
1 规划概况
广安港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境内,地处渠江、嘉陵江下游,,广安港是四川省重要港口之一,广元-南充-广安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东北地区通过渠江、嘉陵江进出长江最近的港口;是广安奋起三次创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是广安建设川东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安对接重庆的重要窗口,是长江经济带辐射川东北经济区的接力带;是腹地煤炭、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建材及农副产品等集装箱物资的中转集散口岸;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规划将广安港划分为广安区港区、华蓥港区、岳池港区和武胜港区共4个港区,共规划了4个作业区、9个重点码头。广安港总体规划立足于港口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外运以及腹地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广安港在地区综合运输、沿江产业布局和综合交通发展对港口发展的长远要求,满足广安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要求。
2 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符合性
《广安港总体规划》符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嘉陵江航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与《广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广安饮用水保护规划》等是协调一致的。同时,该规划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和文物保护方面也不存在相互制约因素。
3 评价过程
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结合本规划涉及区域环境的特点,评价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规划方案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相关规划调查——规划方案进一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补充收集相关资料、本底监测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按不同方案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规划方案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得出评价结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推荐方案——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
4 规划区环境概况
嘉陵江、渠江广安段水质现状总体情况良好。各监测断面的各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地表水水质良好。
本次环评布设大气监测点各监测点位SO2、NO2和PM10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规划区域各监测点位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即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 环境影响分析
5.1 水环境影响分析
广安港主要港区、作业区2020年(近期)、2030年(远期)港区废水排放量分别为22616t/a、32125t/a,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分别为2.27t/a、3.22t/a,NH3-N排放量分别为0.24t/a、0.35t/a,石油类排放量分别为0.033t/a、0.047t/a。
不同功能的码头及作业区,有条件的接管的码头及作业区,其生产废水中SS经收集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所在地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后排放;特殊污染因子石油类以及与装卸储存货种有关有毒有害的液体化工品、农药等,收集后排入其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石油类:5mg/l)后方可排入所在地市政污水管网。没有条件接管的码头及作业区,生产废水经其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SS:70mg/l;石油类:5mg/l)后方可排入纳污河流。不会对地表水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广安港规划建设的港口,现场施工均严格按照要求集中施工,在场地内集中施工时,现场扬尘对500m以外的环境空气影响微小。在采取了环评要求的洒水降尘、围栏等措施后,可以有效降低港口建设期扬尘的影响。
港口运行期对环境空气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为煤炭和矿石粉尘。煤炭和矿石粉尘污染环节主要为煤炭矿石装卸船和后方堆场的堆取过程、堆场的风蚀起尘等。通过预测的情况看,规划的主要作业区、码头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但仍然需要在项目环评里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以利于在今后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参考的依据。根据本次预测情况,影响范围在作业区的范围内,故本次评价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为边界外50m,考虑到各个作业区、码头的地面风场、地形及敏感点情况有一定的差别,本次评价要求在具体的项目环评时,应根据作业区、码头具体平面布置情况进一步计算,确定具体的卫生防护距离,但原则上不低于50m的防护距离。
5.3 声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建设阶段主要噪声源是各类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及原材料运输时车辆的交通噪声,其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和缓解,从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来看,施工厂界的边界一般应设置在200m左右。
港口运营阶段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码头装卸作业机械(货泵)噪声、港区集疏运车辆交通噪声、到港船舶噪声。港区内通过合理布局,利用厂房、办公辅助设施、围墙等对装卸作业噪声进行屏蔽,或采取设置隔声罩等隔声、吸声措施,规划港口营运期场界外1m处的装卸作业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中Ⅲ类标准要求。在项目环评时,应充分考虑附近居民住宅的分布情况,必要时在港区道路两侧设立降噪带和隔声墙,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广安港2020年(近期)、2030年(远期)固体废物发生量分别为3230t/a、4590t/a。固体废物均可送往各港区所在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对环境影响较小。
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水污染防治措施
分析规划实施后产生的污水主要有船舶生活污水、船舶舱底油污水、港区生活污水、港区生产废水等。港区陆域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在嘉陵江、渠江上设排污口需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环保部门认证、认可);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及到港船舶生活污水不得在港区水域内排放,全部由码头接收,处理达标后排放。采取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后,规划作业区正常作业情况下基本不会造成水污染问题,规划港区各作业区港口废水的收集率、处理率,达标排放率将逐步达到100%。规划各作业区所在江段的水环境质量将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改善,规划港区各作业区能够满足《广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及当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功能控制规划和控制指标的要求。
6.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规划对各作业区的整合和配套集疏运通道的建设并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集疏运通道道路扬尘(TSP)可以控制在道路两侧50m范围内。在规划的实施阶段,通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并结合相关规划进行必要的居民点搬迁和集疏运通道建设,规划港区产生的环境空气影响能够控制在港区范围内,对居民点的影响将可以降到最低程度。规划各作业区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改善。规划各作业区能够满足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及环境功能控制规划和控制指标的要求。
6.3 噪声防治措施
广安港目前是利用城区市政道路作为集疏运通道,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且码头装卸作业噪声、疏港车辆噪声等对城区居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规划将逐步拆除搬迁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位于城区的、规模小、污染环境、工艺落后、无环保设施、设备简陋的生产性码头。规划实施后,城区的声环境质量将会明显改善。通过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规划各作业区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将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改善(不含规划新建作业区)。规划新建作业区通过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并在疏港道路两侧设置交通噪声卫生防护距离,其产生的噪声影响能够控制在港区范围内,对居民点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能够满足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功能控制规划和控制指标的要求。
6.4 固体废物治理方案
规划的各作业区设垃圾转运站,配备清扫车、垃圾袋(箱)收集港区固体废弃物,由市政垃圾车外运处理。船舶垃圾采用专门垃圾袋或垃圾桶收集、贮存,规划各作业区的码头需接收到港船舶生活垃圾及扫舱垃圾。规划各港区近期和远期固体废弃物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6.5 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1)工程完工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
2)对施工中挖出的淤泥、岩浆、废渣用船运到岸边指定的地方堆放。
3)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泄露石油类物质以及所运送的建筑石料等,减少对水域污染的可能性。
4)不得随意丢弃疏浚和施工废渣,而应尽量再利用,或抛至指定地点。
5)水上平台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不允许直接排放或抛弃,应在平台设立临时厕所与垃圾箱,设专人定期清理,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6)施工船舶的作业、锚泊以及来往运输航行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维护通航与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应采取以下措施:划定施工作业区域,禁止非施工船舶驶入;开辟临时性的航道供正常航行的船舶安全通过,设置必要的临时水上助航标志;由水上安全监督部门派出巡逻艇维护施工区域的交通秩序;根据各个施工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通航规定和安全措施。
7)严格控制港区污水和过往船舶污水的排放。
8)选择适合于水生生物附着生长的码头岸线和水工设施材料和结构设计方案。
9)当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对水生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时,应投放与因工程造成的生物损失量匹配的生物,注意补充优势种,稀有种和常见种。
10)在江滨尽量保持天然河堤、实施植被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为水生植被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创造适宜的环境。
6.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广安港规划中涉及到油品及危险品运输的码头共有2处,分别是梭罗码头和罗渡作业区,对于危险品运输码头,必须按照《港口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第9号)、《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第10号)的要求实施。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禁止在港口装卸、储存国家禁止通过水路运输的危险品货物。
7 综合评价结论
广安港目前存在着岸线利用不尽合理、设施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配套不全、污染严重等问题,航运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的区域经济、环境的发展。本次规划实施后将整合散乱码头,有效利用岸线资源,因此广安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十分必要的。
广安港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属国家发改委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第二十二条水运中“内河航运及船型标准化” 及“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规划符合《四川省交通运输规划》以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做到了与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本规划方案直接影响区域为规划岸线及作业区、码头周边500m陆域范围内,该陆域范围受人类活动扰动较大,动植物资源分布较少,无珍稀陆生野生保护动植物分布。实施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设期的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广安港总体规划对陆生生态环境无显著的影响,在采取环评要求的水生生态保护和规划调整建议后,对珍稀鱼类的影响可以得到减轻。规划实施后,通过对港口、码头的科学布局和对现有码头的规范、整合,在切实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相对现状将有所降低。规划的各作业区码头陆域内建设内容,应符合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并做到与区域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实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广安港总体规划是可行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