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地震博物馆”如果与北川擦肩而过,北川旅游业将失去应有的影响力
最近,网上公布了同济大学所做“北川地震纪念馆设计方案”,这有点让人疑惑不解:曾经广为宣传的“国家(北川)地震博物馆”是被北川地震纪念馆取代了,还是北川地震纪念馆作为“国家地震(北川)地震博物馆”的组成部分而先行建造?如果是北川地震纪念馆取代“国家(北川)地震博物馆”,那改变这一设想的原因又是什么? 如果是取代关系,则无论是以重建为“奠基”的发展,还是今后民生(不说发展的层次)的改善都是一个重要资源的丧失。它将使北川失去一个提升北川旅游业实力的核心项目,也使北川旅游业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对于北川来说,旅游业之兴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北川旧县城遗址则因财产权的问题留下“扯皮”的隐患。
二、重建中的“乱象”将可能撕裂整个社会和族群的凝聚力
重建本来是“万众一心”的艰苦奋斗,但因太多的因素,却变成了看的看,干的干,说的说……各管各。 (一)农村在村干部过多的自利行为下,既无协调,也无统筹,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党政干部之间或矛盾重重,或相互不信任。在“当今干部无好人”的认识之下,造成了相互之间难以配合甚至对立。北川的农村,北川的农民,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盘散沙。整个族群因权势者过多考虑自身利益而撕裂。 (二)党政干部群体(包括所有的财政供养人员)则因下派干部过多而对本地干部形成的“挤出效应”、领导忙于工作而在精神上缺少对下属的关心、党政干部以职务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以及不正之风等等因素,已使这个中坚群体的凝聚力被严重撕裂而貌合神离,各自为自己的追求或“奋斗”着或站在旁边看着。 对北川的种种担忧,让人感觉“丽江式北川”已经成为一个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