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86|评论: 0

读唐庚《斗茶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17:10 | |阅读模式

                  读唐庚《斗茶记》

                               南山种豆翁

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祐七年亲享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祐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此非吾君之力欤。夫耕凿食息,终日蒙福而不知为之者,直愚民耳,岂吾辈谓耶。是宜有所纪述,以无忘在上者之泽云。―――见《眉山文集》卷二)

唐庚《斗茶记》作于政和二年(1112年),时唐庚被贬惠州已经两年多了。在政和二年阳春三月的一天和二三友人于寄傲斋烹茶相斗为乐,因而写成这篇短文《斗茶记》(见《眉山文集》卷二)。清代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和清代陶珽重新编印的《说郛》一书中也均收录有唐庚《斗茶记》一文。此文在中国茶文化史中具有相当重的史料价值。唐庚于文中提出的关于品评茶水的高下优劣的观点也历来为人所看重!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 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广东的惠州(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本为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后逐渐成为古代有钱有闲文人雅士们喜爱的一种“雅玩”。斗茶具有较强的竞赛意味。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唐庚此文首先叙述了斗茶之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物,以及此次斗茶的结果;虽然没有直接叙述斗茶的经过,也没有交待评品斗茶次第的依据标准,但接着通过例举唐代李德裕千里取水和宋代欧阳修把贡茶藏了七年还未吃掉的事例,来阐明自已的观点:“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唐庚认为不管什么样的茶叶,新茶是最可贵的;不管什么水,活水是最可贵的。最后笔峰一转,说自已现在虽以带罪之身,贬谪惠州,但却能每日“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便能获取宜烹茶所用的龙塘活水;每年新茶上市不出三月,便能获得建安的新茶。对此,唐庚认为“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充分表现了唐庚随性而适,豁达乐观的心态。

今我读唐庚《斗茶记》一文,虽然我对品茶无爱好,当然也无研究,但我也认为唐庚关于“茶贵新、水贵活”品茶的观点有道理。而我最欣赏的是唐庚身处劣境,而心境泰然的乐观心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