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42|评论: 2

做记者的艰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12:49 | |阅读模式
几乎没怎么休息,我扛着大包小包、长枪短炮的家伙什儿又要出发了。出去干什么?无非就是天南地北,风餐露宿的四处“流窜”。一年跑了多少个地方,和多少人打过交道,我自己都无从算起,往往是头一天还在深圳龙岗,而第二天同一时间已经到了兰州。24小时之内跨越了半个中国,总是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我总结了“三多”:比司机跑的路多,比律师见的案子多,比美食家吃的地方小吃多。虽然身为记者,我常常被别人艳羡的目光笼罩,但我想说的是,别光看到“贼”吃肉,也要想想“贼”挨打的时候。我在这里把自己说成是“贼”并不是在刻意贬低自己,您没听过有人总念叨:“防火防盗防记者”吗?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厌烦,反而更热爱这份工作。10年前,我还是个自由人,每天悠闲的像在云中漫步,想要干一番事业却一直找不到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报社的记者,大家聊得甚是投机。听着那位老兄侃侃而谈采访时的轶闻趣事,我第一次萌生了当记者的念头。我把想法告诉他后,这老兄慢慢地说:“记者是个美丽的光环……。”


  “那光环背后呢?”


  “还是光环。”


  得到这个答案,我更加迫切地想加入其中,那时我还年轻,谁不想风风光光地受人瞩目啊。飞蛾尚且扑火,为了“无冕之王”的吸引力我也应该努力搏一把。就这样,我头脑一热,毅然扛起了摄像机,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


  几年下来,我成熟了,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知道还有许多不为外人知道的东西: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责任;如同紧箍咒般的纪律;以及一大帮不停奔波的“工作狂人”们……这中间包含的劳累、辛酸和委屈说也说不完,但是有大家与我同行,我不孤单。


  三年后,我从报社来到了电视台。我不否认自己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出生就已经证明了他的独一无二,能成为新闻行业的一员更让我为之自豪;同时,我也不否认自己的平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我一样都躲不开,但这些都不妨碍我成为媒体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只要机器不停地工作我就不停地工作,在没有生锈以前,我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是幸运的,能将爱好和工作统一起来,或者再上升点高度来说,能将事业作为梦想去追求。在小学四年级时,我就看过《三侠五义》。当时它是禁书,线装的那种,在市面上极少 见。整个暑假我反反复复就看了这一部书。书中最吸引我的不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它所表达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助强扶弱的英雄气概深深融入了我的思想。那时,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英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砍砍杀杀属于黑社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即便是枪支泛滥的美国也失去了拔枪决斗的自由。那段时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迷惑,满腔的“侠义衷肠”找不到宣泄机会,只能任由它在胸中翻滚着、澎湃着。


 直到有一天我成为一名记者后,才真正领悟到理想并不是无法实现,满腔抱负并不是无处投递。法制记者,尤其是电视台的法制记者,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惩恶扬善,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需要声明的是,我无意贬低此范畴之外的记者们,我只是肤浅地认为:电视能让我的想法更直接地表现出来,法理与情理的刚柔并济更适合我的双重性格。电视台给了我足够大的空间,我可以义无返顾地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我注入着自己的热情,慢慢地学会成熟和冷静。当初那份火热的、不安分的“侠义心肠”也逐渐变得凝重了、固化了,沉淀为“良知”、“道义”、“仁德”……


  写这些文字时,我正出差在外地。和我同行的记者刚才拍着我的肩,问我:“哥们儿,准备好了吗?”。我冲他点点头:“OK,没问题。”


  我马上又要扛起摄像机,继续上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7-11 19:02 |
咱们老百姓不晓得当记者的辛苦不辛苦,咱们只晓得记者能把火车吹上天 不用上税 不用打底稿,甚至脸都不得红哈,为谁吹,老百姓心里明白。


内心相当的纠结中。。。。。。。

发表于 2010-7-14 11:00 |
{:3_57:}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