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和蜀中画柏第一人
“剑门路,千年古柏何人绘,三百行程十万树,树树皆是画;翠云廊,满目苍翠望无涯,回柯垂枝不胜收,处处堪留诗。”这可不是文人墨客春游剑门的赋诗赞叹,而是日前5位意大利和英国汉学家前往国家风景名胜区剑门关游览,观看了40多帧以剑门蜀道古柏为主题的大型中国画展后敬赠画家的留言。同时,来自西安的10多名美术院校的师生,也在画作前精心拍照后兴奋地说,不虚此行!蜀中前辈的精湛力作,其风格强烈极富版画效果的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画家用株株古柏深掘到古蜀剑门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内涵,可谓撼人心魄。蜀中前辈的成功尝试,还对我们如何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力创艺术精品提供了新的启示。
据管理人员介绍,这组作品展示时间不久,前来参观和观摩的学习者目前已超过百万人次。这位深受中外游客欢迎和美术界好评的画家,即是扎根剑门山区40年,平生爱古柏、画古柏并被当今画坛誉为“蜀中画柏第一人”的孙绪和先生。
孙绪和笔名巴石,出生于四川盐亭农家,196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美院版画系,仅一年后即因贫困休学至剑阁县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和电影美术宣传,但贫困和挫折不能泯灭一颗赤子之心。数十年间,他往返跋涉,求教于长安画派开创人石鲁先生。恩师的人格和艺术魅力坚定了他的人生追求,恩师的赠言:“真诚是人生之本,谦虚是人进步之本,恒心是人成功之本。”支撑着他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了艰辛的求艺之道。节假日,他执笔写生,饥渴不知;他钻进深山,画美景不识今夕是何年……改革开放之初,他调入蜀道剑门管理局从事专业美术工作,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深造期间,经反复思考石鲁先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后,再次背上画夹;踏上征途,足迹遍布18个省、市、自治区,在行万里路,写万里生结束时,他最终认定了自己的决择:将主攻的中国山水画定位于自己最为挚爱、感悟最深、付出最多的本土优势创作资源。从此,他一头扎入了古柏森森的剑门深山。
尽历风霜,寒梅绽香,1988年,他的组画“蜀道古柏”一举跻身著名画家李可染、张仃等在京参展的“剑门风情”大型联展并广受赞誉。前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在联展前言中评价:“巴石先生多年来以最真挚、最直接的方式感悟着巴蜀故国的人文底蕴,他用融汇中西、风格独具的绘画手法展示给世界的蜀道古柏,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共鸣。”1990年省美协主办了他的中国画个展;1992年又与天津画院举办联展;1994年他的古柏作品再赴日本札幌市展出,展后作品被全数收藏;近年其剑门风情和蜀道古柏作品荣获国内外奖项20多个;数百幅作品被中外收藏机构收藏。此外,其古柏精品迄今已连续8年在中国权威画廊北京荣宝斋展售。如今长期担任剑门书画院院长、广元市政协委员和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的孙绪和已年逾花甲,仍在为剑门文化的发扬光大孜孜不倦;仍在为古蜀风情和千年古柏的表现形式苦心求索。因为,石鲁先生的教诲令他没齿难忘: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当是永无止境。
摘自《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