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12|评论: 87

【原创】广电部门现阶段强行关闭模拟信号涉嫌通过技术手段绑架用户,谋取不正当利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广电部门现阶段强行关闭模拟信号涉嫌通过技术手段绑架用户,谋取不正当利益!

      其实,现在全国各城市的有线电视用户都还没有收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因为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输都是通过由“0”、“1”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这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经论证的科学的实施方案以及过渡时间表。目前现阶段,广电部门通过说服政府、打着“民心工程”的幌子搞的所谓“数字电视整转”实际上是一场建立在广电部门垄断经营获取利益基础上的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大欺骗、大忽悠!当电视台节目源等都还是模拟信号、国家都还没有开始推行统一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成熟的方案从摄制、编辑、播出、发射到接收的整个过程都采用数字化技术的时候,各地广电部门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将原本的模拟电视信号进行技术上的转换、压缩、编码、加密、加扰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摇身一变成了他们所谓的“数字电视”,还依据所谓的政府相关文件发布通告向民众施压,要求限期“整转”并关断原有的模拟信号。这样一来,用户原有的符合国家电视技术标准的电视机就无法直接接收电视信号了,必须在电视机之外加装他们垄断经营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才能收看节目,否则,电视机就成了摆设。他们不但不依法向用户进行经济补偿,反而只给用户免费提供一台机顶盒,用户家里多房间里的、花费几百到几千元钱购买的电视机从此要么成为摆设,要么就必需再花高价钱购买他们独家垄断的机顶盒和用户ID卡并且同一用户在已缴纳电视收视费的情况还要多交几份收视费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收看状态。这纯属混账逻辑、强盗逻辑!这实质上是在通过技术手段绑架有线电视用户、设置技术壁垒,达到他们牟取暴利的目的。其结果是广电利益链条上的人赚了钱,却坑害了广大的老百姓!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有线电视用户早已与广电部门形成了事实上的合同关系,电视信号提供方——广电部门无权单方面改变原有信号形式或终止提供信号,即使履行合同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也必须依据相关法律与合同的另一方——有线电视用户平等协商、公平公正地签订补充协议解决分歧和争议。现在,作为垄断经营者的广电部门十分霸道,拒不依法办事与电视用户平等协商,还要限期强行关闭现有的模拟信号,宰你没商量!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有线电视用户依法享有的对电视信号和相关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认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完全可以依据我国《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电视信号提供方广电部门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尽快对其违约行为给用户造成的障碍予以消除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7-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curse::curse:

发表于 2010-7-1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关闭,建议数字和模拟信号同时开放

发表于 2010-7-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反对关闭有线电视模拟信号.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出现的是黑白电视机,后来当彩色电视技术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使黑白电视机无法收看,而是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长期兼容,分别从全电视信号中接受各自的信号,绝不给任何电视用户带来收视上的麻烦和利益上的损害,这才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方案。现在的电视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完全可以做到有线电视线路中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长期兼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应该开技术上的倒车。现在广电部门强行关断模拟信号只提供他们半生不熟的“数字信号”是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更是不得人心的!他们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比如说多卖机顶盒,多卖“节目包”,多收电视费,完全不顾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一旦关闭模拟信号,所有电视用户全部被套牢,要么原有电视机成为摆设,要么只好高价购买他们独家垄断的“数字机顶盒”(他们只免费提供一台电视机的机顶盒,而很多用户家里都不止一台电视机),别无选择,只好乖乖地听任“霸王条款”宰割!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7-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彻底毫不留情地顶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认为,将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要考虑使用成本是不是过高、操作是否方便、新增功能是否自己需要等问题,因此应尊重电视用户的选择,而不能利用公权力强行推广数字电视,实行“一刀切”。
发表于 2010-7-1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帖我是见一个顶一个!支持,不过,楼主既然这么懂得法律,何不就您来承头,诉诸于法律,也帮我们这些p民出口怨气???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7-1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

发表于 2010-7-1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关闭模拟信号!!!!!!!!!!!!!!!!!!!!!!!!!!!!!!!!!!!!!!!!

发表于 2010-7-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关闭模拟信号!!!!!!!!!!!!!!!!!!!!!!!!!!!!!!!!!!!!!!!!

发表于 2010-7-1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关闭反对关闭反对关闭反对关闭反对关闭反对关闭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7-1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反对大水冲走话题!

发表于 2010-7-1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3_41:}

发表于 2010-7-2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出现的是黑白电视机,后来当彩色电视技术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使黑白电视机无法收看,而是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长期兼容,分别从全电视信号中接受各自的信号,绝不给任何电视用户带来收视上的麻烦和利益上的损害,这才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方案。现在的电视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完全可以做到有线电视线路中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长期兼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应该开技术上的倒车。现在广电部门强行关断模拟信号只提供他们半生不熟的“数字信号”是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更是不得人心的!他们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比如说多卖机顶盒,多卖“节目包”,多收电视费,完全不顾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一旦关闭模拟信号,所有电视用户全部被套牢,要么原有电视机成为摆设,要么只好高价购买他们独家垄断的“数字机顶盒”(他们只免费提供一台电视机的机顶盒,而很多用户家里都不止一台电视机),别无选择,只好乖乖地听任“霸王条款”宰割!
   说得有道理!现在各地广电局面对民众的质疑和反对声,都搬出当地政府部门文件、国家广电总局的文件、国务院的文件等等,尽量使他们垄断经营的计划和操作过程貌似合理、貌似公允。其实,他们的作法和这些文件都无法掩盖政府相关部门与广电利益集团通过公权力、技术手段以及垄断经营地位谋取利益的最大化、从有线电视用户腰包里多掏钱的本质。什么”民心工程“?究竟是不是民心工程怎么能由搞工程的人和官员们说了算!应该由老百姓说了算。究竟是”民心工程”还是“民怨工程”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现有的技术方案是不是科学合理,还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收费是不是合理、偏高的部分能不能降下来?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认为,将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要考虑使用成本是不是过高、操作是否方便、新增功能是否自己需要等问题,因此应尊重电视用户的选择,而不能利用公权力强行推广数字电视,实行“一刀切”。我认为,甘教授的主张是得民心的,广电部门对他们所谓的数字电视整转的宣传解释纯粹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不过广电部门的经营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才是他们制定“霸王条款”宰客的法宝!另外,请广电部门少拿世界发达国家数字电视整转的事例来忽悠国内民众!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民众工资收入是多少?国民的福利状况怎样?这些国家的收费方案细则是怎样的?你们真的研究透彻了吗?颠三倒四、不合逻辑的比较是说服不了人的!

发表于 2010-7-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台慢,操作麻烦,控制性差,功能花哨一点不实用,
增加设备,增加能耗,增加费用,哪样利国利民?!


你们为什么要财政拨款?收费时就和电信比,垄断时你说是喉舌,播性病广告时,你说是市场行为,不知道羞,你们的公益性到哪儿去了?


通讯我们有选择用电信、移动、新联通的权利,水电气均是按量收费!我们可以多用、少用、节约用,但不影响我们在哪儿使用!!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吗?
你们广电做到了吗?以前做到了,现在为什么不?希望你们走听证之路,按流量收费!

发表于 2010-7-22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3_49:}

发表于 2010-7-2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狗日的广播局,天天电视上放违法药品广告,充当不法奸商的帮凶,现在又来搞数字电视骗老百姓的钱,现在仪陇广播局也在蠢蠢欲动,朱德修那个牛日的不是人,还在创绿色频道,简直是他妈骗子!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