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43|评论: 9

急寻“抗战时期西充八百壮士”的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急寻“抗战时期西充八百壮士”的信息
各位西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四川日报的一名记者,很快,918又快到了,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个重要的日子,四川日报拟在下周推出一组关于川军抗战的文章,其中,我们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充境内共有800多热血男儿出川参加抗战,其中仅一人幸存,其壮举惊天动地,为此,在纪念抗日战胜胜利65周年的今天,我们拟全面而深入地展现这段历史。为了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我们急切地寻找任何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人士,包括研究者,包括壮士的后代、包括一切对此有兴趣的人,如果有与此相关的人和信息,请与我联系,我的联系电话是13982225296 QQ664388745 非常感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9-1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充县是川北的一个小县,抗战开始,慷慨从军的八百多名壮士组成了一支义勇队接受训练,人称八百壮士,并在淞沪会战后补充到了川军二十六师。四川人好说“垂子”二字,西充人犹甚。这西充的八百壮士到了部队,“八百垂子”被分散分到各部。成天挂在口头的就是这“垂子”、“老子”二个词汇,即使是在这川军二十六师内,也凸显出他们是高频率使用这个词汇的人群。大家都说他们“扯得很”,因此,他们被二十六师的各级长官、士兵和朋友冠以一个可爱而又骄傲的浑名——“八百垂子”。带队的是“大垂子”,其余的则是“小垂子”。“垂子”们也以自己是“垂子”而自豪,连师长、旅长也称他们为“垂子”,往往在仗打到关键时候还不忘问下边的人一句:“你们那里还有多少‘垂子’?”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这“八百垂子”作战英勇、舍生忘死。只要仔细地研究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无人不认为他们是西充人的骄傲,是四川人的骄傲,也是我民族的骄傲。到一九四三年,八百壮士已经阵亡六百多。当时西充抗敌后援会在西充晋城镇立有一块木质碑,上面刻了这六百多名为国损躯的壮士的名字以资纪念。到抗战胜利时,“八百垂子”除了百名左右因伤残而回到家外几乎全部阵亡,最终没有几个回到家乡。。被二十六师官兵称为“大垂子”的李宏毅,是最后在军中的最后一名“垂子”。一九四五年当他作营长时,参加了对敌作战的最后一仗,在战斗中第三次重伤,躺在担架上转院地听见鞭炮声和欢呼声,才知道战争以日本人的投降而结束了。

八百壮士参加的第一仗,是武汉会战的湖口保卫战。日军波田支队攻占我马当要塞后,立即向湖口挺进。七月一日,日军在湖口东的溜泗和三里街殷家山我军接仗,日军海军陆战队已乘汽艇在彭泽以西登陆上岸。稍事整理,一阵猛烈的炮火就开始对公路猛轰,我公路上的地雷完全引爆。随即又以猛烈的炮火向我公路两侧高地轰击,一直打得飞砂走石,硝烟弥漫,不少工事被打塌,士兵死伤累累。鬼子的波田支队不等炮火停下来,气势汹汹的鬼子挺起刺刀就以密集的队伍冲锋,对着我守兵阵地就扑过来。我二十六师各部沉着应战。等鬼子一到火力的杀伤距离,我两侧高地上的轻重机枪突然以交叉火力构筑起密集的火网,公路上和山坡上留下了不少的鬼子尸体,打退了敌人多次突击。

到了下午,鬼子的海军陆战队占领了我一线阵地,我军向后撤入二线。正在向后撤退的西充“垂子”傅继尧退入二线阵地后,觉得胸口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发痛,低头掀开军服一看,胸口上有一个小口,还不断有些血渗出来。正巧卫生兵过来检查,不觉都大吃一惊:一颗子弹从背心射入,当胸穿出!子弹从肺叶间通过,既没有打伤内脏,又从前后肋骨间进出,连骨头也没碰一下!傅继尧就像没事一样,擦了些红药水又继续操起枪杆子作战去了。这事让卫生队长和营连长也都啧啧称奇,于是“打不死的垂子傅继尧”传遍全师。

退入二线的士兵稍作整顿后,趁敌立脚未稳发起反击,激战二个多小时,一阵猛烈的冲锋将耀武扬威的日海军陆战队赶到下江。敌人在逃跑时有六个鬼子脚步慢了些,被我冲锋的士兵围住。营长大叫抓活的,西充“垂子”李利民挺起刺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搏斗,被鬼子连刺三刀,全身血流如注,他不仅毫不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同后面冲上来的二十多个兄弟一起,捉住四个活鬼子。李利民的英雄事迹震憾全师,被称为“铁垂子李利民”。

此次战役,全师四名士兵受奖,其中“垂子”占了二名。

一九三九年反攻南昌时,“垂子兵”李宏毅已经是机枪连的排长。李宏毅是八百壮士中最先升为中尉排长的人,被大家称为“大垂子”。

这些西充壮士个个都是些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好兵。战斗中舍身炸敌堡、舍身炸坦克、咬着鬼子耳朵一同滚下河拼命、敌我双方刺刀同时插入对方胸膛一齐倒下等英勇战例数不胜数。当战斗激烈时,师长总爱问:“你们那里还有好多‘垂子’?”,“派‘垂子’搞突击麻。”因此,好多突击队、敢死队都是‘垂子’带队。“垂子”成功多,伤亡也大!到了这个时候,“垂子兵”已经所剩无几。这些剩下的西充壮士都已经是全师中基层的骨干,都成了连排长。而阵亡的西充兵大都合葬在江西进贤的抚河边二十六师阵亡将士公墓内。

活着的西充壮士怀念自己死去的战友,他们聚在一起,推出代表,代他们到公墓悼念战友。

垂子兵选出了李宏毅、李利民等在人作代表到公墓去祭奠为国捐躯的同乡、战友。在那黄土累累,遍地血衣白骨,饿狗成群的地方。他们在公墓边点燃奠酒、烧纸招魂,禁不住嚎啕痛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件件难忘的往事都涌上心来!他们都曾宣誓:为了振兴民族,要英勇战斗。并相互约定,没有被打死的要向死者的家属通封信。谁要是活着回去,谁就要向“后援会”的父老兄弟们报告我们作战情况,并去慰问一下死者的家属。他们含着眼泪宣誓:要为战友报仇,要向鬼子讨还血债!为了振兴民族,决不辜负西充人民“为民前锋”、“抗战到底”的嘱咐!

三位代表烧钱化纸,哭祭完了战友,又回到原部。



一九四五年六月,第二次衢州保卫战开始。

衢州县城收复之数日之后,即六月十一日,川军二十六师新任师长曹天戈就得到了四十九军军长王铁汉电令:敌人从金华再犯衢州,准备战斗,参加衢州和龙游保卫战!

龙游位于衢州县城以东约三十公里,同属盆地南缘,背靠着仙霞岭。龙游再向东六十公里,便是敌人占领着的盆地蜂腰的金华。

此时,川军二十六师编制在四十九军,沿衢水驻守在兰溪至龙游一线。

此时,曹天戈得到军部命令,着令副师长率领在龙游的部队后撤,诱敌深入到衢州后整训,准备投入对敌的包抄反攻。于丕富七十八团归军直属指挥,守卫衢州。我军将敌人吸引到衢州后,再调集重兵予以围歼。

于丕富得到军部命令,带领一个加强团守卫衢州城,以七十八团本部三个营为基干,另附一○五师一个营,师部工兵一个排组成加强团。任务达成时间:三天。

于丕富以一○五师一个营守县城东南郊的飞机场,自己本团的一、二营分别守东门和南门,团部率二、三营为预备队,放置在北门和西门,准备随时增援。

第一天,             于丕富命令全团抓紧时间修筑野战工事,一干就

到深夜始得完成。

第二天,             于丕富命令加固工事,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动手,

敌人就到了。从龙游而来的日军首先对机场发起进攻,四架飞机在空中轮番扫射轰炸。

我机场一五〇师的一个营奋力抵抗,坚持到日暮时,已伤亡殆尽。只有少数官兵幸存而退入城内。

敌人占领机场后,立即抵近城垣,当天夜间即用排炮向城墙猛轰。到次日早晨,城墙已被轰开一个口子。

从第三天开始,敌人对县城发起了猛攻。这时,天气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开始下起沥沥细雨。开始雨虽不大,时雨时停,但天空中刮起东南风,风夹雨势,向我军官兵迎面拂来,阻碍官兵视觉。敌由东南向西北进攻,占着有利的上风,背风作战,形势有利。

很快,敌人以轻重机枪封锁这个城墙的缺口,雨点般的子弹为突进的日军开辟通道。头戴钢盔、背着风雨冲锋的鬼子兵不断从缺口中涌入城内,同七十八团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于丕富指挥官兵奋力反击,战况极为惨烈,双方在雨中厮杀,经过一整天的反复争夺,日暮时分,终将敌人赶出城垣。

雨越下越大。山涧、小溪山洪暴涨,冲毁了道路。

受到下雨影响的不仅是城中的于丕富团,更重要的是,受命驰援衢州的部队山洪阻挡住了。鉴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长官部下令取消在衢州包围敌人的计划。

军长王铁汉接到取消作战的命令,向于丕富下令:原作战计划取消,鉴于三日守城任务业已完成,着七十八团于次日从北门突围,突围后十二时到达沙漠滩时,有二十一军接应。

于丕富接到突围命令后,在城墙上留下掩护部队,突围前整理好突围队伍,四人一横队,在北城门下排好纵队,准备开门后一齐冲杀出去。突围的部队共千余,外加有自愿随队突围的城中百姓,也都被编队夹在其中,总计军民二千多。

沙漠滩是靠近衢水南岸的一处空旷的沙滩,四周毫无遮拦。于丕富根据突围部队行军作战的速度,计算好时间。到时一声令下,城垣上掩护部队猛烈开火,掩护部队出城!城门大开,突围部队十几挺机枪开路,二千多人呐喊着冲出城去。

掩护部队完成掩护任务后也尾随突围部队出城。部队在同敌人交火中不断有人中弹牺牲,但主体仍按时到达了沙漠滩。

城墙上的掩护部队一撤走,鬼子便涌入城中,占领了城垣居高临下。突围部队的后路被堵住了。

这时的沙漠滩已经成了炮火连天的火海,哪里看有接应部队?七十八团完全陷入敌人密集的火网之中。于丕富指挥部队奋力还击,可是部队失去城垣的依托,沙漠滩一片开阔,二千多人无法隐蔽,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下受到无情的绞杀,几乎全体阵亡。

现在再来看看我西充县的八百壮士。

七十八团此时还有西充八百壮士六名,都是连长、副连长和军械员一级的指挥官。在这场绞杀中除一人外,全部牺牲。

逃脱这场扼运的,便是任三营副营长的“大垂子”李宏毅。

会战开始时,李宏毅奉命到江西、玉山接受新兵。在沙漠滩正在激战时刚好率队返部,走到临近战场的大溪滩时,知道前面战斗紧急,急欲带兵加入战斗,却被参谋长黄惕斋派人拦住了。

“参谋长,我知道团长身边无人呀,团附、副官都下连队代理指挥去了,我就带几个人上去协助团长指挥呀!”李宏毅已经声泪俱下,对着参谋长大声请求。

参谋长已经料到战事的结局,心情万分沉重,连连摇头:“战况有变,只准下来,不准上去。你能收容一个算一个,收容一支枪算一支枪!”

前面十公里外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枪声响了半天,慢慢的逐渐稀疏下来。李宏毅已经感到情况不妙,心急如焚。黄昏时刻从衢江漂流出来两名奄奄一息的伤兵,报告了突围在沙漠滩上的惊天噩耗。

阵亡官兵的遗体不断地顺着衢水漂下来,半夜时分,打捞起了团长于丕富的遗体,浑身上下已满是枪眼。

到第二天中午,总共收容到二十余人,这就是二千多突围官兵和百姓的全部剩余!

龙衢战役之后,全师的西充八百壮士只剩下三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四十九军奉命直逼杭州,二十六师进攻昌化县城(现为杭州西南临安市昌化区),七十七团为主攻。

七十七团尚有西充壮士两人,都任连长,在突击城垣时,两名壮士阵亡了。这时,全师的西充八百壮士还剩李宏毅一人。

八日夜,师长曹天戈命令李宏毅率一个加强营从敌后插入昌化县配合七十七团歼灭守敌。在突击挑灯巷制高点时,敌困兽犹斗,疯狂反扑,双方展开空前激战。李宏毅在指挥中重伤被救下火线,担架兵冒着炮火将他送到野战医院。

经野战医院救治后,又送后方医院,李宏毅躺在担架上转院时,突然听见阵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胜利了!(作者何允中 )





舍身炸*本鬼子的碉堡、坦克,咬着*本鬼子的耳朵下河拼命……1937年,西充县800余名义勇壮丁出川抗*——西充:八百壮士血染山河
  
  1938年夏,西充壮丁在江西湖口殷家山打响抗*第一战,伤亡10余人;
  1939年6月攻打南昌,西充壮丁伤亡100余人;
  1940年再攻南昌,西充壮丁阵亡300余人;
  ……
  “每牺牲一个老乡,西充肃王庙的木质纪念牌上就用红字记下一个壮丁的名字!”昨(5)*,在西充**党史研究室主任吉兆洪的带领下,采访组在西充县文化路找到了唯一幸存回到西充的义勇壮丁李宏毅。
  一走进老人简陋的家,正面墙上“抗*雪国耻” 的红色匾牌特别引人注目。回忆起出生入死的同乡战友,90岁的老人悲痛万分:“到1944年,纪念牌上就写满了500多人的名字!”
  不当亡国奴,抗*到底。1937年农历八月十九,西充县占山乡戏楼台边上贴着红字告示:有志抗*的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不到10天时间,全县就集中了义勇壮丁800余人,共编成8个连,入编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二十六师。
  “我当壮丁抗*,主要是受了我表兄何注江的影响!他是地下党员,他还动员我母亲说,让宏毅出去闯,只有抗*才有出路!”讲到抗*,李宏毅指着在厨房里做菜的98岁的老伴笑了,“那年我21岁,就抛下她们母子,报名参加了义勇壮丁队。”
  “我们在江西景德镇石门街等地接受训练,战斗技术全部达到了优秀标准!”李宏毅竖起了大拇指,“除了李占光等3个人分在了师部通信连,我们全部分到了抗*前线,各团壮丁们的情况就通过李占光和西充抗敌后援会联系。经历第二次南昌战役后,官兵们就竖起大拇指夸西充壮丁,连师长王克竣都点名要西充壮丁!”讲到最惨烈的南昌战役,老人眼角挂着泪,65年前西充壮丁誓死抗*的场景再一次浮现在老人眼前。
  冲锋在前的西充壮丁奋不顾身,舍身炸*本鬼子的碉堡、坦克,咬着*本鬼子的耳朵下河拼命,敌我双方刺刀同时刺入胸膛……两次战役,西充壮丁就牺牲了400余人,遗体就安埋在江西进贤县抚河边梁家渡阵亡将士公墓。
  “到1945年,西充壮丁死了830多人,其余20多名伤员全部转入后方医院治伤!”一起长大的同乡战友死伤在*本鬼子手里,李宏毅声音铿锵有力,“要给战友报仇!要向鬼子讨还血债!”
  1945年8月9*,*本兵在浙江昌化投降的前一天晚上,敌我双方在挑灯巷发生激烈巷战。身为营长的李宏毅一马当先,冲向*本兵所占据的高楼,遭机枪扫射倒在了战场上。
  “营长呢?快!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连长蒋德胜派了一个小分队,从战友的尸体堆里找到了血肉模糊的李宏毅。
  “还有气,卫生员!”连长把李宏毅抬上了担架,迷迷糊糊之中李宏毅听到了“*本人投降了”的欢呼声。在担架上,李宏毅喜极而泣,鬼子终于投降了,死去的战友终于可以瞑目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立在肃王庙里的西充阵亡义勇壮丁纪念牌被毁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壮士们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西充“锤子”一战成名


  李老回忆,初入军营,西充壮丁给人留下的是性情躁与好争斗的印象。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一语不合,开口闭口就是“老子”、“锤子”,让人听了很不是味道。于是,一个带贬义的外号产生了,队伍里每每看到西充士兵,其他官兵就称他们为“锤子”。
  然而这“锤子”后来竟渐渐演化为褒义的称谓和至高的荣誉。在正面接敌后,西充士兵在战场上剽悍与善战,他们敢打硬仗,敢打恶仗,很快赢得了官长的青睐与战友的软佩。尤其是师长王克浚,对被称着“锤子”的西充士兵喜欢得不得了。凡是遇到久攻不下、久战不决的时候,他总是要从师指向各个单位发出指令:“喂你那里还有多少,‘锤子’,赶快放到我这里来,组成敢死队,给老子顶起!”
  在第二次南昌战役中,四十九军军长陈安保阵亡。战斗最紧张之时,已任重机枪连排长的李宏毅接到上峰命令,由他这个“锤子”排头,带领重机枪连的士兵全拿起步枪去最前沿。当时有的士兵不干了,说什么我们的职责是坚守重机枪阵地,凭什么这个时候要去冲锋?李宏毅掼下军帽,大呼一声“锤子!”端起机枪就冲进敌阵,战友们一听也来了精神,纷纷跟排同等的杀了进去。就是这个冲锋,李宏毅找回了军长陈安保的尸体。二次南昌战役结束后,全师的表功会上,受到表彰的有22人,其中西充籍官兵就有11人。此役,西充“锤子”名声大震。李宏毅在战场上考入黄埔军校,专攻美军战术。一年后返回部队,不久升任营长。是当年西充八百壮士中提升最快的,因此被人称为“大锤子”。
  在八年抗战中,西充义通壮丁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到参加浙江“绍兴战役”、江西“上高战役”及“浙赣战役”时,西充壮丁大都担任了连、排长,在全师第一线起骨干作用。多年的残酷战争,他们伤亡也很大,八百西充壮丁死伤殆尽。1943年,“西充县抗敌救援会”在肃王庙立了一个木质纪仿碑,以示家乡父老对他们的怀念。
  “龙衢战役”后,川军二十六师打得只剩几个人,战功赫赫的西充“锤子”,也只有李宏毅一人了。到1945年8月9日进攻浙江分水县城,李宏毅率一个加强营从敌后插入分水县城与敌巷战,身负重伤。在担架上听到老百姓欢呼胜利之声和鞭炮声,才知道这是他的最后一战。而他自己,也是最后离队的一个西充义勇壮丁了!

  血泪深仇永世不忘

  在采访中,李老概括介绍有关西充壮丁伤亡的情况。
  从1938年夏开始,西充壮丁正面接敌。他们在江西湖口阴家山和日本鬼子作战。是役,西充壮丁伤亡10余人。
  1939年6月攻南昌,西充壮丁伤亡100余人。1940年8月再攻南昌,战斗异常激烈。四十九军军长陈保安阵亡,二十六师师长刘雨卿负伤。西充壮丁在此役中伤亡300多人。
  李宏毅老人说,两次攻南昌阵亡的川军官兵尸骨,都埋在异乡的江西进贤县梁家渡二十六师阵亡将士公墓里内。为追悼同乡战友,幸存的西充壮丁凑钱买了香烛奠品,派他和李利民。何益中等为代表前往公墓祭奠。李宏毅他们焚香化纸,号啕痛哭,他们宣誓:“要为亲人报仇杀敌,绝不辜负西充父老的嘱托!”
  时至今日,面对记者采访,言及鬼子的暴行和同胞的惨景,李老仍然是义愤填膺。老泪纵横。他说,当年的小日本地没有四川在,人没得四川多,却胆敢兴风作浪,妄图称霸亚洲。八年抗战把它龟儿子打成了烂摊摊。如今又有人贼心不死,图谋不轨。我马上90岁的人啦,当年在战场上,由我亲手杀死的鬼子,数都数不清。我要用亲身经历告诉每一个人,谁敢来欺负我们中国,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李宏毅,西充县占山人,当年西充八百义勇壮丁之一。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排、连、营长。解放战争中起义后,先后在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校任合作战术教员。1963年转业至西充县生资公司工作,现离休。
    摘自《南充晚报》

发表于 2010-9-1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百男儿真汉子

发表于 2010-9-1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樣的

发表于 2010-9-10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发表于 2010-9-1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碧落落


    你说个锤子,把劳资眼睛弄湿润老。

发表于 2010-9-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20012


    嘿~ 他们就喜欢这效果,我专门在网上给他转了点来
发表于 2010-9-1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西充中学毕业的,在入学那年,李宏毅老人给我们新生讲过课,主题就是八百壮士抗日。
想不到他老人家还在,向他致敬。
西充那个肃王庙,就是纪念射杀张献忠的清朝肃王建立的,张献忠在西充名声很臭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10-2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在西充,至今流传“800壮士”打日本鬼子的传奇故事。壮士们英勇杀敌,打不倒,攻不垮,嗷嗷叫的战斗激情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800西充川军将士中唯一的幸存者、西充县占山乡人李宏毅,人生更为传奇,他不仅经历了酷似电视剧《亮剑》的勇猛杀敌剧情,又承担了《潜伏》里保护革命同志的地下任务……

    2005年李宏毅病逝,将一本亲笔所写约5万字的《征途札记》留给了儿子李汝江。9月14日,记者驱车200公里,来到西充,寻找到70岁的老人李汝江,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川军英勇抗战史。

    □文/颜婧

    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

    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

    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

    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

    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那一日,攻浙江分水,一群人突围拖下李宏毅的“尸体”,发现他没死,准备抬去上海治疗。没想到的是,李宏毅躺在担架上,突然听到阵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抗日战争胜利了!

    据李宏毅在《征途札记》所述,856人西充壮丁,其中一人因身体原因被退回,855人则全部补充到川军43军26师,编成了野战补充营开赴江西训练。在那里他们苦练杀敌本领,射击不合格或者刺杀输了一枪的,半夜都会起来练。最终,这批西充人的技术均达到了优秀等级,分编到一线连队。

    800多西充人好说当地土话“锤子”二字,开始有人觉得他们“扯得很”。但是,在战斗过程中,他们性格火爆、敢打恶仗,冲在最前面,很快赢得了上司青睐与战友们的钦佩。尤其是二十六师师长王克浚,对西充士兵喜欢得不得了。凡是遇到攻坚战,久战不决的时候,总会发出指令:“喂!你那里还有多少‘锤子’,赶快放来组成敢死队,给老子顶起!”

    西充“800壮士”一战成名的第一仗,是在武汉会战的湖口保卫战。据李汝江根据父亲的回忆介绍:“当天他们和鬼子交火多次,各有死伤,但我军两侧高地上的轻重机枪以交叉火力构筑起密集弹网,日本鬼子虽然多次突击,但都失败告终”,这场战役,西充“800壮士”中既有被子弹穿膛而过奇迹生还的傅继尧、也有带领20多个弟兄活捉四个鬼子的李利民等英雄。

    1938年在江西、湖口等江防阵地,李宏毅即升班长,第二年升为排长,进攻南昌,“800壮士”伤亡了100多个。活下来的大部分陆续升任连、排长。李宏毅在战争期间考入黄埔军校三分校军官班八期,专攻美军战术,1940年毕业返回部队,不久升任营长。

    李汝江说,父亲常说,川军中的西充“800壮士”个个都是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好士兵,战斗中舍身炸敌人的碉堡、炸坦克、咬着鬼子耳朵肉搏,例子数不胜数。

    “龙衢战役”后,川军二十六师打得只剩几个人,西充“800壮士”为国捐躯,只有李宏毅一人奇迹生还。原来,1945年8月9日,部队进攻浙江分水县城,李宏毅率一个加强营从敌后插入分水县城与敌巷战,身负重伤居然还没死。

    早在1943年,“西充县抗敌救援会”就在肃王庙立了一个木质纪念牌,表达家乡父老对“800壮士”的怀念。据介绍,这个纪念牌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

    潜伏:国统区的“中共地下党员”

    抗战胜利,并未让李宏毅就此回归平凡生活。而是再一次面对人生转变。经过集训后,他回国民党军队“潜伏”,有了新的秘密称谓:“中共地下党员”。

    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拉开,李宏毅所在的国民党军队随即被共产党的军队包围并俘虏。打鬼子战功显赫的李宏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派到华东地区学习,后又到大连训练民兵。

    1947年,李宏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又被秘密地派回国民党军队,成为我党的地下党员。“这不就是从《亮剑》一下到了《潜伏》嘛!”见记者惊叹,李汝江笑呵呵地点头。

    解放战争期间,一名叫陈美珍(音)的女共产党员被抓后,始终装傻充愣,赢得宝贵的营救时间。最终,李宏毅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将她成功地转移出华东地区。

    最大的一次“战斗”,则是汤恩伯要撤离上海、逃到台湾的时候,时任国民党军队某部警卫营长的李宏毅突然接收到一个密令:“立刻将关押在地窖里的几十名共产党员集体枪决。”

    李汝江说,每次父亲讲起这段往事,都会觉得很紧张、很紧迫,因为当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就要鱼死网破了,稍微有个闪失,不但营救不了同志,自己也会暴露。后来,他用假枪毙的形式,瞒过了慌于逃命的上级,成功营救了这一批同志。

    后来,李宏毅随国民党败军到了海南,秘密联络党组织:“可能要去台湾了,怎么办?”得到答复:“如果实在要去台湾,就去,继续潜伏,会有人主动联系你。”但是,李宏毅说服了对去台湾非常犹豫的军长,成功“策反”,部队拉回四川邛崃。至此李宏毅胜利“回归”。

    铭记:川军抗战的一个缩影

    西充川军的800壮士,是抗日川军的一个缩影。之所以勇敢坚强,是因为他们坚守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存亡相依的信念。李汝江说:“这个信仰,陪伴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始终,勇敢去迎接挑战,坚守阵地,赢得胜利!”

    李汝江记得1953年的某一天,一封来信让全家喜极而泣,李汝江才终于相信,父亲还活着!信中说,李宏毅被安排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教员,并获准带家属生活。

    李汝江跟着妈妈、姐姐先坐汽车去南充、重庆,又坐船去武汉,最后坐了几天火车辗转到哈尔滨,一家团聚,母亲哇哇大哭。“这是我第一次坐汽车、火车,记得在重庆上船前,吃了一碗火锅粉,那个味道至今忘不了!”在哈尔滨,打过鬼子、九死一生的英雄父亲就在面前,李汝江说,“失去父亲,饥饿战乱的童年阴影,一下子云开雾散了!”

    在儿子眼里,父亲是血肉之躯,却是一个传奇。因为,他身上残留了太多弹片,“上世纪80年代末,他需要做个小手术,但医生发现他肚皮上有黑点,以为是癌症。父亲哈哈大笑,说那是残留在体内的弹片,不仅肚皮有,嘴皮、手臂、身上到处都是。”

    手术后,李汝江劝父亲:“现在写传记的人也那么多,怎么不把西充‘800壮士’的事迹写下来呢?”

    当时,老爷子已经70多岁了,平时会写诗词的李宏毅开始执笔《征途札记》。其间,他亲笔书写了几十万字的材料,积存下来厚厚20多公分的手写材料。李汝江说:“很多人,包括一些协会、民间组织、电视台,都来要《征途札记》,目前它应当是由亲历者所写、反映那一段历史比较全面的文字资料。”

    晚年时期,李宏毅最喜欢对家人说:“一定要努力为自己的民族争气,只有民族强大了,人家才不敢欺负!”

    2005年老人家去世,儿子李汝江从骨灰中,拾起了几块被烧得焦黑的弹片。他说:“父亲与他的老乡战友‘800壮士’已在天堂团聚了。”

    【相关链接】

    川军悲壮抗战的镜头与数字

    “八年抗战期间,共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此外,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对川军抗战颇有研究的四川作家郑光路,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悲壮的岁月。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四川各地热血青年踊跃上战场的高潮从未间断过。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比如安县农民王者成,赠给儿子王建堂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上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在最惨烈的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四川人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弹尽粮绝,王铭章顽强抵抗,腹部中弹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除了战场上的英勇,抗战最困难时期,四川的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粮食和捐款。1941年至1945年,四川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百姓们觉得军队打仗必须要有粮食,所以吃苕藤树叶也要交足公粮!川江上也全是赤裸上身的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全川又掀起献金高潮。1944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举行。一长串衣不蔽体的乞丐,也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抗战期间,四川各地献金总额5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