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80|评论: 2

绵阳古代有几位涪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众多诗人、墨客,仅绵州的乡贤,许多都是“出类拔萃”、“重德高俊”之士,在“贤治”、“清政”、“奉献”等方面显耀于绵。绵州在宋、明、清各代均由有德之士盖古贤堂,使后人得以景仰,鼎盛文风,形成了“崇文尚贤”的古风,一直沿袭影响至今。

  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当属第一人,而且姓什名谁都不清楚。有诗《游渔父村》,作者也不知姓名,道出了涪翁的来历:

  白云深处碧溪流,渔父逍遥溪上头。

  世际周秦嫌逐鹿,身潜江渚伴浮鸥。

  桃源鸡犬名还在,柳浪纶竿事竞休。

  风景尽随烟水去,依稀新月旧时钩。

  可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末期,就来到当时的绵阳沈家坝南端隐居。

  据《后汉书·郭玉传》记:“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钓鱼于涪水,固号涪翁。翁乞食人间,见有病者,时下针石,应时而效,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翁授弟子程高,高授郭玉,玉为汉和帝太医丞。”今李杜祠尚保存有汉涪翁像碑一块(原置古春酣亭中)。书赞:“西汉中微,名贤放逐,有一父老,不知何出。钓隐涪江,针经著录,弟子程高,再传郭玉,矫矫清风,依依乔木……”

  今绵阳富乐山麓惠泽堰进水口处,为古渔父村,与南山隔江相望,村畔有黄斑石半没沙际,是汉涪翁隐居之处。

  绵阳人民敬仰、怀念他。南山十贤堂(今白衣庵处)内祀涪翁、李仁、尹默、文儒、文轸、程德降、范辰孙、方任、范仑、张世则、万辉,共11人。但由于“二文”合称为文公,故名十贤堂。由明代举人绵州李梓撰写《南山十贤堂记》,今堂废碑存,文见延贤山下,俗称鸡公石。石下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所建一堰沟,名“涪翁堰”。涪翁被列为十大乡贤之一。

  1993年,绵阳永兴镇西汉墓出土文物“人体经脉漆雕”全国少见,堪称国宝,也是针灸问世于汉代涪县的佐证,涪翁也被誉为“针灸始祖”。

  当今中国科技城,正筹备“绵阳中华科技名人雕塑园建设初步方案”。本土古代科技名人在嫘祖、大禹之后,别忘了涪翁、郭玉二人(了不起的医学家)。

  另一位涪翁名黄庭坚。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史祁任绵州知州,曾在州治内学署东立十贤堂,绘像祀之,亲为作记。《方舆胜览》记:“绘庞统、蒋琬、杜微、尹默、李白、陈该、苏易简、王仲华、欧阳修、黄庭坚十人像祀之,史祁记。”

  又见李杜祠内,正殿祀李白和杜甫,左侧祀黄庭坚、陆放翁;右侧祀邓文原、赵鹏飞。

  可见另一涪翁——黄庭坚在绵的名气很大。但这位涪翁的“涪”,却与涪江、涪城无关,而与涪州(涪陵)有关。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因修《神州实录》获罪,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今黔江地区。当时他的表兄在夔州路作官,为避亲嫌,怕有包庇,又把他置到宜宾。

  黄庭坚在宜宾期间,利用江北天然峡谷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凿石造势,引泉水以通;又在石壁上刻“曲水流觞”四个大字。他常邀请文友诗朋到此流杯赋诗,现在江北公园“流杯池”保存完好,常年可“流杯”,是全国多处流杯池(三台东山公园亦有“流杯池”)中最佳者,其池为九曲形;黄庭坚在巨石东西两面还刻有“南极老人无量寿福”8个6尺见方大字。

  黄庭坚在宜宾只住了三年便奉调回京,在宜宾期间作诗57首、诗23首、文赋11篇,其“词章翰墨,日益超妙”。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江北筑“吊黄楼”,公园内景点,也多以涪翁名之,如“涪翁谷”、“涪翁壑”、“涪翁亭”、“涪翁祠”等。(汤玉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8-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发表于 2005-8-2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一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