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走进青川县石坝乡,山梁上的一处板房引人注目,浙江省丽水市援建青川县石坝乡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旁边,竖着的一块牌子十分显眼——“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向山下眺望:一排排农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向山里延伸,一座座桥梁跨河而架,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我们能有现在的好光景,全靠郑力平指挥长和他带领的丽水援建团队!”路过的石坝乡八一村花园社村民徐仕清说。
柳桂华本报记者徐凯文/图
援建项目攻坚
“千道理,万道理,项目开工是硬道理!”
2008年9月,郑力平带着750万丽水人民的重托,告别年过八旬的双亲,告别家人朋友,携丽水指挥部一班人来到了石坝乡。
当时的石坝,满目疮痍,连找一块搭建板房的平地都没有,有关专家认定:“石坝境内只有37.5亩地相对安全。”正好救援的部队撤走后,他们就在场镇附近唯一一块稍显平坦的山梁上搭建了板房办公室。郑力平说:“既然来了,就要为这里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干事情。千道理,万道理,尽早让项目开工才是硬道理!”
丽水指挥部实施的首批援建项目就是石坝乡小学、卫生院和场镇供水工程。2008年10月,一场轰轰烈烈的项目攻坚战在石坝打响。郑力平与战友们立下军令状:“项目不开工,就不回家过年。”
于是,他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协调沟通,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春节前,首批项目如期开工。
通过8个多月的辛苦努力,2009年5月,场镇供水工程完工;6月,正值学校建设的关键时期,恰遇梅雨季节,到处都是山洪、泥石流。指挥部工程师高衣所回忆说:“当时车子行驶在路上,犹如行驶在滩涂中。脚下道路坎坷崎岖,山上随时可能塌方。”但为了提工期,抢进度,保质量,郑力平带领大家攻坚克难,确保学校如期竣工交付使用。
2009年9月25日,石坝乡卫生院竣工并交付使用,解决了石坝乡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石坝乡场镇建设中,郑力平提出了“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完善设施,提升品位”的场镇建设格局,重点打造“12541”工程,即“一堤一园、二路二桥、五桥四区、一整治”。
为全面实施“12541”工程,郑力平多次往返于石坝和丽水之间,多方协调,千方百计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石坝乡场镇居民范尚金说:“记得去年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郑指挥长每天一大早就在路桥建设的现场指导,常常在工地忙到深夜,我们非常感动!”
通过一年多没日没夜的工作,丽水援建石坝的“堤、园、路、桥、廊”等项目均竣工建成。建成了红石河沿线1250米长的防洪堤,维护着石坝场镇近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兴盛街、民主街两公里水泥路的浇筑;石坝科教文化中心、园丁公寓两幢大楼竣工落成;新修了石坝大桥、红石桥等五座桥梁,形成了场镇“两纵三横”的道路网络框架;引入丽水“文化元素”,新建了独具特色的“红石廊厅公园景观带”;他们还对整个场镇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重建后的石坝场镇可吸纳新增人口300人到1000人,大大提升了场镇的集聚能力。
心系灾区民生
“用建设丽水的心,做重建石坝的事。”
由于石坝乡受灾严重,98%以上的农房需重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是当地人对震后石坝的概括。为让石坝百姓早日安居,郑力平可是操碎了心。
去年农房重建开始时,他积极与石坝乡党委、政府商量,因地制宜制定农房建设方案,与村民交心谈心,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派员现场指导农房建设,在石泉、枫秀坝建起了两个农房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了全乡农房建设顺利开展。
去年冬天,郑力平在石坝乡五一村二社调研时,看到农户赵少武正忙着建房,他二话没说,拿起斧头、锤子就上去帮忙,看他那投入劲儿,就像做自己家里的事,这让赵少武一家人感动不已。郑力平说:“我生长在农村,什么农活都会干,你放心,我一定帮你做好!”
如今,石坝乡1325户重建户已全部搬进新居。石坝乡农房重建工作相继获得青川县和广元市“特殊贡献奖”。
震后的石坝乡农村群众饮水极度困难。为了给大湾村布家山村民寻找水源,去年3月,郑力平和工程建设组组长黄庆良翻山越岭,徒步走了六个小时,终于找到一处水源点。还有一次,郑力平到八一村花园社寻找水源,也整整走了四小时山路,才为当地农户找到水源。
石坝乡党委书记何鹏飞说:“丽水援建指挥部已为我乡建起了33个供水站(点),铺设管道130公里,建水池50个,使石坝乡4000余人饮水不再难!”
在援建中,郑力平针对石坝实际,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种养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户发展生猪、长毛兔、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仅去年一年,就在石坝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大户12户;在该乡中心村建立1000亩金银花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产业,让灾区群众逐步走了增收致富路。
郑力平说:“我从到石坝的那天起,就把石坝当作我的家,自始至终,我都是用建设丽水的心,做重建石坝的事!”难怪石坝乡乡长赵仕雄说:“郑指挥长每次到县城去开会,开完就匆忙往石坝赶,除非不得已,他不会留宿县城;而在石坝乡,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项目上、工地上忙,要不就是和老百姓“粘”在一起。他早已把石坝当成自己的家了!”
如今,石坝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每当看到此情此景,郑力平总会说:“灾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滋润,这表明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费,我感到很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