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99|评论: 4

会理绿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0:55 | |阅读模式

                                曜变陶魄

上篇:溯源

陶瓷,土与火的完美结合,焙烧出一段精美绝伦的记忆和传奇。

陶为瓷之源,瓷是陶之流,陶瓷史就是华夏文明的起点和缩影。中国人的艺术理念、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很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技艺来尽情展现,并被塑造成非常典型的时代形象,整个陶瓷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仰韶、半坡到夏商、殷墟,从兵马俑到唐三彩、元青花,陶瓷的发展贯穿着中国历史的背景。秦砖汉瓦的古朴流畅、坚固耐用引领了世人的审美情趣,宋瓷的幽澹高雅、韵致精微,达到了陶瓷艺术的极致,明清时的繁复精美,又表现出民族的生命情调与人文特质,而粉彩、珐琅、紫砂、黑瓷等五彩斑斓的色泽把康乾盛世点缀得生机盎然。

会理制陶业发展历史久远,发掘于会理县南阁乡境内雷家山西汉古墓群的一座残墓中出土了三十余件罐、杯、樽等陶器。表明从秦汉时期会理制陶业已开始萌芽发展。据考古发现,会理县老街乡石厂村碗厂湾有一瓷窑遗址,总面积9311平方米。窑炉为龙窑。器型有碗、盘、杯、碟、饰件等。经确认该窑遗址的烧制应始于南宋晚期,鼎盛于元、明,属南方龙泉窑系。

据史料记载,会理于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县称会无,天宝未没于南诏,后归大理段氏。仍为会川府。明洪武年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从此归属四川。元末明初,元贵族月鲁帖木尔先降后叛,会理地区连年战乱,会理古城毁于兵火,元代石厂古瓷窑从此绝烧。明洪武三十一年,战火乃息,会理城在现址重建。明朝政府在会理地区实行更大规模的屯田制度,为生产生活所需,在城南鹿厂开设瓷窑,产生了全新的陶瓷品种:会理三彩和绿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元开始,为加强统治,在西南地区,除军事、行政建制外,实行“屯田”。元朝军队中一部分士兵及工匠在西南地区定居下来。会理地区回归中央政权以及屯田制,为会理地区产生中原风格的青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元青花乃瓷中珍宝,世界知名,主要指元代景德镇所产,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精工制作的青花瓷。然而,元青花并非只此一家,据相关资料记载,除江西外,福建、浙江、湖南、湖北、云南在元代均有青花瓷器生产,而会理是四川唯一产元青花的地方。

大约在元末开始,石厂窑开始使用青花装饰,近年在会理元代老城遗址出土大量青花瓷片,石厂窑产品没有南诏或大理的风格或乌蛮、白蛮风格,却具有浓厚的中原风格。石厂古名“苗子湾”,紧邻村落叫“毛溪屯”,从地名上也佐证了这一点。会理窑元青花画工较规整,结构合理,装饰效果美观。在工艺上,会理窑元青花与玉溪窑窑青瓷基本一致,可以断定,会理窑元青花是由元朝屯田军队所带来的中原制瓷技术,使用本地材料,为屯田军民和原有土著生产的实用青花瓷。是元青花家族的一员。

中篇:绿之韵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单色釉陶瓷,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真谛,让人们感受到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唐代斑斓,宋代素雅,元代辉煌,明清华丽,凝聚了中国古代陶瓷工匠们的聪明才智,或热烈奔放,或沉稳大气,或雅静朴拙。


    绿釉乃瓷器中的一种单色釉,是我国传统釉色之一。汉代已有绿釉器物出现。汉以后绿釉陶器盛行,铅釉的烧制技术已然成熟,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此后瓷器工艺发展,唐代一些地方窑口开始少量生产绿釉瓷,到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就较普遍,磁州窑、定窑、吉州窑等都生产有绿釉产品。著名的有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四川邛窑、湖南长沙窑等。绿釉色泽纯净,釉色生动,器型精美。绿釉瓷器物存世不多,今天生产绿釉的窑口已寥寥无几。

会理陶瓷位列四川四大名窑(其余三个是邛崃窑、彭州窑、广元窑)之一,是川南唯一的一座窑口。著名的会理绿釉陶,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独特工艺品。绿釉陶用1200C以上的温度烧制,所用原料是当地产的优质高岭土,其特点一是股体白而细;二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三是釉面质地纯净,光亮、晶莹,美如碧玉。属于低温瓷、高温陶,因为吸水率较高,不属瓷,人们谓之“精陶”。有人赞誉会理绿釉陶:“胎体白又细,绿釉美如玉”。据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唐昌朴等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绿陶釉的历史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沿于民国直至今日,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

在陶瓷烧制的工艺里,1200C是一个临界温点。5、6百度的低温烧结为陶,厚重庄严,气韵端沉,粗犷豪迈。1200百度的高温熔炼,则为瓷,晶莹透亮,坚实细密,温润如玉。

从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会理绿陶特殊的工艺是用陶的原材料(即高温粘土)制作,用瓷的工艺(即达1200度以上的高温)成型烧造。它与瓷不同是作胎原材料不同:瓷是瓷土,而它是陶土。这就是会理绿陶的又一特殊之处。会理绿陶传承人韩进富说,“会理绿陶都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是致密烧结,所以它的总气孔率和吸水率与瓷器一样都非常低,声音清脆,属精陶。而且高温釉不含铅,无毒无害、耐高温、耐酸碱,所以是绿色环保的产品。”

会理“绿陶”所施的釉,是选取天然孔雀石碾制成浆再加谷糠灰浆、坯浆制成。经验丰富的釉工配制出的绿釉,烧成后碧绿、晶莹,极为光亮。在各种温度下,可出现墨绿、碧绿以及别称“青菜绿”等不同色调。因其色呈绿色,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绿陶”。从鹿厂街的明代古建筑镇南寺及樊公庙等屋脊上的装饰物,可以看到当时的陶瓷釉色;会理古城科甲巷内属明清建筑的吴家大院屋脊上现在的装饰物仍为当年生产的绿陶饰品。

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瓷,古朴的原始“青花”发展演变出独具世界特色的高温“三彩”。整个过程展示了会理陶瓷文化的精髓——天然、自然、绿色、环保。

1965年,会理绿陶在广州中国对外贸易展览会上初露头角之后,省内外历届美术品展览,都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昆明、成都等城市。1980年参加美国展销,曾作赠品送外国专家作纪念,被视为珍品收藏。1980年省工艺美术公司带有会理绿陶工艺品千余件赴美国费城展销,开展几天即全部售磬。1981年省商品赴港展销时,带去的仿古陶被“宋城”一位经理看重,要求赴展方供货,不久香港“华中行”又要求赴展方提供产品。加拿大侨商“北美洲日斋艺品公司”总经理蔡明进先生,在北京目睹鹿厂美陶后,来信赞誉:“已有很高成就,衷心欣羡不已”。八十年代初,会理美陶厂先后与外国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出口产品21种,数量3.36万件。随之,会理绿陶工艺品先后运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本、澳门、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81年,会理美陶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更新陈设,全用会理绿陶大型浮雕花盆装饰,中央及省领导甚为满意。

1982年会理绿陶工艺品获省旅游品金牌;同年在北京“团城”展销时又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产品优质奖;1984年获轻工部及省政府优质产品奖。原蒋民宽省长为会理鹿厂陶瓷厂题写“雄踞世界”四字以鼓励。

“国内少见的陶瓷品种!”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当时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对“会理绿陶”大加赞赏。2009年,会理绿釉陶瓷(即会理绿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下篇: 曜变精魂

会理的陶瓷业能逾数百年而兴盛不衰,溯其根源在于本地丰富的原材料和独特的釉色原料,还有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工艺。

会理陶瓷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高温粘土、高岭土、金、银、铜、镍等有色矿产釉料和木材、燃煤等。会理的陶釉采用高温(1200度左右)烧制,形成了主色“绿、红、黄”的高温三彩。从历代墓葬出土的陶瓷器物和窑址挖掘的陶瓷残片来看,会理陶艺从早期的碗、罐、杯、盘、盆、缸等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钵、壶、瓶、盂、人物、鸟兽等工艺品。从单纯使用土子(二氧化锰)绘制三方纹或二方连续带图案,到使用孔雀石(铜矿石)、明珠料、青花料为釉料,烧制绿釉、青花器皿,再发展到后来创造性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烧制出翠绿、碧绿、粉蓝、铁红、黑金沙、雨点、冰花、土黄、板栗等四十余种釉色,仿古件、飞禽走兽、人物花鸟等三百七十多种美术陶瓷产品。

绿陶在会理的制造和使用历史悠久,居家多有绿陶制的坛、罐等生活用品和花瓶、造像等工艺品,大户人家还有以绿釉作为房脊装饰的传统。据旧档案记:“民国三十八年有陶业48户,工人127人,年产值48500元”。产品以绿陶为主,年产日用陶器三十余万件,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元谋、永仁、禄劝、西昌、德昌、宁南等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会理绿釉陶最盛行的黄金时代。七十年代末,由会理本地工匠如马少武、杨少鸿等开始制作具有美术陶瓷性质的绿釉陶器,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从1975年开始,四川美术学院陶瓷专业教授罗明遥到会理鹿厂瓷厂,为对外交流制作一批礼品,在他的指导下生产出第一批精美的绿陶工艺品作为礼品赠送宾客,部分残次品流入市场,会理绿陶釉开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十年周庆之际,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林帆先生看到会理绿陶工艺品,大加赞赏,鹿厂陶瓷厂成为了四川美院陶瓷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创作并烧制了大量精美的绿陶艺术品。

1982年,州、县科委专题立项——“会理工艺美术陶釉研究”,并派科委工程师黄永泉参与县二轻局及厂方共同组建科研组,投放科研经费三万余元。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不仅对以绿釉为主的五种基础色釉的化学组成,坯料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而且在烧成工艺上有了重要突破。确立了各种色釉的烧成工艺规范,拟出了适用于鹿厂窑工艺美术陶批量生产的工艺流程。在试产中,各种色釉的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增强了装饰效果,并逐步形成了以“窑变”为主的装饰风格。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西南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给予的技术援助,省博物馆、北京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专家学者前来进行考查研究,使生产获得了各方面的扶持。

在会理绿陶的历史中,在浩如烟海的能工巧匠中,韩进富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传奇人物。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一代陶艺工作者的坚持与不懈,会理的绿陶才不至于没落湮灭在潮流涌动的时代中,尘封为历史的记忆。

韩进富的人生永远与会理的绿釉陶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在七十年代初,这个十八岁就继承父业走进鹿厂瓷厂的小学徒,对巧拙古朴的陶艺技术,对五彩斑斓的釉彩搭配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在学徒期间他就开始偷偷试验,对釉料配置的配方和工艺做了大胆的改进。向来痴,从此醉。陶器在高温延烧下那变幻莫测的奇异釉色,会理古窑恒久流传的那一抹沁人心脾的温润绿意,从此深刻地浸润进他的骨骨髓里,成为他铺就人生道路的五彩基石。

在工厂短短的三年学徒生涯中,韩进富完成了绿釉的配方改革,开始了雨点、铁红、油滴等釉色的调制试验。因为一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原因,他离开了深爱的工厂,开始在一些乡镇办的小瓷厂打工,并继续着自己的梦想。九十年代开始,他创办了钧虹陶艺公司,试制出了陶瓷太阳能储水箱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之后,重新开始了自己的陶艺之梦。他陆续购买了当时鹿厂瓷厂的部分模具,并和当地美术家合作烧制出多种美陶工艺品。利用会理本地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陆续试制出了黑釉、绿变、金沙、雨点、铁红等釉色。在实践中,他使用天然矿物原料,通过高温混熔发色,呈现奇幻莫测的艳丽色泽,一批又一批造型独特,釉色丰富的作品创作出来,环保优质的会理陶瓷也渐渐声名鹊起,成为中国陶艺的一朵奇葩。

坚守,需要的是忍耐和勇气,需要固守清贫和寂寞,来固执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憧憬。就是这样,老韩默默地坚守在自己小小的陶艺作坊里,在单调乏味的制胚、脱胚、拉胚的繁重手工中劳作,在灼热的窑口前挥汗如雨。他一遍又一遍地在泥胎上涂抹着各种釉色,调配着从碧绿到天青,从净色到粉彩,从工笔重彩到挥洒写意的无穷变化。老韩在平淡和清贫中坚守着,在釉料和陶土的世界中体味着造物的恩宠,创造出属于他的大千世界,孜孜以求着一次惊世骇俗的曜变。

曜变,指在釉器单一的釉色下浮现无数的异色耀斑,角度变幻,光晕流转,仿佛美人秋波、佛光舍利,色彩斑斓,变化莫测,传说中所谓“开天眼”。色泽各异的结晶彩芒,釉质典雅,更少于人工匠意而富天然的韵致,犹如清水芙蓉,天然而无雕饰。给人以神奇之感。被称为陶瓷史上之“神技”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被认为是陶瓷烧制高境界

韩进富的人生,是从窑变到曜变的传奇人生,三十年的艰辛探索,三十年的忍耐坚持,在老韩的工作室里,一批批气韵生动的釉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藏在深闺的瑰宝也渐渐被拭去烬尘崭露光芒。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工,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家,从涓滴圭步中挫折无数的经验累积,到千锤百炼后淡定从容的随心所欲,在星星之火燎原之后,爆发的巨大能量终于聚变成光彩夺目的曜变。

韩进富的陶瓷公司名字叫做“钧虹”,“钧”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市一个力透千钧的字眼。钧瓷的斑彩、耀芒、冰纹,窑变奇特,道法天成,绚丽多彩,美轮美奂。千峰翠色浮几案,雨过云破无纤尘。大唐盛世,这是一个曜变的时代。而“虹”,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断虹霁雨,雾霭流岚,七彩斑斓,晶莹夺目,折射出内心世界永恒的追求与梦幻。


是为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2-11 20:20 |
楼主你好,我曾在论坛内发消息给你,希望你和我联系,但没有得到你的回音。
看到你写的这篇文章,非常欣喜。看你的文章内容翔实,文采华美,感觉你是热爱传统文化及工艺的朋友。
因资料难找,我想知道你文中的资料源自哪里?是否属实?可否采用你的资料内容?
昨日会理初雪,心情大好。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应,祝顺利。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9:30 |
回复 麻雀不变凤凰 的帖子

文章是我根据采访韩进富本人,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网络资料搜集写成的,均为本人原创,内容真实可靠。如有需要请联系QQ449573880

发表于 2013-1-8 20:29 |
请问楼主,有无元、手头明青花瓷标本?

发表于 2013-3-6 08:50 |
顶一下吧~ 很少见的好帖了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