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最终沦为一片废墟。距离圆明园被毁150年后的11月中旬,在清华学习培训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只身探访了圆明园。时间太有限了,从绮春园宫门进入园子后,庚即租了一台语音讲解器,直奔西洋楼景区。跟随语音讲解,便听边拍,感受150年前劳动人民精湛唯美的艺术创造力,感悟圆明园的兴盛和痛苦。踏入西洋楼景区大门的右前方,便是谐奇趣的遗址,当一堆残垣断壁映入眼帘时,全身的血仿佛一下涌到了头顶,泪水盈满了眼眶,拍照时,我也是绕着路走,不忍心踩踏这些残缺而苍凉的石块。我想,这应该就是身为华夏子孙的民族情感的真实体现吧。下面,就让泛黄的照片来诉说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曾经的精美辉煌。西洋楼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占地约110公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