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79|评论: 2

读唐庚《寄傲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9 18:59 | |阅读模式

                  读唐庚《寄傲斋记》

                         南山种豆翁

吾谪居惠州,扫一室于所居之南,号“寄傲斋”。客指而曰:“此非取渊明之语乎?子居京师时,何尝念渊明?能念渊明,当不至斥逐。今既至此,然后区区掇‘寄傲’之语,以名其所居而见意焉。晚矣,无及也。”吾愧谢曰:“子责我是矣。然岂知吾之心哉?吾官阆中时,尝考论晋、宋人物,至《渊明传》,慨然有感于吾心。时年三十,便有‘归欤’之兴,求田问舍,亲友皆怪之。自是以来,俯仰十年,虽未即去,然田园之乐,未尝一日不系于心,而《归去来辞》,未尝一日不讽于口。顷任博士,自以出处既不与隆替对;而迂愚拙直又不能从英俊游,数恳丞相,求西南一官以归,盖将老焉。会奇祸作,以故不果”。

嗟乎!吾志不就,类皆如此。今虽云云,谁复信者?信与不信,此复何有?顾惟鬼神知吾此心尔!虽然,吾今适四十尔。夭死吾于此乎,复何言哉!设不吾死,得脱谪籍以归,则吾将以三十年之身,穷渊明之乐。圃吾名之以“日涉之园”,吾名之以“常关”之扉,林吾名之以“欣欣”之林,谷吾名之以“涓涓”之谷,壑吾名之以“窈窕”之壑,丘吾名之以“崎岖”之丘,岂特取“寄傲”之语名一室而已哉!
惟诗不近渊明虽近亦不敢作,独得其读书饮酒之趣,亦足以了一生矣。收之桑榆,犹足以补东隅之失也。传不一云乎,人之所欲,天必从之,古人岂欺我哉,年月日记。

唐庚《寄傲斋记》作于贬谪惠州初期。唐庚在惠州将所居贬所之书斋名之曰“寄傲斋”。“寄傲”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段话中陶渊明在这段话中,抒写了他辞官回归故里后所过的那种萧洒自适、随心惬意的隐者生活。所谓“寄傲”,是古代文人洁身自傲、厌弃世俗的一种心态戓情怀。唐庚倾慕陶渊明,向往陶渊明洁身自傲厌倦官场、随其心志归隐田园的生活,所以将自己书斋名之为“寄傲斋”,并作《寄傲斋记》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篇文章中,唐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本“当处不争之地”却事与愿违、而今幡然大悟却又“晚矣,无及也”的悔恨心理。他强调了他早在三十岁时,就对陶渊明等晋、宋间人物产生了向往之情。三十岁以后的十年间,“虽未即去。然田园之乐,未尝一日不系于心,而归去来辞,未尝一日不讽于口”。可以说唐庚在十年前心仪“晋、宋间人物”,是因为“朋党之恶”;而十年后矢志做晋、宋间人物,以“穷渊明之乐”,是因为“朋党之恶”直接危及到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在遭受惠州之贬后,他为他未能履行心仪渊明、归隐田园之志而悔恨不已。所以在文中唐庚流露出了他在对死的恐惧与对生的渴望中,心仪陶渊明,矢志于林园丘壑之间,“洁己而澡行”的心声。

这篇短文写得绕有趣味。文章一开始,唐庚便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展开。他说有客人针对他将书斋命名为“寄傲斋”一事责怪他,说他:“为什么在京城做官时没心念陶渊明。如果那时候心念陶渊明,就不会有今天遭受贬斥的事了。今天你遭受贬斥了,你才想起陶渊明,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寄傲’之语来命名书斋,表明自己倾慕陶渊明的心志。这个时候己经晚了,没有作用了!”

针对客人的责难,陶渊明辩解说,“你责怪得对!可是你并不了解我的内心啊!我在阆中任上时,曾考论晋、宋时的人物,当我读了《渊明传》时,我内心就非常的感慨。当时我才三十岁,便有了追随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想法。亲人和朋友都责怪我为何有这样的念头。从那以后,又过了十年,虽未离开官场,但归隐田园兴趣,没有一天不萦念在心头;而且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也未尝没有一天不在口中诵读。不久又出任宗子博士,自己认为自己的出仕和隐退既不能与朝政的兴废相进退;而自已又愚苯憨直不能跟随那些英才俊杰们周游。因此,我几次恳请丞相,回到西南老家任职以终老算了。然而恰好遇到这次奇天灾祸发作,所以这个愿望才未实现啊!

仕途的挫折,使唐庚归隐之志未就,对此他十分的感叹!所以面对别人的责难,他显得十分的无奈。他认为现在自己在这里为自已辨解,是沒有人会相信他的了。而自己內心思慕渊明的归隐之志是只有神灵才能知晓了。今年自己刚年届四十岁。假如自己真的要困死在这里的话,再说啥也沒用了!假如自己不死,并能赦免回到故乡,他要用三十年的生命穷尽享受渊明归隐田园的乐趣。在文中,唐庚纵情地想象,说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他要将自己的园子名之为“日涉之园”、将自已家的大门名之为“常关”之门、把住家房子旁边的树林子名之为“欣欣”之林、山谷名之为“涓涓”之谷、山壑名之为“窈窕”之壑、山丘名之为“崎岖”之丘,绝不是象现在一样,仅仅只是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寄傲”之斋的啊!唐庚感到遗憾的只是自已写诗不如渊明,即使是现在也不敢提笔写作,而他唯一感到与渊明相同的地方是懂得读书饮酒个中的乐趣,唐庚认为仅凭这点他也足也无憾知足地度过余生了。而且在文章的最后,唐庚也十分自信和乐观地认为,他的这个愿望老天爷是一定会满足他的!

自已读古人诗文事迹,常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做中囯古代文人也很幸运。不管遭遇何种处境都会找寻着心灵的归宿。中囯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仕途顺达时,便踌躇满志,怀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之心;而一旦仕途不顺时,则往往又心归老庄怀归隐田园独善其身之志趣。乡贤唐庚在此文中说他在三十岁时,便说他就有心仪渊明、归隐田园之志,说实话我也认为这并不是他的由衷之言。因为三十岁之际正当人生壮年,这时他仕途正顺,岂会真的有归隐之心!难怪有人会责难他矫情!一旦真的遭遇贬谪了,此时的他虽有归隐之心但又不能随性而为,也只好无奈地祈祷神灵庇护也满足其心愿了!吾乡贤唐庚也不能免俗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9:02 |
文末补充一段:
    唐庚谪居惠州前后六年之久,直到政和七年(1117)才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照理说,遭此挫折,能遇赦北回,唐庚正可借此圆其归隐之志,然而他并沒有这样做!而是又上任做他的官去了 。可见他说他心仪渊明,心存归隐之志是当不得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吾之乡贤唐庚也不能免俗啊!

发表于 2011-1-5 10:25 |
回复 2# 南山种豆翁


探讨乡贤,功莫大焉。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